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冯恕

2020-06-04邹典飞

艺术品 2020年1期
关键词:匾额书法

文/邹典飞

冯恕(1867—1948),字公度,号华农,室名“蕴真堂”(“蕴真”取自光绪帝所赐“蕴真惬遇”匾额1),原籍浙江慈溪,寄籍直隶大兴。宗室载洵任海军都统时,冯恕先后任海军部参事、海军部军枢司司长、海军协都统等职。庚子之变(1900)后,冯恕与史履晋、蒋式惺倡议创办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与创办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任总办,后任协理、总理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随载洵赴英、法、日、美等八国考察。1921年,在北京司法部街开办电气学校,任校董。

冯恕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实业家、书法家、文物收藏鉴赏家。辑有《冯氏金文砚谱》,刻成《蕴真堂刻石》《冯母纂懿流光录》等。民国时期,冯恕以擅写匾额驰名京城书坛,前门大栅栏的“张一元”茶庄、西四的“同和居”饭庄、“中华大药房”等匾额均出于其手,坊间有“无匾不恕”“有匾皆有恕,无腔不学程(程砚秋)”之美誉,冯恕与擅写匾额的山东京官领袖王垿齐名。如今冯恕题“张一元”茶庄匾额已为董石良所书者取代,冯题匾额现藏于首都博物馆。“同和居”饭庄、“中华大药房”匾额则因年代久远不知去向。而前门大栅栏一带的民国旧建筑中至今仍存有一些冯题匾额,可见昔日冯恕在京城书坛的影响力。

除活跃于政商两界外,冯恕还是京城著名的文物收藏鉴赏家。他常年活跃于琉璃厂、隆福寺等地的书肆和古玩铺,以购藏古物为乐。冯恕曾赋诗云:“平生嗜好惟金石,钟鼎圭璋四壁陈。山脚水湄通燥润,花文篆体辨精神。时猜虞夏商周汉,浸别铜铅血汞磷。共羡兰闺双白璧,居今稽古养天真。”2他的藏品包罗万象,不乏稀世奇珍,其中包括著名的秦穆公敦、克鼎、虢季子白盘等一百四十多件青铜器。他曾与叶恭绰、郑洪年合资购买西周青铜重器毛公鼎。同时,冯恕也是京城著名金石社团“冰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所藏《玉敦斋所藏吉金》24 器由“冰社”副社长周康元制作拓片,辑录成书,对外发售。

1921年至1927年,冯恕主持刻成私家《蕴真堂刻石》,内容选自元代之前未曾刊刻或刻石不存作品39件,共计54方。刻石每块长92厘米、宽30厘米、厚8厘米,此刻石至今仍镶嵌在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73号冯家祠堂的东厢房内(原陆润庠旧居)。《蕴真堂刻石》颇能反映出冯恕的书法品位和好尚,他在刻石末尾自题:“恕学殖荒落,功业无闻。垂老值鼎革,居闲处独,于人海嗜好泊然无染,惟潜心于书画鼎彝,以消岁月,所聚渐多……”3此刻石之所以闻名,还在于冯恕出资聘请陕西关中雕刻家郭希安刊刻。郭氏刻石工艺精湛,深得京城各界名流的推重。冯恕赞其技艺:“指腕齐力,精入毫芒,弄刀如飞,神合古人,冥入无间。”4郭希安还为冯恕刻成《冯母纂懿流光录》。冯恕之母俞太夫人逝世后,冯氏遍请京城各界名流所作哀诔传赞诗文共计47 首,撰文书丹者皆为一时俊彦名流,如李经畬、陈宝琛、奭良、曾习经、张鋆衡、曹广桢、王树枏、赵世骏、张权、柯劭忞、朱益藩、刘若增、宋伯鲁、宝熙、袁励准、许湛儒、吴士鉴、阎迺竹、叶恭绰等。

1927年至1929年,冯恕将其所藏青铜器铭文和鉴赏、考证文字,请郭希安刻于古砚之上,历时七年之久,编成《冯氏金文砚谱》。此谱由李经畬题签,宋伯鲁、冯汝玠、孙壮、叶恭绰作序,后有柯昌泗题跋。时人赞之曰:“先生此谱开著录之别裁,定鉴别之标准。”5冯恕逝世后,其家人按其所嘱将他所藏文物全部捐献国家。

目前关于冯恕的生平和书法资料流传不多,笔者所知者有冯恕曾孙冯肃元先生编《公度冯恕书法》、刘季人撰《冯公度二三事》、北京市西城区文物管理处编《蕴真堂石刻资料集成》等。《公度冯恕书法》中收录有冯恕书《公度自挽诗》,此诗可对其生平略作增补。

“贷赊质剂平生耻,艰苦辛勤志不灰。假馆课徒供菽水。曾就沈立山、徐仲文、蹇宣甫、葛杏坡、孙仙舟、韩寅生六家西席,骈文小札佐盐梅。余为立玉甫、瞿子玖、杨蓉浦、宋芝田作通套信,每封当十钱二千,数年之久,扇联书罢饥寒减。每逢乡试考官出京皆写联扇,为在外应酬之品。余每代书百扇十二金或十六金,百联亦如之,余一日能书二百联,连日书之,可以有一二百金入门,谀墓文成布粟来。一碑铭写作得二三十金。堪叹衰亲共劳瘁。老母时年六旬,为恕磨墨伸纸恒至夜分,追思往事有余哀。”6

从诗中可知,冯恕早年颇为勤苦。他以“贷赊质剂”为耻,不得已“假馆课徒”于沈立山(沈维诚)、徐仲文、蹇宣甫、葛杏坡、孙仙舟、韩寅生诸家,曾为立玉甫(立山)、瞿子玖(瞿鸿禨)、杨蓉浦(杨颐)、宋芝田(宋伯鲁)等做通套信,还代乡试考官书扇面及对联,此举或迫于生计,而其母俞太夫人年高六旬仍为其磨墨伸纸至夜深时分。这是冯恕追忆其早年生活的一些片段,虽吉光片羽,亦弥足珍贵。

“祖考科名甲第宗,下临不肖堕家声。余小试三次未冸,辛卯癸巳甲午丁酉四次乡试未中试,庚子后遂停科举矣。鹿鸣黉序全无兮。司马黄堂仅具名。先保同知又保知府,分省补用三品衔。欧美遍参君相府。随洵邸历聘英、法、意、奥、德、俄、日本、美国诸邦。头衔叨晋大臣荣,征尘甫卸逢奇变,天意何居厄有清。”7

从诗中可知,冯恕祖父、父亲均通过科举制度取得举人以上功名,而冯恕的举业似乎颇为不顺,他参加四次方考中秀才,之后乡试四次(1891、1893、1894、1897)未中,后逢科举废除(1905),对此冯恕颇引以为憾。从《蕴真堂刻石》冯恕于刻石末自题“恕学殖荒落,功业无闻”亦可作为补正。随后冯恕“先保同知又保知府,分省补用三品衔”,受到宗室载洵赏识,供职于海军部,随载洵赴英、法、日、美等八国考察,一度仕途颇为顺利,后值庚子之变,国事日蹙,其事业或受到一定影响,冯恕对此感慨良多。

《前二首尚有未尽之义,再赋三截句》:“不遂名流寻雅兴。诗社文会从不列席,忍教寒士窒生机。李毓如、蒋乃勳、祝椿年皆以卖字为生,三人故后才出润格,今四年耳。满怀利济成虚愿,留待儿曹继述之。”8

此诗冯恕谈及自己早年很少参加诗社文会,可能由于其科举功名不高,诗社文会参与者多为“翰苑”中人,故他很难融入其中。但从前诗中可知冯恕的书法很早即颇为出名,诗注中还记录了同时期鬻书的李毓如、蒋乃勳、祝椿年等人窘困的境遇。

“福薄平生甘淡泊。一生食不兼味,戊戌年鸡鸭鱼虾蟹未尝入口,家贫矢志远金钱。壮年创办北京电汽公司,成本四百五十万元,强仕于役,崇陵充监修监督,洵邸命余管收支,坚辞谢却,邸忧容之。入民国办顺直大振亦二三百万,自知窘人子,从未经手银钱。只今垂老虽贫乏,魂梦皆清体气坚。未受官刑未招谤,战兢七十七春秋,深埋浅葬随儿辈,全受全临汔可休。”9

冯恕是深受科举制度影响的士人,他对取士受挫之事念念不忘,后虽受命参与创办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等事宜,但冯恕并不以此为荣,反而说出了“未受官刑未招谤,战兢七十七春秋”,表达了一种士人从商的无奈之感。

《癸未忆旧诗》:“幼逢青眼张渊静,不薄寒微白侍郎。卓庵策励忍勤苦,芝田诱掖规锺王。冲霄有心泥曳尾,抜置云汉使我昂首酌天浆。向非厂斋具神力,安能至今天际容翱翔。嗟予一生知己五人耳,岂意纷纷振翮回仙乡,只有厂公隐北海,藏身书窟□□光,屈指七十七年事,欢乐苦短徒多感慨悲伤。”10

此诗提及的五人,均为冯恕关系颇为紧密的知己之朋。张渊静为张曾扬,名臣张之洞同族侄曾孙,官至浙江巡抚,曾捕杀革命志士秋瑾。张渊静对冯恕颇为青睐。白侍郎不知何许人也,他并不以冯恕出身寒微为嫌,与之交往。卓庵或为顾元昌,清末官员,为著名版本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顾廷龙之父,顾元昌对冯恕时常策励之。芝田为宋伯鲁,清末官员、著名书法家,宋氏在书法上对冯恕有所影响,冯恕早年曾为宋氏做通套信。厂公不能确定其人,但对冯恕亦有帮助。从诗中可略窥知冯恕的交游情况。

《公度自挽诗》对了解冯恕生平有一定的补充作用,明确了他早年出身寒微,参加过科举考试,但仅取得秀才功名。亦可知冯恕书法很早即为时人所重,他曾鬻书解决生计。

对于冯恕的书法,民国时人的评价并不多见。琉璃厂韵古斋掌柜韩少慈曾记:“冯恕,字公度,书法家,写颜体字,他写的字很像刘墉写的。”11学者庄严记:“冯恕,寄居北平,其书专学刘石庵,能榜书,略伤肥俗,颇有收藏。”121935年刊行的《老北京旅行指南》中《文化艺术之部—书画雕刻》记:“冯恕,字公度,河北人,为当代名书家。笔力苍老,气势雄浑,既张颜军,复树欧帜,平市大商店匾额多出其手笔。”13冯恕生于同治年间,早年习书受到馆阁体的影响,应临习过颜、欧、赵诸体,遵循帖学一路,气格与清人刘墉相类。通过前文提及的《公度自挽诗》,可知冯恕早年书法曾得到一些士人的推崇,但其科举功名不高,在馆阁体盛行的时代,书法和科举制度紧密相连,“书家出翰林”的传统颇为世人所认可,社会中亦盛行着“翰林书家才是真正的书家”的说法,因此冯恕书法可能并未得到士人阶层的普遍推重,其交游圈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客观地讲,冯恕的书法基本功扎实,受到京城市民阶层的喜爱。冯恕书法最为见长者为榜书,故其所题匾额颇多。他深谙书匾之法,北京传统的匾额一般喜用正统的颜体或欧体楷书,一是楷书容易辨认,二来饱满的楷书象征着物阜年丰。而匾额对字体也有严格要求,一般为榜书,书写时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笔画要粗,显得饱满;二是要横、竖、撇、捺相对寸楷要短而有力;三是字体中心部分比例要大。这样的字体雄壮、凝重,适宜匾额书写要求。冯恕书法契合了题匾的需要,加之他常年书写擘窠大字,将欧、颜、赵三体结合,用笔宽博而内敛,含蓄而生动,整体大气磅礴,墨色饱满,苍劲雄强,取颜楷之间架,辅之以节奏的变化,在阳刚体魄中蕴含着阴柔之美,展现出颜体书法中浩瀚劲健、中正内敛的一面。冯恕楷书看似平和,却是常年临池和学养积聚所至,他的楷书虽有千字一面、体态丰腴的不足,但也有其过人之处。冯恕还经常创作一些手卷、册页、扇面等作品,字体厚重娟秀,技法娴熟,颇具韵味。诚然,冯恕的书法囿于帖学,虽然他喜购藏三代商鼎周彝,但对于碑学书法似乎是涉猎不多的,甚至不及清末诸多学者书家视野之宽阔。

民国时期,京城中聚集着一大批守旧官僚,他们对于清朝有着特殊的感情,面对朝代的更迭,表现出一种茫然和无奈,冯恕即属于此类人物,从其《公度自挽诗》中即可窥见一斑。他还曾辑录《庚子辛亥忠烈像赞》以凭吊庚子、辛亥中殉难的清室人物。冯恕这种感情也反映在其书法之中,他虽未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进一步仕进,但对于科举制度还是颇为眷恋和期许的。冯恕的书法继承了清朝帖学传统,代表了清末民初的复古书风,他似乎以书法为寄托,完成其未竟的“翰苑”之梦。

注释:

1 刘季人《冯公度二三事》,《京华奇人录》,312页,北京出版社,1992年。

2 刘季人《冯公度二三事》,《京华奇人录》,311页,北京出版社,1992年。

3 北京市西城区文物管理处编《蕴真堂石刻资料集成》,322 页,文物出版社,2016年。

4 吴梦麟、刘卫东《序》,北京市西城区文物管理处编《蕴真堂石刻资料集成》,5页,文物出版社,2016年。

5 刘季人《冯公度二三事》,《京华奇人录》,313页,北京出版社,1992年。

6 冯肃元编《公度冯恕书法》,184 页,沈阳出版社,2008年。

7 同6。

8 冯肃元编《公度冯恕书法》,185 页,沈阳出版社,2008年。9 同8。

10冯肃元编《公度冯恕书法》,186页,沈阳出版社,2008年。

11陈重远《韵古斋的兴起》,《文物话春秋》,128页,北京出版社,1996年。

12庄严《六十年来书家简介》,《前生造定故宫缘》,306页,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13马芷庠《老北京旅行指南》,352 页,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年。

猜你喜欢

匾额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弘扬传承匾额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匾额下的刺猬
看见了什么?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