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对直升机所档案异地备份工作的思考

2020-06-03李雷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9期
关键词:电子档案信息化

李雷

摘 要 本文立足于直升机所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分析了开展直升机所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对维护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和国家核心战略资源安全的意义和必要性,提出了在信息化环境下,通过建立档案异地备份制度和标准体系,落实“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档案信息化战略,构建档案异地协同平台等途径,最终实现直升机所电子档案的异地备份。

关键词 信息化;电子档案;异地备份

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直升机型号研制、生产、试验试飞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档案随之大量涌现。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档案损毁事件诱因来看,除了发生概率相对较低的火灾、水灾、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更为常见的则是硬件设备设施损害、系统故障、电脑病毒或人为破坏等无法预料的事故。

任何异常都可能威胁到电子档案的安全,造成大量档案信息资源的损毁和丢失,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应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对电子档案的异地备份工作进行系统规划,保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有效开展,增强企业档案的容灾能力,防止因各类事故造成的档案信息资源损毁与丢失。

1直升机所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信息化持续推进,电子档案急剧增长

目前,直升机型号设计、分析、仿真、试验和管理已全部实现数字化,支持基于MBD的全三维数字建模和多地协同设计,电子档案数据总量急剧增长。

从2008年开始,通过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直升机所已经实现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采集、管理、存储、检索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建立起辐射整个直升机所局域网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跨部门与跨地域的服务功能。建立了档案管理系统与PDM系统、OA系统的接口集成,实现了型号研制数据和文书档案的实时在线归档。完成主要档案业务流程的线上审批开发,实现了馆藏档案查借阅、复印晒图及机要发放等业务的在线申请与审批,且可在局域网门户中展现个人档案业务的待办事项。

1.2 “一所两地”格局形成,协同办公成为常态

近年来,随着天津直升机研发中心建设的推进,直升机所在景德镇和天津等地建立了完整的设计试验体系及试飞基础,构建了天津与景德镇两地专线直连、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基础环境,“一所两地”工作格局已经形成。作为直升机型号研制工作的组成部分,档案工作也正式进入了“一所两地”的工作格局,两地档案工作即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协同办公成为常态。

1.3 探索转型发展路径,开展档案工作“管数据”试点

2019年,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有力支撑航空武器装备研制需求,落实《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推进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和档案工作从“管文件”向“管数据”战略转型,直升机所参与了航空工业档案工作“管数据”转型试点。当前,档案部门正致力于以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服务直升机所中心科研工作为主导方向,结合直升机所档案与信息化工作实际,深入分析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构成和价值,努力构建档案部门“管数据”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1]。

2开展直升机所档案异地备份的必要性分析

2.1 确保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安全的必要手段

档案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企业知识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档案是一种易于传播、易被窃取、易被改动、易于消失的信息资源,且信息密度高、系统依赖性强;而用于承载电子档案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又具有使用寿命短、不易长久保存、更新换代速度迅猛等特点。保证电子档案不被破坏或一旦被破坏后能够快速进行复原,是档案工作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开展直升机所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是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安全的必要手段。

2.2 维护国家核心战略资源安全的客观需要

2016年4月,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以容灾为目标,制订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数字档案资源异地异质备份。

作为我国直升机型号研制总设计师单位和直升机技术发展抓总单位,直升机所承担了我国多种型号的军民用直升机以及无人直升机的研制任务。直升机型号档案作为一种特定的档案群体,是国防武器装备研制与生产的产物,系统地记录了直升机研制历程,直接涉及我国的国防和军事安全领域,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除了具备重要现实依据作用还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且其中很大一部分还具有较高的保密性。这部分档案一旦出现损毁,不仅会使直升机所的档案业务工作被迫中断,导致档案信息资源永久性的缺失,还有可能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开展直升机所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是维护国家核心战略资源安全的客观需要[2]。

3信息化环境下直升机所档案异地备份的实现路径

3.1 建立制度和标准体系,确保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有据可依

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是事关企业档案信息资源长期保存和安全的大事,应有长远规划,并建立总体框架及完善的制度和标准体系,构建全方位实施方略,确定推进步骤和最终工作目标。制度和标准体系应对档案异地备份的原则,异地备份的策略进行明确;对各门类档案的重要程度、面临风险的大小、档案业务中断所带来的损失等因素进行风险分析,据此划分档案备份的优先级别;建立备份档案价值评估办法,进行备份档案的数量、质量评估,避免将低价值和冗余数据纳入备份范围;对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后期的安全管理、开发利用等问题,提前进行研究和部署,并形成一套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备份制度和标准体系,使得直升机型号档案備份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3.2 开展传统载体档案异质备份,落实“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

从直升机所馆藏档案的载体类型来看,目前主要有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大门类。相较纸质等传统载体档案,电子档案具有以下优点:存储介质体积小、信息容量大、节约库房空间,同等信息量条件下制作成本低;可实现一次录入,多次、多种形式的输出;一旦存储到计算机网络上之后,在软、硬件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查阅和利用;利用电子档案不受份数的限制,同时可避免重复使用对纸质档案带来的损坏。

因此,应按照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档案信息化战略要求,一方面加快对存量的纸质等传统载体形式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即进行存量档案数字化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对各业务系统、业务领域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数据的收集工作,做到增量电子文件和电子数据应归尽归,即进行增量档案电子化工作。

3.3 构建档案异地协同平台,实现电子档案异地备份

直升机所天津、景德镇“一所两地”协同办公、专线直连的现状,满足“相距300公里以上,不属于同一江河流域、同一电网、同一地震带的地方”为宜的档案异地备份要求。在天津再部署一套档案管理系统,与景德镇的档案管理平台通过专线进行互联互通,构建起档案异地协同平台,实现对景德镇所区和天津直升机研发中心档案的异地协同管理。

天津和景德镇两地的档案管理系统每天在固定时间点进行档案条目数据与档案全文数据的双向同步。利用数据库复制技术和档案管理系统开发的计划控制功能完成数据库同步:一是使用数据库复制技术,将景德镇(或天津)服务器上的数据发布到天津(或景德镇)服务器上,使两地服务器用户都可以在权限许可的范围内共享数据;二是档案管理系统开发前端数据库配置功能模塊,用户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复制的计划调度,实现数据库之间的复制同步。档案管理系统根据数据库同步后全文表中的内容,判断全文数据的同步情况,再根据档案管理系统的调度,安排全文同步的时间和流量,完成全文的双向同步。通过天津、景德镇两地数据双向同步,使两地档案管理系统内都有一套完整的电子档案,实现了对直升机所电子档案的异地备份[3]。

4结束语

开展直升机所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直升机所对档案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有效利用的控制力,解决档案安全保障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难题,提高档案安全保障整体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直升机型号科研生产。

参考文献

[1] 张美芳,王良城.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0,(1):62-65.

[2] 潘永红.档案异地备份的需求分析与实施策略[J].黑龙江档案,2011,(6):49.

[3] 刘转平.我国档案信息系统灾备方案设计的新思考[J].兰台世界,2012,(17):48-49.

猜你喜欢

电子档案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学生电子档案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办公自动化环境的文书档案管理要点
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人事档案电子化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