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面管教背景下儿童自我价值感的提升

2020-06-05张妍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正面管教儿童

张妍

【摘  要】  正面管教理论基础是个体心理学,其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儿童行为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儿童怎样看待自己,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等,以此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看法,他们渴望被重视、被认可、被看见,并努力去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因而,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正面管教;儿童;自我价值感

任何人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都渴望被重视、被尊重、被认可、被看见。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其核心理念是不惩罚、不骄纵,和善而坚定地管教孩子。儿童只有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生活技能,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感的提升。

自我价值感是人内心最重要的心理需求,是获得自信的心理基础,是一个人内在的自我认可程度,是个体生命对自身价值的判断。一个自我价值感过低的孩子,会努力获取别人的认可,会根据别人的期望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培养孩子自信与价值感。

一、注重儿童的内在感受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儿童是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的。”强调每个人都有一副独特的眼镜来感知这个世界,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体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而且天生具备识别感受的能力。相反,父母或老师往往会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经常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孩子,从自己的感受出发,逼迫孩子以自己的想法去学习与生活,他们常常这样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没有按照我说的做?怎么搞的,老是出错,你就不能细心一点吗?”等,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从成人的角度来看,他们说的话、讲的道理几乎都是正确的,并且要求孩子按照自己说的做,可以减少孩子摸索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事实的真相是成人这样做忽略了孩子的内在感受,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与自主性,更为重要的是会让孩子产生无力感,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满足成人世界的要求。

关注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冷冰冰的指责、惩罚、唠叨甚至打骂。只有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被鼓励时,爱才会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如何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感受呢?家长或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描写感受的词汇与孩子进行互动游戏。下面的表格中有一组表示感受的词汇:

父母或老师可以把这些词汇打印在纸上,引导孩子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演,不能说话,可以由家庭成员或同学来猜。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了解并熟悉这些词汇,而且能帮助孩子把讲感受与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联系在一起,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去充分感到自我的存在感与价值感。

二、鼓励式教养方式

鼓励是一门精致的艺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鼓励是个体心理学的信仰。”心理学家德雷克斯也多次强调,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能让人重燃对生活的信心。

家长和老师的和善、鼓励与关心会给孩子的内在生命注入力量。我们来试一试如何鼓励孩子,“我注意到你一直在做练习。”当父母或老师这样对孩子说话时,不仅描述了事实,还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关心。再比如“你能决定什么对于你来说是最好的。”鼓励孩子自己去判断当下要做什么,无论孩子做出什么样的判断和决定都是在训练孩子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体现儿童对自我的认同感。而不是父母或老师帮助他们决定什么,不是“唯有他人认可,我才有价值”,而是“我自己做选择、做决定而有价值”。

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是提升价值感的有效途径。在孩子做到某件事的时候多肯定他们的努力与能力;在孩子做不到某件事的时候,多鼓励,给予力量。这样孩子的价值感便会得以建立和稳固。

做到鼓励并不容易,因为太多的家长坚信惩罚能促进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习惯性以负面的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简单有效的鼓励方法是根据孩子的话语或行为作出正面的回应,是对孩子感受的认同与关注。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重复孩子话语中的关键词和句子,不做评判,配合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如温和的笑容、轻松的语调、拉手或拥抱,满足孩子被爱的需要。如果孩子出现偏差行为要坦诚且坚定地告诉他有能力去调整和改变,并且能够做得更好。

三、关注于问题的解决

正面管教倡导鼓励式教养方式,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于问题的解决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比如孩子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尊重,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孩子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有更好的行为选择能力,懂得为自己负责任,这对孩子内在生命成长有明确具体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解决问题的专家。只要家长和老师愿意花时间训练孩子,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施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孩子就可以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的能手。比如周末郊游,选择去哪里玩,全家人各执一词,去掉一些不可行的建议后,把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孩子。这时,孩子会感受到被尊重,从而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孩子在做选择、判断、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时,还能够学到如何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拥有面对挑战的勇气。

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比成人更善于解决问题。比如学校举行班级文化建设比赛,愿意放手的老师会把布置教室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寻找创意,往往学生布置的教室无论在内容的选择上还是色彩运用上都非常新颖、活泼,在年级评比的结果中能够脱颖而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升孩子应对问题能力,最关键的是孩子是被尊重的、被看见的,他们内在产生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衡量的。

四、改善而不是完美

每个人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都不是完美的,都在为完善、完整而努力。改善是调整、是改变,而完美是一种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

承认并接纳孩子会犯错,是每位父母和老师的责任。面对孩子,家长和老师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果把目光全部看孩子的缺点上,那么孩子的优点就会慢慢减少,对孩子的评价将全部变成负面评价。当一个孩子被负面评价淹没的时候,是很难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的。比如,当孩子爬到学校的花坛的栏杆上,并且手舞足蹈的时候,我们首先看到的不是一个犯错的孩子,而是对这个“犯错误”的孩子表示理解和接纳:“你站在花坛上一定是一次开心的冒险!老师敢肯定你没有想到这是危险的,你猜猜别人看到会是什么感受?”孩子自然会从他的行为回到感受中来,然后调整行为。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和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抱有錯误的想法。”“我只是想有归属。”孩子在用错误的行为寻求关注与爱,这一点孩子自己都不知道。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需要生出一双慧眼,去解读出这个神秘的密码。当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向回应时,孩子就会深深地感觉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了,他会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值得的,是有价值的。

教育不是教育出完美的、不犯错的孩子。正面管教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让孩子在犯错中学习成长。允许孩子犯错,是接纳、是尊重、是放手,是成长。如果孩子能够在如此自由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中长大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呀。

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启蒙者、塑造者。每位教育者都需要不断学习成长,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武装自己,成就孩子。时刻觉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提升孩子的能量,努力成为提升孩子价值感的助推剂,而不是绊脚石。一个自我价值感高的人会更加具有生存力、创造力、竞争力,正面管教恰恰能为孩子的心灵成长提供如此肥沃的土壤!

猜你喜欢

正面管教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新课程背景下正面管教体系在小学中的践行
“正面管教”教师培训的本土化实践探索
美国“正面管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如何在课堂中正确的培养教师角色的领导力
如何运用“正面管教”处理小学生的不良行为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正面管教体系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