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智慧于实践,展成果于课堂

2020-06-05李晚香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开展策略实践活动

李晚香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的重点和目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从整个教育层面而言,学校教育追求的不再局限于学生知识获得的多少,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能力,注重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人才;就教师层面而言,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实现教师角色的完美定位;就学生层面而言,学生要回归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课堂实践,打造一个昂扬的学习氛围。因此,数学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需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撑扶下,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经验、认知,辅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们的数学思维。故而,数学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数学教学顺应课程改革、践行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途径。能够实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双向统一,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数学教学;小学高段;实践活动;开展策略

数学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指将死板固定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转变为灵活多变的生活技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具备强硬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能脚踏实地,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的感官出发,知晓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生活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小难题的同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细致地讨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顺利、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一、实践活动开展的现实意义

1.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老一辈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诫言,想来是无错的。所谓实践出真知,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将数学课本上的生硬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生活实际的实践能力。实践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家里的一名小小会计,帮助统计家庭的日常花销;有利于形成体系化的知识构图,最大程度地掌握和消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有利于改变以往数学教师留给学生那古板、严厉的魔鬼形象,拉近学生与数学教师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打造高效课程,提升教学效果。

2.学科特点使然。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数学是一门活泼有趣的学科,而建立在压迫基础上的数学则是沉闷的、乏味的。小学高年级数学难度相比之前有较大程度的上升,一味地照本宣科只会更早地暴露学科缺点,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利用游戏、比赛等有趣的课堂形式,让学生们在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晦涩、枯燥的数学知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教”“学”统一。

二、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1.鲜明感受,诱发动机——激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学习才能称得上学习,否则,无非就是一种对命运的屈服和妥协,假以改变命运的正当借口,昏庸度日、荒废时光,做着一些可有可无的挣扎和自我安慰。对于数学学科这种偏逻辑性的学科,只要一节课开小差,就极有可能会掉队,出现连锁效应。因此,教师要着重把握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在取得学生理解的前提下,有必要向学生系统地讲授一下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价值,在讲述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扩散学生的思维体系,架构数学发展的整体认知。从最接近学生的直观经验出发,想其所想,虑其所思,满足其基础的感官认识,鲜明感受,启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开始展开实践活动课程前,可以播放一些收集到的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小片段、微视频,借此拉近数学这一学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或者教师可以将这一收集素材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当一回生活中的摄影师,细心观察潜伏在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直观感受,让其能够近距离地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2.打造激情课堂,实现全员参与。想来,当人们目睹耳闻了一些热情澎湃、激情昂然的事情时,内心都会有一股神秘力量喷射而出,仿佛自己曾亲身经历了这个事件一般,莫名心动。可见,激情是会传染的。在一个斗志昂扬的环境下往往成就的都是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打不死的小强”,他们明里暗里都有着一股倔强和不服输的精神,这便也应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一个激情澎湃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才能够实现全员参与,才能有效地把握活动课程的内在核心,促进数学知识的实践化和综合化。例如,教师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体系将一些需要熟记的数学单位、数学公式等结合现在的潮流形式编成歌谣。如四川某小学一名“廖”姓男老师在传授小数乘法的知识时,借用《稻香》的曲调,将歌曲改编成为一首“乘法复习歌”。这一举措在方便学生识记的同时能成为一种生动的课程导入模式,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活泼、热闹的教学氛围,实现全体学生的课程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3.巧用游戏,丰富实践课程的教学形式。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双向变化的阶段。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逐渐加强,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但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危险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初级阶段,大脑发育尚不完全却容易滋生叛逆和厌学心理。教师要抓住关键时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巧妙地借用游戏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以游戏为媒介,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真正体味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小小神算手”小游戏。教师课前在操场上准备好活动用具,用5~10分钟的时间开展一个“小小神算手”的规则告知环节。然后进行划分小组,每小组请3名同学同时进行公式搭配和计算做游戏,用时较短为胜。(注:题目包括数学中常见的一些公式和换算以及基础算术,且都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给出题目和选项,参与者要尽快选出选项。)游戏结束会根据游戏结果采取奖罚分明的制度,通关者可以有免除一日值班的特权。借此游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胜心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帮助学生及时做好知识的巩固。“实验探究”小环节,在数学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解决学生的认知需求才是活动开展的目的。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找准角色定位,明确教学问题设计,趣味设疑,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与学之间的合作效果。如:学生在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土豆、橡皮泥、鸡蛋等,并提出问题:“从这些物品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怎么求他们的体积?”然后请学生们认真观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再适当引导,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整个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实践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以任务的形式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放矢的问题设计能够加深学生们的上课紧张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培养。

综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种教学智慧,让学生实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目标。其顺利进行,需要依托一个宽容、激情的教学氛围;一个科学、有趣的教学方法;一位富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开明教师;一个强有力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红玲.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与价值探索[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294-296.

[2]韓倩.积极开展小学六年级数学活动课着力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44.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开展策略实践活动
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小学高段散文教学策略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