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沟通的艺术

2020-06-04李岩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0期
关键词:同理心聆听师生沟通

摘  要: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我们做教师的,只有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接受性。

关键词:师生沟通、聆听、同理心、真诚、爱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思想的启迪者,是道德的引导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数量约为3.3亿,这样庞大的群体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先得步入学校接受教育,在求学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经常会面对一些困惑:教师自认为是在向学生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要求,但是部分学生却毫无兴趣。部分学生出现了抗拒现象,学习动机低下,注意力很不集中、甚至对上学产生厌恶等现象,甚至是直接的反对。作为教师的我们内心也常常会感到很不平衡,对学生的谆谆教诲,苦口婆心,换来的却是:“这个老师真烦”、“上学真没意思”、“看见你就恶心”等等。久而久之,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

所以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我们做教师的,只有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接受性。

下面就师生之间如何沟通,我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一.“聆听”————师生沟通的前提

医生看病讲究个“望闻问切”,那么师生沟通中,教师应首先扮演好一个聆听者的角色。

教师在聆听过程中,切忌只听表面,只是做出了一种听的姿态,实际上可能在想自己的事,使“聆听”浮于表面,或者在对对方的穿着打扮评头论足。这样子很容易导致沟通失败,因为学生会感觉自己不被重视,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反感,这种状态不仅不能听到有用的信息,而且会影响双方的关系。这种影响可能是长期的,甚至对以后的交流都会造成不好的印象。那么我们教師在“聆听”过程中要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有感情的聆听

教师在沟通过程中有情感表露,能够接纳对方所有情绪的反应,而且表现出对对方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理解。这种状态下,说者会受到感染,因而比较愿意自在地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处理学生打架时,学生情绪一般较为激动,严重时甚至可能失控,作为教师应该审时度势,先安抚学生情绪,再心平气和的交流。若一开始时就不分青红皂白,先对两位学生一顿臭骂,不照顾学生的感受,那会直接导致沟通的失败。

2.积极关注的聆听

教师在沟通过程中要将自己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身上,给予对方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自己所说的话很有意思,因此会继续倾诉下去。在沟通过程中,切忌消极的聆听,虽然接收了对方提供的信息,但由于没有给对方积极的回应,说话者会感到自己说的话没意思,因而失去继续谈话的兴致和信心。

二.真诚——师生沟通的手段

谈恋爱要讲“真心,做生意要讲“诚信”,师生沟通过程中更要讲“真诚”。

师生交往中的真诚是什么?是教师对学生的真心、真情和诚信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于他们发自内心的关爱,使学生卸下伪装,勇敢的学习,以最真实的姿态进行交流。师生沟通中的真诚,我有以下几点见解:

1.师生沟通中真诚是一种信念

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人与人之接的交流,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关心和温暖,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经说过:“当人际关系缺乏真诚的时候,就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疾病”。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如果学生或教师不能坦诚相待,缺乏信任感,那么师生间就会产生隔阂,这种隔阂会自己和他人带来破坏力,使沟通难以为继。如果人们不能真诚相交,或处于一个虚伪的面具下,彼此之间会有很多评判和相互防卫,师生之间就缺少相互的理解和宽容。这样子的后果就是人人带上假面具,并花大量的时间去维护自己的面具,这样必然耗费大量的精力,以至于教师没有足够精力再去展开后续工作。

2. 师生沟通中真诚是一种力量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学生并不会全部接受,而是会选择性的接收。而至于学生能接受教育的程度则取决对学生对教师个人的喜好程度。师生沟通过程中,如果学生能感受到自己被信任,感受教师的真诚,触动他内心的波澜,才会喜欢上老师,才会愿意更多的与教师沟通交流,才会打开心扉,让教师进入她的内心,甚至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爱上他的课。拥有一个言行一致,恳诚相待的老师,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她不必担心教师会情绪化变更班级规章制度,不必担心教师要求前后不一致,教师的言行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学生,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才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对人真诚。

三.爱——师生沟通中永恒的旋律

爱是什么?是无私的付出,是默默无闻的耕耘,是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是一次小小感动,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杯暖暖的咖啡。

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某些学生特别难以管教,作业不做,上课老是影响同学,纪律特别差,成了班级的害群之马。会导致教师的爱会偏向于表现好的同学,尤其是班级学习上的状元,教师往往表现出特殊的关注及关爱,这样极易引起班级其他同学的不满,很多学生背后也是敢怒不敢言。当爱的天平失去了平衡,势必会造成一方的坍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做到对学生处事的公平公正,切不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要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上帝为你关上门的同时,肯定也会为你开扇窗,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爱可以有多种形式,但必须要照顾每个人的感受,只有公平的爱才能俘获每位学生的芳心。

我相信,每一位教师只要用心聆听,换位思考,真诚待人,用爱去感染每一位学生,那么师生之间的沟通将会是非常融洽的一件事情。师生的关系得到升华,不仅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学生的品格也会的到大的提升,教育也将是和谐快乐的事情。在师生其乐融融中,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想。

参考文献

[1]  《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袁振国主编,屠荣生、唐思群编著

[2]  《教师怎么说话才有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李进成

[3]  《师生沟通的技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朱迪斯.A.迪尔奥

作者简介:李岩(1985-),男,浙江临海,汉族,中学二级,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同理心聆听师生沟通
小学师生沟通的障碍及其策略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议
积极统筹协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师生沟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课
浅析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浅淡“同理心”在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爆款青春剧 玩的就是“同理心”
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