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感知的小学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2020-06-04金叶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金叶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学科,写作教学便是其中的重点,也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体现。对此,本文首先探究了基于学生感知的写作教学的意义,进而分析了当下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小学写作教学水平。

关键词:学生感知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20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汇、阅读、写作,每个学习内容对学生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影响。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而写作也是学生对字词及语句应用能力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需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然而,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仍旧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对此类问题还需引起关注,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感知力下写出情感丰富的文章。

一、基于学生感知的写作教学的意义

感知是学生天生的能力,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较为片面,无法有效应用感知力认识事物、完成学习。感知作为意识对外在信息的感觉过程,学生只有不断提升感知力,才能为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感知力进行写作,学生作品的感情会更加丰满。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感知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素材积累能力,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写作素材不足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知识积累阶段,学生的知识积累多,便会有更多的写作素材。若想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并增加阅读量。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课后作业较多,部分学生还要参加补习班,导致学生的阅读量明显不足。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无话可说,无真情流露的作品无法打动人心,虽然学生能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但文章内容依旧较为空洞,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情感表达缺失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并非让学生写出字数多的文章,而是学生在有限的文字范围内写出情感丰富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注重情感表达,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单纯对事件进行描绘,并未加工润色,部分学生追求华丽的语言,导致文章华而不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写作习惯。长此以往,便会遏制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导致学生丧失写作热情。

3.学生的写作基础薄弱

写作是需要听说读写相结合来完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是基础部分,写则是对听说读的加工。若学生的基础不够牢固,在写文章时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作品缺乏情感,导致写作质量降低,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三、基于学生感知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1.合理利用资源,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若想真正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生活灵感,可以带领学生根据自身现有的资源来进行创作,并引导学生将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利用线上资源。如今线上资源的形式丰富多样,借助线上资源的多样性,学生能够对现有的知识进行补充,提升视野的同时,还能得到更多写作灵感。又如,在以“龙”为主题进行写作时,多数学生即便听说过龙,但并没有对龙进行过深入探究,导致学生在写作前期便困难重重。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线上资源,了解更多关于龙的知识,随后,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进而开展写作,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教师也可选择文本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负荆请罪》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巧借文章背后的寓意,让学生结合相应的情境来编写剧本,进而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来获取创作灵感,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人物神态及台词,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把握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延伸及改写。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提升。

小学生的生活资源多出自家庭、学校及社会,家庭是学生的启蒙地,也是学生的情感寄托,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回顾家庭中的点滴生活,表演结束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文章,从而唤起学生对家庭的感知力,达到情感写作的目标。

2.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生活体验

小学生若想写作出内容丰富的文章,还需注重日常积累。学生的文章往往是其语言、思想、知识的综合体现,在写作过程中,若将学生局限在课本中,学生的视野会受到限制,写出的文章会较为片面。对此,语文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入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灵感。

生活中的细节是写作的最好素材,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知,不仅能够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还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教师需要巧借生活素材,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写作教学资源得以拓展,并让学生写出质量更高的文章。

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在写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见解。

初中生阅读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便是教师鼓励学生学习课外知识,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理解不足,导致在阅读时比较盲目,无法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无法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帮助。对此,教师还需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进入生活进行感悟,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转变作文观念,扎根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言:“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作为的最好老师即扎根生活。”为此,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做好教学理念的更新,引领学生将生活所感应用到写作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

能力。

语文教师不应只关注书本,也要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写作灵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话语权归还给学生,让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对话层面,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话题,并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

4.强化学生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目标是让学生以感知力为基础进行写作,从而准确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倾听他人分享的文章,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读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写作时间。教师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点滴,注重与他人的交流,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做好笔记,将自身认为比较好的语言加以记录,并在自己写作时进行呈现。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习,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发表看法,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取长补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直接相关,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开始关注以读促写,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學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感知他人文章的同时,为自身的写作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感知能力,认识到感知能力对写作的意义。明确目前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抓住写作教学的关键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具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多元的方式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并运用到写作中,从而写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陈俊权《小学语文“六书”语境下的“四体”识字教学与书写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S1期。

[2] 洪涛《感知生活策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S1期。

[3] 滕春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策略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7期。

[4] 孙莹《挑战性学习:破解高阶思维发展难题的一把“钥匙”—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为例》,《人民教育》2020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