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专利管理问题研究

2020-06-07黄晓芮

河南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专利中小企业

黄晓芮

摘要: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和社会对于知识产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识产权逐渐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他们一般存在时间较长,积累了大量商业资本和资源,在发展路径上并不仅仅依靠知识产权所带来的的效益,相反中小企业更加依赖知识产权来维持生存发展,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大部分都是专利,也就是说专利权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但是受限于中小企业的资金和规模,其在企业专利的管理制度和模式上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自身都需要作出一些调整。

关键词:中小企业;专利;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3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0)21-00052-05

1 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历史沿革

从历史沿革来看,知识产权制度不是一个本土产物,而是通过主动向国外先进经验学习或被动接受的一种“舶来品”。先进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最早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知识产权一直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工具而存在。因此,在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专利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国外的专利建设背景。每个国家的中小企业数量均十分庞大,故海外先进国家十分关注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法国工业产权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提出工业产权要为中小企业服务、并一直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设“中小企业司”,大力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知识产权能力。[1]

受前苏联的影响,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起,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实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尚未萌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切创新成果都毫无疑问地属于国家。在当时的情况下,国家的科研项目都由固定的科研人员完成,科研人员在经过漫长过程后创造出的劳动成果,其全部权利都由国家享有,并且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现代人才激励机制,故长此以往科研人员会丧失创造热情,生产力水平也随之下降。在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的供需量都由国家决定,企业在当时并不具有现代意义。受大环境影响,社会中也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这一概念,创新意识薄弱,即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创造出一些先进成果,也极大可能向社会公开,逐渐成为公共产品。

自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后,经济体系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尽管国有经济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其他形式的所有权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活力,市场竞争蓬勃发展,企业开始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期获得经济效益,知识产权意识开始觉醒。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家为了建立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也开始制定立足于本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专门法律颁布后,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管理开始有法可依,逐步走上正轨。

2001年,我国加入WTO,迎来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又一重大转折点在此期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运行,企业逐步确立了其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国家对于已经颁布的知识产权法律中不符合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部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对于新兴事物也纳入到法律的保护之中。其后,为了完成加入WTO和国际接轨这一目标,国家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作出了大量修改,同时也缔结了多个有关于知识产权的条约,逐渐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2008年6月,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了实现战略框架内的目标,我国又进行了一轮立法改革,着手对三大主要法律的全面修订。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大量企业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才是确保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加强对于技术创新的投入,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再提高知识产品与经济效益的关联度,这才是现代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存活下来的最优路径。国家对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越来越重视,因此大量中小企业在此次浪潮中抓住机遇,依靠自身独有的专利技术,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 中小企业专利管理现状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知识产权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在实践中,专利是企业所拥有的数量较为可观的知识产权。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它们是创新的主体,如果中小企业意图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和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那么必须认识到专利的重要性并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但是受限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国家政策的落实,该类企业在日常专利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2.1 创新能力薄弱,专利质量不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方式都是将他人的产品进行简单的模仿,很少在實质上作出改进,并且主要依靠低廉的价格优势在市场中得以生存。受此影响,中小企业大多将时间和经费投入到制造市场现存产品中,此外中小企业受规模限制,其经费和能力不足以支持其对技术创新投入过多,导致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受到影响。中小企业资源匮乏,人力和创新能力有限,商业价值以及影响力较低,即使在经营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数量也并不多。对于技术型企业来说,专利与其经营产品的生产工艺密切相关,由于市场上高端精密的技术主要由部分大型企业掌握,中小企业只能在剩余领域做细化处理,对其中某一个模块进行钻研创新,但往往这种专利技术的质量并不高。中小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不突出,缺乏专业的专利管理人才和系统完善的专利管理制度,对专利的管理缺乏相应的工作量和价值基础,专利的有效实施难以得到保障。

2.2 缺乏资金支持,专利转化率不高

专利技术只有在转化成产品或服务后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虽然中小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也拥有了一些专利,但是其中部分专利由于质量不高,并不具有转化成商品的价值。此外部分新技术或者实验室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需要进行二次开发,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不能为专利技术的实施提供配套的生产设备,以及专业管理人才的短缺等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小企业的专利转化率比较低。[2]这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当专利技术长期无法转化为有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产品时,那么企业在专利技术研发上投入的人力物力无法得到有效回馈,企业会更不愿意在技术创新中投入大量要素,逐渐失去了经济动力。

与规模较大的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专利研发过程中更加容易受到资金等资源的限制。据调查研究,研发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公司基金”,占比90.2%,其中专利申请产生的费用也占据了经费中的较大部分,导致资金缺位。[3]资金一旦缺位,无论是核心技术还是普通技术都无法获得相应的资源,缺少资源的专利质量可想而知。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存在这一问题,例如河南的本土企业郑州众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时起取得的知识产权数量庞大,还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现存有效专利335件,虽然众智公司在规模上属于中小企业,但是他的专利技术在企业收益中占比极大,专利转换率高达70%,这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所达不到的水准。

2.3 专利保护意识和侵权意识淡薄

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加强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止局限于本国境内,但是一项专利只在其本国境内有效,地域性是专利的一个重要特点。近年来,国家对于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发展格外重视,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即使是中小企业也具备了有关专利保护的概念和意识,但是由于申请专利权所经历的时间十分漫长,在此过程中需要交纳的手续费以及取得权利后每年需要缴纳的年费等,对于部分中小企业来说都是“额外支出”。甚至部分企业认为只要掌握了先进技术就能占领市场,为企业赢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申请专利的过程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便因此忽视了对此种无形资产的投入。中小企业缺乏专业法律人员,因此仅靠技术和行政人员不能充分认识到专利保护的价值,对专利保护知之甚少,不能及时使用法律手段保护其知识成果。由于中小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依赖于仿制市场现有产品,受其发展历程的影响,部分企业专利侵权意识不强,仍然存有侥幸心理,肆无忌惮的仿冒他人的专利产品或专利方法,导致企业陷入专利纠纷的困境之中,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2.4 研发人员缺少激励机制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人享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在专利存在的情况下,企业在申请专利后应为实际发明者提供额外的激励。当该项专利转化成产品被实际运用后,企业可以依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获得的经济效益,通过产权激励,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使实际发明人在应得范围内分享收益。但是在实践中,多数中小企业的实际发明创造者获得的收益有限,并没有取得与专利法的规定相匹配的数额,甚至连署名权都未能实现,对该项专利作出实质性贡献的发明人无法署名为第一发明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将会导致研发人员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励,创新的激情和能力得不到激发,积极性不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和能力将会进一步下降。

2.5 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对于专利的管理离不开国家的方针政策,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和同保护的理念贯穿于我国知识产权建设事业,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司法的进步有目共睹,不再是照抄照搬西方先进国家的规定,而是立足于中国本土国情,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健全的专利管理机构,也没有聘请专门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人员,即便该企业对日常专利的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也只停留在制度层面,无法得到有效实施。除此之外,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将专利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规划体系之中,即使有的企业制定了企业战略规划,也只是将重点放在专利申请和保护工作上,对专利的交易、投资等活动缺乏规划。[4]但往往是这种缺乏规划的活动,才能为中小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只能将有限资金用于专利技术研发,而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建设当中,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职工数量较少,一般缺乏相关专门人员来管理研发成果。正因为缺少这种能够将专利管理与企业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专门人才,中小企业的专利管理工作一般由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这种情形无法有效发挥专利管理制度的作用,容易使企业的专利技术停留在制度层面,不能实现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目的。[5]

3 现状成因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作为知识产权存在的智力成果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路线,依然不对知识产权的研发和管理加以重视,将会在越发国际化的竞争中丧失原有优势,其生存和发展都会面临严峻的挑战。前文已经将中小企业专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现就其背后成因进行分析。

3.1 中小企业自身短板所致

中小企业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自身规模小,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都相对有限,因此它没有能力扩大经营范围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主流产品上与大型企业競争,只能将其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那些大型企业忽略的细分化市场,专注于对该项小环节产品的研发投入,不断寻求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谋得一席之地,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实际上,无论是专利研发还是专利管理,都需要企业提供大量资金作为活动支撑,但受限于中小企业各项资源有限的情况,往往能够用于企业自身专利研发及管理的资金严重不足,大部分中小企业能够在日益严谨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已实属不易,无法将精力放在专利等无形财产的维护上。除了依靠自有资金外,中小企业通常会寻求融资来维持企业发展,但是无论是企业内部融资还是外部融资,实际操作的难度都太大,成功率较低。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资信等级不高,向金融机构贷款时也没有足额的担保物,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都是投资机构所需要考虑的,会加大其他机构向企业投资的风险性和管理成本,造成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6]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拥有专业知识完备,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利实务人才是构建企业专利管理制度的关键。目前,我国专门从事专利研究和实务的高端人才储备本身就不够充足,而且现有人才一般都会选择与大型企业合作,中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加之企业自身也不够重视人才激励制度,企业也因此丧失了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专业人才的短缺使得企业难以研发出自主专利,即便是已经获得的专利,没有专门人员负责管理,极易出现疏忽丧失专有性,进入公共领域,成为公共产品。

3.2 国家政策优惠不足

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对于知识产权建设事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为中小企业专利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也逐渐提上日程。国家为中小企业制定的政策具体可以分为限制性政策和扶持性政策两大部分。但是由于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大多数政策都属于扶持政策。政府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在产业内部保持一定数量健康发展的中小企业,使大、中、小企业并存,有利于增强产业组织内部的竞争活力。虽然国家为推动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专利建设能力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由于专利权申请周期漫长且程序复杂,中小企业获取相关政策信息的渠道有限,可能对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缺乏了解,未加以适用,造成国家制定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发挥政策真正的激励作用,抑制了企业的创造热情。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与当地政府的执政能力有关,在实践中,常会出现当地政府依据国家政策方针所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也没有得到落实的情况。对于经济不太发达的地方,政府缺乏对创新活动明确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无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出切实可行的税收、财政方面的支持政策,以促进中小企业专利技术转化成实际产品。

目前,我国企业专利技术主要依靠《专利法》和《反不正当竟争法》等来保护,在法律制度层面上的安排较为健全完善,但是,在专利保护这一具体领域,国家的优惠政策大多是用于支持大型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无法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扶持优惠力度较小。

3.3 专利代理机构不能满足需求

专利代理机构是根据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专门服务机构。由于中小企业人、财、物等资源的缺乏,与大型企业相比又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使其内部没有专门的专利权管理部门或人才,在涉及到专利的具体事项中需要专利代理机构的协助,因此专利代理机构的质量对中小企业的专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影响。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一直强调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其中的“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意味着企业技术创新和专利建设事业必然涉及到中介服务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专利代理机构的发展只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受到重视,因为企业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专利数量也较其他地区更多,专利机构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生存发展环境更为优越,但竞争也更加激烈。此种现状的存在导致中小企业专利建设事业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源,需要寻求专利机构的帮助,但该区域内的机构水平较低,实践经验不够丰富,不利于中小企业专利管理事业的发展。目前,由于全国领域内专利人才的缺乏,无法合理应对市场对于专利服务机构的需求问题。

4 对策措施

为了创造、管理和保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需要解决许多紧迫的问题,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各项中央指导思想,立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尊重企业自身特性和市场规律,在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断提高其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和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平稳发展奠定基础。

4.1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中小企业专利保护意识

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从事的是传统制造业,受传统经营观念影響,对专利等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清晰的认知,企业内部从管理层到员工都尚未认识到智力成果才是先进生产力,也不重视对现有专利的转化。所以企业要加强有关专利制度的宣传教育,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对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技术员工进行专利宣讲和培训,让企业内部的每一位员工都了解专利对于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仅需要在整体上提高员工的专利保护意识,鼓励员工参与技术研发;还要让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专利技术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而推动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专利管理制度和体系,充分发挥创新的推动作用,并将专利管理体系与企业生产和市场经营进行有机融合,争取使企业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除了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宣传教育,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也应当面向全社会宣扬专利保护的重大意义。不只是中小企业,要让全社会都认识到专利等知识产权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处于信息技术时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建要素是智力成果而非单纯的价格和质量优势,只有提高无形财产的转化率,使其成为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物质产品,才能在众多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

4.2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系

虽然目前专利代理机构数量众多,但是从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看,不能完全依赖于外部机构,还是需要有自己的专利管理体制度和管理部门。在专利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企业自主专利技术的发展规划,涵盖专利技术的研发、转化、应用和保护全过程。无论企业的规模如何,都需要在内部设立一个专门部门来处理运营过程中的有关专利保护和应用等事务。该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有相关专业技术的基础,还能够熟练运用专利法等中规定的法律手段来解决纠纷,基于上述要求,企业可以从自身已有员工中进行挑选和培养,更加熟悉企业实际情况。如果企业内部没有符合要求的员工,也可以从外部引进此种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在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及时与技术研发人员沟通交流,对企业正在研发或已经研发出的相关技术实时了解,并对相关领域内其他竞争者的专利技术加以关注,避免造成纠纷。专利技术是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其质量的高低反映了其自主创新的能力,而专利技术的质量是由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的创造力决定的,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配套的人才激励和奖励制度,在专利技术研发出来并被授予专利权后,企业应当依据该项技术为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发明人的贡献程度给予该员工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激发技术人员创造的积极性。

4.3 制定导向性扶持性优惠政策

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权,只有转化成物质产品并投入市场进行流通,才能发挥其作为无形资产的真正价值。基于专利与市场的密切联系,政府所制定的扶持优惠政策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既要符合国家的战略方针,也要符合市场的客观规律。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公共管理的能力,不断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专利管理事业的扶持性优惠政策,在编制过程中不仅要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先进经验,还要结合中国本土国情以及各地区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发展状况,为中小企业的专利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和市场环境,增强其解决专利研发、保护和应用等事务的能力。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它们不仅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且是扩大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重要支柱,中小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国家为了保护中小企业,需要制定一些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拓宽其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难度,在运营过程中相应地减免一部分的税收,还要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保护中小企业创新研发成果。

5 结语

如今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专利这种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竞争的制胜法宝,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是中小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中小企业都需要增强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護意识,改变如今现状,建立和完善专利管理制度,注重专门人才的培养和纠纷风险的防范,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姜南,朱国华.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10):48.

[2] 赵亚静,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政策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3] 李鹏媛,中小型技术企业专利管理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现代商业,2020(34):142-145.

[4] 童兆洪,民营企业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1-25.

[5] 潘金山.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办法[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1):22.

[6] 李晓茜.浅析中小企业专利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科技与创新,2019(14):96-97.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专利中小企业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