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教科书的研究综述

2020-06-08李琳郭艳春

课外语文·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部编版统编教材研究综述

李琳 郭艳春

【摘要】伴随着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个科目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以最受关注的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强烈意识到,语文教学承载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获得新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主题检索“教材统编”获得期刊774篇,获得博硕文献79篇,其中20篇文献将视角聚焦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文本内容、教材编排等方面进行细化分析研究,统编教材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在内容、教材编排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以期为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合理运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有效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5-0005-03

【本文著录格式】李琳,郭艳春.“部编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教科书的研究综述[J].课外语文,2020,19(15):5-7.

一、统编教材内涵的界定

统编教材又称为通用教材,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编辑的,并通用于全国各地的教材。孟庆楠认为“统编教材的颁布和使用是作为课程改革的回应之一”,该定义将统编教材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看到了统编教材是国家发展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谷双琼认为“全中国中小学使用统编本教材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该研究说明了它是我国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之一。李泽民认为“统编教材无疑是目前课程教学最适合的内容载体,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指出了统编教材与課程教学之间的关系,也指出了统编教材的重要地位。

根据学者对统编教材的定义,可以看出他们对国家现行的统编教材有着相同的看法:其是国家应现实需要提出的、是应提高我国教育质量要求提出的、是改进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能力而提出的等。

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内容的变化研究

以下是笔者根据旧版(人教版)和“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的文本内容上的变化的整理分析。

刘楠楠认为“以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为参照,传统文化在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着大量的呈现”。马米奇认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将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较好地进行了结合”。吴思梦、吕沙东认为“部编小学语文中的古诗选文更加体现出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内涵”。王涛、赵光辉认为“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无处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根据学者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文本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共识:新改版的语文教材更加侧重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小学一年级语文为参照,在识字、课文以及插图上体现了人文性的增加。在识字部分,教材的识字课第一课《天地人你我他》,其内容来源于《三字经》,蕴含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第二课《金木水火土》则蕴含着传统文化中五行元素的思想等。在课文选材方面,在前面的表格中也提到,新版教材中的课文部分内容保留了旧版教材中的课文同时新增加了许多传统文化篇目。如课文《江南》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汉乐府诗,全诗语言是明快的富有节奏感,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有利于陶冶学生传统文化的审美志趣。同时新版教材中古诗的数量大大增加,不仅体现在课文中古诗数量的增加,还体现在课后的“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中。增加了学生的积累量,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亲子关系。在插图方面,插图色彩丰富且插图数量增多,在拼音部分,基本上每一个拼音对应着一幅图,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插图大多以水墨画和水彩画为主。如《天地人》这一课插图采用的便是傅抱石先生的国画《一望大江开》,又如《画》这一课插图为一幅山水画,意境优美,给学生传统文化上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更容易体会文章的含义。

主要围绕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内容的变化分析入手,多数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资料法。在这一系列调研工作中主要发现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内容在各个板块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更加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排的变化研究

通过分析整理发现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体现了“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凸显目标意识等特点。由于教材编排上的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本文只整理分析其中变化最为典型的部分。以下为笔者根据新旧教材编排的变化整理分析。

通过表格可以清晰地发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整体结构单元结构及其下设的栏目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温儒敏教授指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编排模式”。按照主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下的课文内容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形成一条线索,其次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由浅入深组织成另一条线。

(一)汉语拼音部分教材编排的变化和意图

根据上述的表格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汉语拼音上的编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版教材中的汉语拼音是放在入学教育后首先进行学习的,而新版教材将其放在了识字后,且对于汉语拼音的学习并非只是学习拼音还夹杂着汉字的学习。也就是降低了汉语拼音的学习难度和汉语拼音的地位。学者汪明华指出“部编版的识字在先,拼音在后,遵循了认知规律”。汉语拼音作为符号系统,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有难度,因此这一改变有利于幼小衔接。学者吴梦思、吕沙东、黄耘指出“部编版把21个声母分为六个完整的情境图呈现,趣化课堂”。在旧版的教材中并没有过多的插图,至于拼音学习的一些方法全靠教师的讲授,而部编版教材插入了大量的情景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识字与写字部分教材编排的变化和意图

蒋琳认为“在第一单元设置识字的课程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该研究指出统编教材在这一单元中设置了有意义且较容易的汉字,且配以许多中国风的插图,凸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叶晓认为“第一单元的识字课的编排体现了价值与认同”。统编版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识字课以最纯粹的中华传统文化《天地人你我他》为开篇。主编陈先云先生在解读这一编排意图时不仅说这一课体现了中华精神,还说这一课体现了“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文阅读部分教材编排的变化和意图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出“统编教科书以马克思个人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将十九大报告精神及时融入到教科书中”。统编教材增添了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类科目,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对应的文言文内容。刘颖欣指出“部编版语文教材以阅读为主线贯穿每个单元,有意识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课外教学结构”。学者黄晓梅指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个突出亮点便是增添了《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栏目中提到的“大人”可以是老师、父母或者其他亲友。小学生在幼儿园时期都是听老师讲故事,到了小学直接过渡到纸质版自己阅读还是容易产生消极的心态的,而这一栏目的设置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增进了亲子互动。

(四)口语交际部分教材的编排和意图

由上面的表格可知,口语交际部分的编排更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者尹华筝指出“部编版的口语交际虽作为独立板块出现在目录上,但其数量较旧版(人教版)少了将近一半”。根据研究分析得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部分与课文的联系更为密切且内容更贴近生活。如《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等。

由此可见,通过学者不同角度的发现,“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在编排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了国家对当前语文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思考。

四、关于“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运用的对策及建议研究

温儒敏教授指出“教材是用于教学的材料。教材编写得再好不适用于教学也是不可行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运用要围绕其编写理念进行,即强调立德树人、接地气和贴近语文生活。对于“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运用的对策及建议研究大致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第一,于艾凡、付林鹏认为“统编教材体现公民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根据上述对教材编排的分析可以得出,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单元主题逐步渗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爱国情怀,体现“立德树人”。

第二,钱丹红认为“要凝练语文要素,提高核心素养”。教材中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介绍,选编了许多历史名人故事,在新增的栏目中也编排了传统习俗等贴近生活的常识。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已有内容让学生感受诗韵的美和历史名人的事迹。

第三,陈小平认为“语文教学要注重过程性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改变就是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小结

本文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相关概念及内涵、内容和编排的变化及意图、对策及建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梳理后发现:第一,在对统编教材的内涵研究后,得出统编教材是国家基于我国教育的现状进行编写的,是国家对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体现了时代赋予教材和课程的思考。第二,在研究“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和编排上的变化方面,人们更多地集中在小学拼音和识字变换教学内容和位置的问题上,认识到国家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以学生为本,尤其注重幼小衔接这一问题。人们通过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在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运用思考方面有着更加深入的推进和贡献。但笔者认为:由于统编教材这一举措刚实施不久,仅能从教材和课标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在深入小学教材使用情况的实践探究尤为欠缺;在研究教材内容和编排上,对教材内部的课文、字、词等的变化,依然缺少研究;在提出建议与对策方面,多数是针对教师而提出的,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地位也尤为重要,却很少有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孟庆楠.初中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2]谷双琼.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分析[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3]李泽民.让合适的内容载体遇见恰当的路径策略——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排和使用的再认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0).

[4]刘楠楠.聚焦核心素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呈现分析[J].语文知识,2016(24).

[5]马米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

[6]吴梦思,吕沙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古诗选文的呈现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

[7]王涛,赵光辉.播种传统文化的种子——基于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5).

[8]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9]汪明华.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J].教育视界,2017(18).

[10]吴梦思,吕沙东,黄耘.部编版小学语文拼音教材文本解读及教学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0).

[11]蒋琳.素养为本的单元整体设计——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9(10).

[12]叶晓.五关注,层层落实识字教学——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J].教育观察,2019(5).

[13]陈先云.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9(3).

[14]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两个版本比对课题组.把握统编教材理念  实现教材有效衔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Z1).

[15]刘颖欣.浅谈部编版教材下的小学语文低学段阅读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9).

[16]黄晓梅.试论“部编本”语文教材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8(29).

[17]尹华筝.试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以人教版和部编本教材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9(4).

[18]于艾凡,付林鹏.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公民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1).

[19]钱丹红.凝练语文要素  提升核心素养——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灰雀》一课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28).

[20]陈小平.让学习真实发生——统编版三至六年級综合性学习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J].教育视界,2019(14).

作者简介:李琳,女,1999年生,辽宁葫芦岛人,延边大学,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本文的指导老师为郭艳春。

猜你喜欢

部编版统编教材研究综述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