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生活化教学,打开学生家国情怀

2020-06-05江美华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江美华

【摘  要】  生活化教学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讲解,也体现在引入内容生活化以及教学形式生活化。而上好这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要做到教学理念的生活化,更要做到教学内容拓展体验的生活化。本文立足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科素养,从培育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方面出发,提出了关于生活化教学的几点策略,从而唤起小学生对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小学生;生活化教学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化教育”的理念,该观点认为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学生展开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小学生而言,直接传授道理也许没有那么容易接受,这其中不仅被动而且晦涩难懂,而深入浅出地将道理从生活中阐述出来,学生才能够感悟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紧密融合。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密结合的课堂才是真正立足学生本位的课堂,用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关注社会,产生家国情怀,会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精彩。

一、生活化情景导入,产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生活轨迹较简单,在他们内心还未有兼济天下的情怀,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以生活化的情境引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关注。而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中,教师同样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特质,以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生活经验入手,使其对这些熟悉的景象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更深入地去研究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当前的社会热点为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事,关注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无论课程教学的内容是枯燥的还是精彩的,教师都要找到它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点,并以这个点为圆心,衍射出更多的人性光辉,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例如,在《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用一段热点的视频引入,“同学们,在新冠状病毒肆虐的非常时期,有一个境外回来的人却公然挑衅,拒绝隔离,大家来看这段视频。你觉得她做得是否正确?”学生们纷纷开始讨论,有的说:“回家就可以了。”有的说:“必须要集中隔离,要不传染给别人怎么办呢?”同学们,我们也许认为这只是个人素质的问题,而你们不知道,她已经触犯了法律,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的课程——《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样的生活化进入使得学生参与性强,领悟力高,懂得了每个人都要有大家意识,不能因个人的利益就枉视他人安全。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到影响他们生活状态的教学内容,展开科学有效的教育,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从导入的情境中迅速爱上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二、生活化事例讲述,领悟蕴藏道理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授道理的时候,我们拒绝高高在上,要将“道”阐释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要将问题生活化,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豁然开朗。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的尊重起来,故而在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授知识和道理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需要学生自己心灵的感悟,也需要在情感的支持下得到学生的有效反馈,才能彻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拒绝填鸭式的讲解,将学生从课堂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走进书本,走进生活。例如,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用纯理论的讲解来使学生了解他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而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事例入手,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点。“同学们,别看我们小,我们的权利可大了呢,当你遇到了不公平的事情,你就可以直接向有关部门举报,比如我就见过一个小学生举报不法商贩的事情呢!然后这个商贩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有正义感,同时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运用生活化的事例讲解文本知识点,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教师平时与学生勤沟通,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开展生活化事例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三、生活化形式采用,走进生活空间

端坐课堂,吸纳文化,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学生们已经倍感枯燥,而且很多同学容易在上课的时候走神,更新教学形式已经迫在眉睫,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适合小学生呢?就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而言,体验式的活动、实践类的活动、合作交流类的活动更加适合他们。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形式,使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真切的体验,小学生的社会意识较淡泊,这样的活动恰恰可以帮助学生关注到生活中那些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在采取生活化的形式上课时,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彻底地放飞自我,要放飞的是学生的思想,而不是他们贪玩的身体。例如在《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创编一个情景剧,大家选择的角色呢,我已经准备好,那就是矿泉水瓶子、旧报纸、废旧牙刷、废弃塑料袋等我们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大家想象一下这些东西的作用,我们来演一个情景剧,看谁的作用更大一些,好不好?”学生们热情高涨,开始创编,效果出奇地好。“同学们,连废旧的物品都可以发挥它的余热,为社会做贡献,那么我们呢?”在活动中,学生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有很多,可以是体验式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以是情景剧的形式,也可以是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会的形式,还可以走出课堂,参加一些社会性的活动,比如调查访谈类的活动,义务志愿者的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都可以使其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收获更多。

四、生活化内容拓展,培育健全品格

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就是拓展延伸,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需要这样的延伸与拓展,因为课堂教学内容是有限的,而学生的思想发展却是无限的,让学生接触到多彩的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万千气象,懂得生活的道理,树立良好的道德信仰,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行与素养,而且还可以使其懂得自己的责任。这样的拓展可以是一些生活化的探究问题,也可以是一些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性活动,还可以是对一些社会热点人物的评价,这样的拓展都可以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服务,都可以成为他们最有利的精神武器,打败自己那曾懦弱、曾不作为的心。例如,在《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出拓展。“同学们,传统美德不仅仅有我们课本上讲述的这些,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去学习的。为国捐躯的壮士、为父母尽孝放弃所有的孝子,历史上有很多,而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也要树立伟大的志向,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制定一个目标,想一想,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天大家再将自己的目标单一起交流一下,好不好?”学生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开始明确自己应该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产生了民族自豪感。

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将学生活动引进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随着课堂内容进行迁移和延伸,在拓展中关注社会,逐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打造一个生活化的舞台,用他们的纯洁的心去感悟生活,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生活化教学是学生实际生活与文本内容相连的桥梁,而教师将其引入其间,使其驻足观望,学生就会在这座桥梁上看最美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王阅媚.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20(01):38-39.

[2]王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探究[J].吉林教育,2020(Z2):61.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