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解决小学听障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几点思考

2020-06-04徐建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听障学生学习困难指导策略

徐建芳

摘 要:文字是最适合听障学生思想感情表达的途径,因而语文学习对于听障学生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小学听障学生语文学习面临困境,本文就解决小学听障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好地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听障学生 小学语文 学习困难 指导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27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特殊学校教育中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核心,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密切关注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

听障学生是特殊群体之一,由于听障学生的听觉缺陷,他们对外界的认知被制约,表现为他们不能通过听觉接受由语言传达出的信息,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听障学生获取知识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帮助听障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成为教育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听障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

(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缺乏乐趣

根据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聋校语文教育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习体验。”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聋校语文教学方式单一,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课程讲授方式比较单一。

(二)师生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高

小学阶段听障学生手语操作不规范、不标准,在交流的时候学生无法有效理解教师的手语,也不懂得怎样配合教师的教学。同时,教师在通过手语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存在一些不恰当的手势,也缺乏面部表情的配合,师生沟通存在障碍。

(三)教师忽视听障学生的学习个性

在一些聋校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存在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和反复抄写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忽视了个体差异性,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教材不匹配

教科书是学生平时学习中的常用材料,但从当前听障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来看,没有根据听障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编写有指导意义的教材。听障儿童所选择的教材多是普通教材的删减拼凑版,且忽视了对听障儿童特殊性的关注,在教学的时候盲目让听障儿童学习大量的词汇和语句,却没有指导他们如何运用,最终导致听障儿童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对小学听障学生进行教学的策略

(一)悉心为听障学生准备语文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需求,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适合的环境,实现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听力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语文知识的讲授、运用和听障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方法掌握结合在一起。

在对听障学生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要特别注重指导他们的阅读训练,做好阅读指导。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听障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另一方面,需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听障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限,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文章的有效理解。为此,在阅读的时候需要教师予以足够的指导。比如在阅读活动之前,教师要教会听障学生怎样查字典,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做好相应的句子摘抄。

(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1.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听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听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承受更多的困难和压力,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课文《妈妈教我刷鞋》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分步骤地展示妈妈为“我”刷鞋的步骤,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将情境变成语言。

2.帮助听障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受学生本身不具备良好判断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影响,在组织听障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为听障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一方面,所选择的材料内容不能够过于深奥,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另一方面,所选的阅读材料要具备知识性和文学性,通过阅读让学生有所收获。

基于这样的要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本身先要对材料的选择做出仔细研究,如对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其认知水平,向其推荐一些具有趣味性、容易理解的世界名著,如《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对于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向其推荐一些励志类的文学读物,如《人性的弱点》。通过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来使学生实现更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强化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为听障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听障学生听觉严重受损,且在入学之前没有经历过专门的训练,在无形中错过了语言学习的最好机会。在入学之后,听障学生的学习更是受到渠道障碍,学习困難加剧。开展小组合作能够引导听障学生有计划地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和他人的交流,激发学习的潜能。

同时,合作学习还能够为听障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充分满足听障学生的表现欲。比如在学习《万宝之地南极洲》一课的时候,在寻找资料、观看录像、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分别担任组织者和总结者,互相提问、共同思考、共同进步。

(三)教师要为听障学生设计独特的教学环节

第一,引导听障学生多读。“读”能够让听障学生牢牢记住知识,积累更多的词句,掌握句子的逻辑顺序,深刻理解文本内容。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并加以指导。在“读”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不能够采取单一的形式,而是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阅读。

第二,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氛围。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良好

环境。

第三,引导听障学生坚持语言训练。在语文课结束之后,要留五分钟对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让听障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在学生说出之后,教师让学生立刻写下来,并展示、修改,说写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也为之后的写作奠定基础,而且还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强化写作技巧训练。在听障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材料、写作素材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来指导学生写作。新《课标》要求中学阶段的学生熟练掌握记叙文、议论文的书写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和听障学生的个人情况,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策略。

(四)积极开展师生笔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生活点滴,为听障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更多练习的机会,并结合具体的语文实践,组织学生坚持不懈地练习。比如,在小学语文的朗读、背诵和文章复述环节,教师可以采取措施帮助学生熟悉语言,为学生的语言学习积累丰富的材料。

另外,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打造和听障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平台,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加以指引,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鼓励学生表达。在听障学生交流表达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加以限制,同时还要引导听障学生积极和家长、教师、其他学生开展交流,在交流中拓展听障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事物。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下,教育部门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针对听障学生这一特殊的学习群体,在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立足社会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听障学生提供支持,推进听障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增强听障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全面提升听障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琳《聋校小学语文快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绥化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2] 孙亚娟《情境教学法在培智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吉林教育》2017年第2期。

[3] 邵秋香《语文教学中对智障学生写字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究》,《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学习困难指导策略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影响学前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导策略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高中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分析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