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020-06-08霍付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霍付玲

【摘要】空间观念是数学几何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学生灵活想象和转换几何图形与现实实物的一种思维能力,也是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平面感知能力的一种较为直接的表现。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初步建构空间概念,发展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几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空间观念 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在整个小学学科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相较于其他学科在知识理解和运用上具有更大的难度。同时小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所以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数学几何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培养空间观念,进而能够更好地去理解数学几何的一些知识和概念,提高数学几何教学的实际效果。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会对空间观念进行概括性的介绍,第二部分将会简要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将会详细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希望能给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概述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数学几何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空间观念指的是学生能够将空间几何图形与现实中的实物对应起来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根据所给的几何图形在脑海中勾勒出现实实物的具体形状,也能够在现实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如在小学教学中,既要求学生认识直线、射线、角等基本几何单位,也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一个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和展开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概括起来就是学生能够灵活地转换抽象几何图形与现实实物的一种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涉及到一个综合认知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建立对周围现实实物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对比和抽象思维能力实现对客观事物的全面认识的能力。

空间表象指的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初步感知,大多数学生都具备对于实际事物的基本感知能力,学生由空间表象发展到最终的空间能力还需要一个空间想象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过程中,要注意空间观念的三个层次科学安排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空间观念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各种学科知识的积累阶段,也是各种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养成阶段,教师注意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为日后的数学几何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想象和对比分析中培养更加灵活发散的思维。除此之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高度契合的。

三、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空间观念的策略方法

1.培养空间观念需要想象

学生从对空间表象的感受能力发展到最终利用空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一个空间想象的过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对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加强对于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组织的系统的针对性想象训练,能够逐步形成对于将具象化事物抽象化、将抽象化事物具体化的能力,进一步形成较强的空间观念。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几何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加对于学生的想象训练,并在想象训练过程中利用数学教学模具和现代化的电子设备模拟想象过程,帮助学生检验想象的结果。如在介绍射线这一抽象的几何概念时,教师可以将手电筒射向到窗户外广阔的天空,让学生想象射线的边界会在哪。在这一操作的基础上,学生会积极地进行想象并进一步加深对射线“无限长度”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之后可以指导学生画出自己认识和理解的射线。这种融入想象的教学过程充分给予了学生广阔的想象天地,不仅让学生对于几何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空间观念需要紧密联系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无论是数学学科的学习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注意联系生活。脱离实际生活来学习知识是一种孤立的形而上学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会造成对于知识片面和狭隘的理解。只有将知识点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习过程才会变得生动活泼,对于知识的掌握才会更加深刻和高效。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几何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千姿百态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知识概念的学习与实际生活中具体事物的联系。如在讲解“角”这一几何概念的时候,在介绍角的定义和基本特点之后,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角。如桌子和椅子的四个边角、电视屏幕的四个角、门和课本的四个角等。这样学生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丰富多样的“角”。同样的方法也完全适用于帮助学生分辨容易混淆的几何概念。如教师在讲授“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别找出几个角对应的实物,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让学生在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3.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多样活动设计

小学的学生相较于其它学段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在知识储备上还是抽象思维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几何概念相较于算术计算而言,在概念理解和思维转换上都更加抽象。小学数学几何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进行几何教学时,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概念的讲解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相反,丰富有趣的活动设计更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才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各种变体。如在讲解“两点之间线段的距离最短”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际的测试,并通过对数据的测量和计算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4.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对比训练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思维能力的局限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往往只满足于对表象的认识,对于几个图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则不够充分。而数学几何图形的易混性更是加大学生几何学习的难度。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时候,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认知的规律和知识的客观特点来科学地开展教学。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引导学生树立对比的意识。在对比中明确异同,在对比中加深记忆。如在讲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不同四边形的时候,应该通过对比训练来让学生明确这几个四边形存在的异同,进而把握每一个具体的四边形的区别于他者的本质特征。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夯实学生学习基础、提高數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空间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系统的训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科学地理解空间观念的概念,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空间观念,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亚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04):61.

[2]王开明.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7,(08):46.

[3]王秋菊.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5,(03):113.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