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05鲍远钊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小学数学

鲍远钊

【摘  要】  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运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创新,坚持做到创设学习情境,引导课程学习;展示模型图片,深化学习成效;创造交流情境,促使合作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这几大关键方面,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術;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导课程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情境创设教学法则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不断加强学生的多感官学习,激发出他们的猎奇心理和求知欲,使其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知》时,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制作一个“分西瓜”的动画视频,构建一个适当的娱乐氛围,让小学生感受到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数学不再感到畏惧,减轻心中的疏远感,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切西瓜的问题进行深思:“到底怎么分,才能吃到更多的西瓜呢?”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学生吸引到课本知识当中,实现成功的课程引入。

二、展示模型图片,深化学习成效

近期的信息技术手段较前几年来说又有了不小的革新,尤其是网上授课功能的出现,更是将互联网信息下的教育发挥得淋漓尽致。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将图片、视频、音频等融合在一起,还可以将学生平时的易错点更为清晰、直观地展示在他们眼前。因此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信息化应用技术,将重难点以模型或图片等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知识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记运算公式,而是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创造出数学知识模型图片。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中的构图系统为学生们展示圆的形成过程,并将其形成模型图片,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然后教师再对圆的面积进行讲解分析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讲解圆的面积时,要注意和学生互动交流,这样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为学生展示圆的模型图片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圆的形成过程,以及圆半径的重要性。在讲解完圆的面积之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复习圆的周长,在圆模型图片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快速想起圆周长的运算公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造交流情境,促使合作学习

“合作是桅杆与船帆。”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的变革之下,全国步入了互联网时代。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帮助学生快速成长,提升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情境,让学生在舒适轻松的环境下进行高效学习。在交流情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展开数学合作学习,降低数学问题的难度,让学生们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继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图形》的时候便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以图形探讨为交流的主题。对于这一节内容,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利用视频制作软件录制课堂上需要使用的小视频,视频的内容要包括图形之间的变化等。此类视频的背景颜色应该足够丰富,添加上欢快的背景音乐,上课时教师先将视频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欢快的视频,便能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当中。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共同探讨图形的样式。利用多媒体创造的交流情境能够让小学生更主动地进行探讨学习,而学生在和同学谈论图形的种类以及图形之间的变化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观点不一致,这就会形成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启发的局面,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

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创造问题情境能够带动学生学习,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许多情况下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慢慢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制作一些适合问题思考的动画情境,让学生沉浸在问题当中,引起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之后,数学教师通过引入数学问题,让学生找到发挥自身价值的突破口,继而努力去解决数学问题。

以《时、分、秒》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到的是时间问题,教师可以以时间为授课的中心,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比如,通过计算机为学生们播放小视频,视频中是龟兔赛跑的小故事,教师要重点突出乌龟和兔子赛跑过程中所用的时间,这样会让学生对时间产生一定的概念。然后数学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课件进行展示,并与视频相结合,抛出问题:乌龟比兔子快多长时间。由于之前视频的引入让学生们已经沉浸在思考过程中,那么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计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理。之后教师进行《时、分、秒》讲解时,便可以在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教给学生时间单位的换算等等。

五、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严重打压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转化,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进而解决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的存在可以丰富数学课堂,通过视频课件等新型技术有利于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教学《混合运算》的时候可以用加法和除法作为混合运算实例,并在制作课件时写出数学公式定理。比如第一个算式是1+1=2,第二个算式是6÷2=3,然后在下一张幻灯片上教师可以用图形符号表示数字,比如用正方形表示一,这样六除以二就可以表示六除以两个正方形,也就是一加一,这样能够形象地将混合运算问题简单化,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成绩!

【参考文献】

[1]龚道敏.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探微[J].中国远程教育,2002(08).

[2]曹连信.浅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关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

[3]李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教文汇,2009.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小学数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