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策略引领,让学生写作能力“悄然生长”

2020-06-05沈玲玲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作文指导新课改策略

沈玲玲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写作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教学创新性不足、教师教学理念的陈旧,导致学生对写作始终“不感冒”。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强化,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逐渐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因此,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分析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

语文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既是基础,又是重要的学科。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逐步成为学生心头的一块“心病”。在实践调查中,多数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作文教学策略进行了细致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灵感

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上,如果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不仅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采取更加创新的教学手段,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打造出真正高水准的作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情境成为学生写作的根基,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

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时,文章选取了风、雨、鸟叫、虫鸣这四个角度展开描述。对此,教师可以展开一个随堂小练笔,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大自然中其他的声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练笔,教师可以从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其一,借助互联网为学生创设虚拟的大自然情境。如,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音频,将溪水的潺潺声、落叶的沙沙声、动物的声音等进行课堂播放,让学生闭目想象,激发学生的灵感;其二,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进入森林公园,感受大自然的真实环境,体会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聆听大自然中的“呼吸”。此时,学生会产生真实的感受,自然会写出更加灵动的文字。无论是虚拟还是真实的情境,都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灵触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积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本该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而不只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为了改变学生对写作的认知偏见,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与自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写作,才会在写的过程中提高作文水平。

二、畅所欲言,写作之基

根据实践调查,很多小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写作,是因为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更不知道应该如何组织材料,写出一篇优质的作文。正是这种不确定、不清楚,让学生在写作道路上越来越迷茫。换言之,真正阻碍学生的并非兴趣,而是写作思路的不清晰。由此可见,解决写作难题的关键就在于突破这一瓶颈。但是,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在学生写作以前,教师不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理清自我的写作思路。

例如,习作“这儿真美”,其教学目标是:(1)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把这个地方是如何吸引人的写清楚,写具体。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暑假生活。由于“暑假生活”是这一单元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在学生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必然会提到很多旅游景点,由此就顺利过渡到本单元的习作上。在学生畅聊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掌握了写作思路,降低了后续作文的难度。

在开展写作活动时,如果学生不愿意写作、不喜欢写作,教师先别勉强学生。而是应该和学生进行积极互动,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降低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联系生活,激活情感

情感表达是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难点,更是重点。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表达自我的情感、思想,教师需要适当地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同样不可能脱离生活的范畴。而且,对小学生而言,生活是他们一切经验的来源,更是写作的源泉。如果教师不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么“不接地气”,要么“脱离生活”,缺乏真实性。而真实性,恰恰是情感表达的基点。如果没有真实情感的融入,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不会得到质的突破。

例如,在习作“续写故事”的训练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需要为学生简单带过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趣的、难忘的、美好的、感人的故事,故事发生的对象可以是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人之间,甚至可以是陌生人之间……总之,不限对象、不限性质,但是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不能瞎编乱造。在激活学生的情感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经历。为学生提供一个差不多的故事蓝本,鼓励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为故事继续续写下去,必须融入自己的情感。比如,教师给出的故事蓝本是:“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到王兰和晓明的座位旁聊天。有同学问:“你们的生日是怎么过的?”王兰开心地说:“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晓明也抢着说:“我也是呢,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生日。”刘东问:“李欣的生日到了吗?”李欣听了刘东的话默默地回到座位上,竟然红了眼圈……这个蓝本以学生都有的经历“过生日”为基点,既能调动学生的想象,还能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保障了训练成效。

情感表达是作文教学的重点,更是学生必须学会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同时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精选素材,仿写训练

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大量阅读,学生很难写出有内容、有质感的文章。在小学生习作过程中,素材匮乏是一个最常见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文本对学生开展仿写练习,为学生扩充素材库,确保学生写作如鱼得水。但是,随之产生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仿写的训练成效呢?我认为,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语文教材,对教材中的文章合理利用,让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从而避免学生出现类似的尴尬境地。

例如,在教学《观潮》以后,教师可以将这篇文本作为学生模仿的素材。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原因有二:其一,《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而写景文章是小学写作的重点,因此本身具有模仿的价值;其二,《观潮》这篇文章采取了时间顺序进行描写,让文章更加具有逻辑性,值得学生学习。在明确了素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回忆作者在描写钱塘江大潮时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写作顺序。在明确了这一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观潮》的写作顺序,写一写生活中其他自然现象,如淋雨的滋味,身处雾中的感受,数数彩虹的颜色等。在明确了写作思路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按照文章划分的部分进行仿写,重点是写出顺序、写出情感、写出文采。在整个仿写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很多好词佳句,还锻炼了自我的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教给学生选材的方法,让学生懂得从语言、描写手法、结构等层面选择模仿素材,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仿写是一个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生搬硬套,而是让学生学会文章的思路、修辞、写法,这样的仿写才更高级。

总之,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写作情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开展仿写训练,让学生的写作更加游刃有余,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真正有水平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孙建山.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1):64.

[2]刘晓飞.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法”的应用策略[J].语文天地,2020(03):75-76.

猜你喜欢

作文指导新课改策略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关于小学作文指导中的想象和观察研究
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八点建议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探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