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2020-06-06马秋玲叶亚茹王祎王自闯周云洁李永伟申冬冬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新医科教育信息化线上教学

马秋玲 叶亚茹 王祎 王自闯 周云洁 李永伟 申冬冬

摘  要 针对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师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 新医科;医学教育;教育信息化;教师教学能力;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9-0022-03

1 引言

创新是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倡导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学科发展,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教育质量革命”。新医科是国家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改革而提出的“四大创新”之一,是基于医疗行业改革的需要而整合新技术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新时期医学人才发展需要的新型医学人才[1]。

新医科是党和国家对新时期医学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一是理念新;二是背景新;三是专业新。新理念是指医学教育从治疗延伸到預防、养生的大健康理念,强调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新背景是指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专业是指医学、科学、文学的融合,对原有医学专业的新要求,以及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医学专业的发展。新医科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持”向“医学教育、医学专家、跨学科支持的变革医学教育新模式”转变,建立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教育系统,更符合健康中国战略构建的需求[2]。在新医科的背景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医学教育正进入一个深受信息革命影响的时代。

2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师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的影响不仅在于它为教育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和便捷的现代教学方法,更在于它是指导教育改革的现代教学理念。在新医科背景下,教师教育在观念、手段、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巨大变化,因此,高校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并探讨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实践与信息化教学整合欠佳  所谓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借助信息教学媒体、教育资源和方法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能力。从技术角度看,信息教学是指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智能化、数字化的特点;从教学过程来看,信息化教学是指依靠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具有速度快、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教学双向互动等优点。然而,许多教师只局限于简单的操作和使用多媒体设备,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也没有融入实际教学中,且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教学体系的信息化培训,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形成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诸多因素导致高校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评价以及对信息化教学的反馈都缺乏专业性[3]。

实践操作能力薄弱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虽然学历和学术理论水平较高,但实际动手能力偏弱。许多青年教师对主讲课程所涉及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掌握欠佳,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实践或结合实际案例时会出现常识性错误,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

1)大多数教师处于理论重于实践的教育环境中,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容易获得灌输的理论知识;

2)绝大多数青年教师现在直接从学校毕业就进行教学,中间缺乏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培训经验;

3)高校为了体现专业化,一般将完整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实践或实验三个部分,由不同系列职称的教师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不可避免的。

诸多因素都会造成当前医学院校在实验教学中实践操作能力薄弱的现实困境[4]。

教学创新能力低  高等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教学创新能力,这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最具代表性的能力之一。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知识体系落后,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意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课堂教学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只充当现成信息的传播者的角色;课堂组织管理枯燥。积极的课堂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而这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教师在传授教学内容时往往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5]。

3 新医科背景下如何提升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在新医科背景下,探讨高校教师如何结合专业课程,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改革,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传统教学手段,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幻灯片、电子材料和其他辅助教学工具,高校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局限于此,而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使用其他信息化教学平台,形成多样性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和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不断革新,线上教学平台如慕课、可汗学院和网易公开课等应运而生,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接受并在教学和学习中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基于移动智能手机开发出的各类智慧学习APP发展迅速,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Google Classroom和课堂派等被高校教师研究实践。在新医科背景下,高校医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必须开拓新的渠道,根据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硬件设施,结合所教专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单一到多元共存,进行线上和线下教学融合[6]。线上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1)课前预习,发现问题。课中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行课堂学习,同时减轻学生之前做笔记的负担;课后复习时可以随时回看课程。

2)不受课堂容量的限制,让好教师的课堂能够容纳最多的学生,带来“明星效应”。

3)学生学习时间灵活。根据学生时间自由分配,随时随地想学就学,能够利用大量碎片时间完成课堂,也可以反复学习不懂的知识点,这样便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下教学主要是面授,与传统的授课不同,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课前学生反馈的问题,结合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作为辅助,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交流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串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要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学生主动学习,教与学模式更加灵活、高效,大大提高学习质量[7]。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基于此,使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满足当前新医科的教学需求,是新医科教育人才培养的重點。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特征之一,教学创新能力是教学能力中最高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大学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最宝贵的教学能力[8]。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具有创新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也具有创新意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9]。

大学生知识的索取面不应仅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医学教师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除了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外,还应广泛阅读专业文献和专业相关人文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适当涉猎不同的专业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提升综合素质的根源在于教师个人,但也离不开学校领导和专业专家的支持和指导。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不断改革和优化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学改革,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同时,高校也要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河南中医药大学利用寒暑假让中青年教师去进行业务能力提升的学习班进修,对新入职教师进行系统化培训[10]。

加强思政教育和医德培养  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修养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然而,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跟随时代的发展趋势,跟上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对更好地推动新医科的发展、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一个健康的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11]。同时,医学伦理也应得到重视。医学是人文科学,新医科培养的学生是医学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要特别重视医德、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的培养。新医科人才培养要整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氛围,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医疗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结语

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发展新医科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医院院校应该抓住机遇,不断改革医学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医学人才。对于肩负传授新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责任的医学高校教师来说,必须具备上述几种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精心组织有效的课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楠.“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医疗改革,2020(1):130-131.

[2]李娜,马力,方红娟,等.综合医院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9):678-681.

[3]李雨潜.“互联网+”背景下师范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16(7):87-91.

[4]姚则会.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反思与提升策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3):108-113

[5]姜军委,马娟.高校教师职后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新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2):71-74.

[6]杨娟,王利群.关于提升大学教师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几点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38-39.

[7]傅城州.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精准评价方法[J].电脑与信息技术,2020(3):80-82.

[8]鄢显俊.课堂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的首要职业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6(3):71-75.

[9]任红艳,梁永林,孔令娟,等.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9-20.

[10]曹亚丽,贾朔.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几点意见[J].教育探索,2015(11):166.

[11]唐娟,郑葵阳,谈在祥.多元主体视角下应用型新医科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9(35):77-80.

基金项目:河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检体诊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JX33)。

作者:马秋玲,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诊断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叶亚茹、王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自闯、周云洁、李永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申冬冬,通讯作者,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儿科临床与教学(450046)。

猜你喜欢

新医科教育信息化线上教学
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变革与探索
面向新医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本科专业人才录取选拔模式探究
新工科新医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平台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