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让课堂彰显灵动

2020-06-05周玉芳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自主小学数学课堂

周玉芳

【摘  要】  有效的课堂就应该唤起学生探究欲、惊讶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教学的即时感受为“豁然开朗”,表现为“妙不可言”。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要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要用心营造一种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才必我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泼、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積极参与学习过程。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自主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所提供的数学学习内容,需要是有趣、丰富且现实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学习活动一项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自己去探究、自己动手开展实践,让每一个学生在情感、价值观、态度上得到发展。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探究望和好奇心,有效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动机,这就让教学的即时性能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而要达到这一境界,需要教师能放开手脚,用一种参考者的态度参加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帮助他们创建机会,引导他们去发现、探究,为学生构建一种“天生我才必我用”的信心,让学生用高度饱满的精神态度积极开展学习。我市开展强势推动活动的单导学的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舞台。自主能让课堂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也能让课堂发挥最大效用。

一、对教学活动精心设计,让学生可以活泼起来

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并且构建相应的教学声音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在合作以及自主探究的氛围中,亲身体验并感知数学的知识,并以此来解决问题,更好理解及掌握数学知识。数学学习可以让学生主体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张扬、生成。活动设计时,教师一定要理解好各项教材,精心设计预案,并且用动态的观念来生成观察、看待课堂的教学。教学的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内容,需要由学生从原有经验作为出发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且有趣味性的教学场景,例如游戏比赛、童话小故事等。简单来说,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可以活跃起来,让学生对数学更加“痴迷”。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学习“=、>、<”的一课内容时,可以将学生所爱的“动物运动会”场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个小动物?话说某天,森林里热闹非凡,原来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

同时,根据活动要求,出示一幅主题图,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有哪些动物合作比赛?你能算出每个队有多少小动物吗?大家从这次运动会中学到了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带着兴趣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设置情境时,还应该注意情境的完整性。如教学连减“8-3-1”这一例题时,首先是一根藤上有8条丝瓜,其次是摘下3条丝瓜放入篮中,最后才是例题上呈现出的情境。图画是静态的,学生一下子很难弄懂题意。因此,在“活动单”设计时特意注明活动的过程:(1)拿出8根小棒代替8条丝瓜,先摘下3条,即先拿走3根小棒;再摘下1条,即再拿走1根;架子上还有几条?即桌子上还剩几根小棒?学生根据“活动单”上的提示自主学习,自己操作,很快就会从这个动态的情境中深刻、透彻地理解连减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体验、感悟,自主完成所学知识,比教师照着图讲强多了。

二、解放感官,让学生活跃起来

小学生较为好动,需要调动起多种感官来参加学习活动。有心理学家认为,认知的基础是活动力,由动作起开始启发智慧。让每一个学生活跃起来,实现大脑、双手、嘴巴的“合作”,让感官协调并实现立体式的渗透。活动单导学的方式需要教师快速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并且坚持以下四项原则:一让学生学会观察,为学生思考打下基础;二让学生学会表述;三让学生学会总结自我;四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如“教学5以内加法”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还要劳动,看,同学们在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原来有3个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合起来一共有5个人)。让5个乐意表演的小朋友进行表演,使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什么是“一共”。教师: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怎样用符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有的用>、<连,发现不妥,有的用★或▲连,又觉得太麻烦,正当大家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时,教师:这个问题数学家早就想到了,3和2合成5,在数学上就可以表示成3﹢2=5。(板书3+2=5)让学生说一说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认识到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5”表示什么意思?接着教读算式:3加2等于5。“+”的名字叫做“加号”(板书加号)它代表一种计算方法,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接着,按照活动单要求完成“试一试”两幅图,小组合作,先说出图意,再用耳聆听别人的评价,学生通过这些操作,深刻体会知识的内涵。

三、成果展示,感悟成功,体会快乐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此时,学生一般会有表达的欲望,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探索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活动的外显是通过成果展示来实现的,数学课堂中的展示方法较为多元,可以采用解说、交流、比划、操作等方式进行。如果可以实际操作,让学生上讲台来讲课,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的机会。此时,教师做好适当的指导与点拨,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并在合作中感悟到与他人合作的有效性,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认为自己能行,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开放空间,放飞学生

每一个小学生都有想象力,而他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想象空间里,孩子是非常自由的,他们在这样的空间中大胆想象、思索、探究,甚至是“天马行空”。教师需要构建开放的活动时间、空间,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创造。

在学习认数(一)内容时,可安排以下四个题目:□、2<□、3=□、1<□,其中只有3=□这个答案是唯一的,其他的题目均为开放性的。

再例如,学习“分与合”这一内容时,可以安排这样的题目:

(1)○●○●

(2)△○△△○△△△○

这类题目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我们给了学生一个天地,他们一定还与惊喜!”自主的课堂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把课堂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深切感受到“我的课堂我做主”。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有了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积极的情感得以培养,课堂的生命力在此得到了体现。自主,让课堂彰显灵动的活力!

猜你喜欢

自主小学数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