APP下载

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培养的策略

2020-06-08刘艳秋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审题习惯审题能力低年级学生

刘艳秋

【摘要】每次数学测试后,教师在做教学质量分析时,在错误原因里学生审题不认真,在改进措施里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结合多年低年级数学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做了一些梳理。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审题习惯 审题能力

一、审题能力的含义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忽略了学生审题能力地培养,这也在无形当中对小学生的解题效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审题能力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题目等综合能力,也包括态度方面,例如,严肃、认真、细致的等非智力因素。我们认为数学学科的审题就是为了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深入理解题目所涉及的关于数学知识方面的思维活动,明确题给条件和要求得出明确的信息,并试图找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思维活动。

二、审题不充分的原因

学生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出现种种错误,经过和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审题不清导致收到的信息不准确影响了后续的答题环节。那么,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

(一)教师教学效果的原因

学生的审题能力差,题目看得不仔细,总会有落掉的关键信息,回答问题答不到点子上,我们总会认为是学生不认真、不仔细,忽略了自身教学的问题。所以,除了学生的因素,也与教师、课堂有很大的关系。

1.教师教学要求与自身行为不一致。听课时教师在让学生做练习时,往往教师刚提问完学生就让学生说出答案,学生根本来不及审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养成耐心审题的习惯。

2.教师不知道如何审题。有些教师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审题,认为审题只是勾勾画画,却看不到题目里面蕴含的思维方法,对学生更谈不上方法地指导。

(二)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审题总是出现问题,学生大致了解了题意就直接解题,当老师批改完作业让学生改错时,才发现审题环节上出现遗漏,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1.提取信息错误。现在的数学题目往往都是图文结合,低年级学生在观察图时经常草草看完就提笔写,造成数字看错或数错。

2.不能正确理解题意。由于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局限性,有时题目中出现的事物不认识,有时字不认识,搜集信息不全,在分析题目的意思时不能发现隐形条件,尤其是解决两部问题时出现的问题更多,对数学语言的提炼、描述缺失逻辑性,特别是读不懂题意,更无法准确解答题目。

3.学生习惯于正向思考问题,当出现逆序的题目是往往就出现错误。

三、画批方法的指导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审题的全面性、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一)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师平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审题习惯,把审题环节作为教学的一个步骤,从小培养分解步骤提高审题能力,让学生明确关注有效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和水平。

1.教师例题展示

教师在例题教学中,要提高关于审题的部分,如何认真审题,明确方法步骤。在人教版修订版的教材里把有关解决问题的步骤提示给了教师:(1)知道了什么?(2)怎样解答?(3)解答正确吗?在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学会审题。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指导学生审题。

例如,人教版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78页“解决问题”例5:28个橘子,9个装满一袋,可以装满几袋?这道题目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来审题。第一层,初步理解题意。我们把题目出示给学生,问:“读一读题,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通常情况下只会把题目浏览一遍,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字表征转化为语言表征,追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道题的意思说一说?”第二层,明确信息来源及意思。“你怎么知道有29个橘子呢?”使学生能从文字和图画两方面去获取信息。再问:“你是怎样理解9个装一袋的?”学生说出有九个就装一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袋要装9个,有9个就装一袋,为今后学习乘法意义打下基础,“装满在这里什么意思?”“一袋正好裝9个,不多也不少。”第三层,用图表示题意。“请你用图把这道题的意思表示出来。”有些老师会觉得很繁琐,但是长期进行训练,学生就会掌握一定的方法理解题意,怎样进行审题了。

2.习题教学

在练习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学生汇报第一个环节要展示自己对题意的理解。如上面的例题配着这样的练习题:用30根小棒拼右面的图形,最多可以拼几个?师:“谁先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这道题告诉我们有30根小棒,一个图形需要6根小棒,有6根小棒就可以拼成一个图形,题目要求我们照这样拼,可以拼几个图形。”审题应内化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不是装饰品。

(二)通过指导关键字及步骤逐步正确理解题意

在一年级的练习题中经常有这样的题目:先给一排小动物,然后让学生填空。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8只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这样的题目学生做错了,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这样指导审题,减少错误:

1.读题目要求

2.在图形两旁标清“左、右”。

3.圈出关键字,左数、右数、第等字,找到“第”字下面要标点。比如:

学生在读题的时候,标清左右,圈圈画画关键字中会慢慢找到相关信息正确理解题意。

还有就是给几个数让学生从大到小排,或者从小到大排。如请你把下面算式按照结果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有些学生没看清题目要求做错。我们可以按照下图的方法指导学生。一画方向,二找“从”,“从”后面要求的数是找大数还是小数,三要找一个划一个。

其实教学生审题就是就给学生一种规范的审题思路,低年级学生应先有规范,再有变换。

(三)问题地解决审题的步骤与方法

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第一学段中学生深入了解题目的有效信息并且分析问题已知和未知的部分,还有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等。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实际教学问题解决中,学生存在以下问题导致出现错误。

1.没能提取有效信息。

2.由于字不认识,事物不熟悉,读不懂题意。

3.以上两个原因都没有,就是理解能力弱,理不清数量关系,弄不懂题意。

我将以“解答相差关系”的问题为例,说一说怎样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审题训练。

例题: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页页例4: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1.学生会找出画批关键句:

(1)找(在“比”字下面画)

(2)画(在谁谁的下面画出横线,找到比的对象)

(3)圈(从关键句找到多或少,并把这个字圈起来)

(4)标(标出大、小数、差。比多,大数在前;比少,小数在前)

(5)写(大小数上面写清楚已知信息,具体的数,问题画问号)

2.画批关系句后应理清所给信息之间的关系

(1)我知道了谁和谁比

(2)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3)谁是大数,谁是小数,谁是差

二班的数量和一班的数量比,二班的数量比一班多,二班的数量是大数,一班的数量是小数,多的3面是差。

3.画图

(1)先画比后面的(比后面的是标准)

(2)比多要画长,比少要画短

(3)开头要对齐,大数分成两部分,同样多的部分用虚线分开

(4)比多部分画在大数上,比少用虚线画在小数上面

(5)标上已知条件和问题

4.分析数量关系训练

(二班)的数量是大数,它是由两部分合并起来的,一部分是和(一班)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一班)多的部分。要求二班有多少人,就要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图形与几何相关题目的审题指导方法

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培养学生的就是空间观念。《课标》指出,空间观念是几何课程改革的一个课程核心的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空间观念是指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空间观念可分为长度、宽度、高度。

帮助低年级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件很困难的事,尤其低年级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解决图形与几何问题时,要按照画图、带单位标数字的方法指导学生审题。这样学生通过画图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通过标数字的过程与生活实际相結合,学生借助图形信息能找到很多隐含的条件。尤其是在学习面积的概念之后,学生很容易把面积与周长概念相混淆,只有借助画图的方式使学生理解题目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有的可想,才会想。

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画批的训练逐步找到要解决的问题关键点,理清关系,同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审好题,审清题,才能答好题,做好题。审好题是十分重要的,更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应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必须关注审题的重要性。故而,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科学、正确的审题方法,学会对题目材料深入细致、全面准确的审题,有效得出最终结果,学生要养成认真读题、准确提取材料、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为解答各种复杂的题目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阚晶华,王和平.试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

[2]郭志颖.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2019.

[3]数学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审题习惯审题能力低年级学生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几点思考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浅论小学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浅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