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浅谈民办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的开展

2020-06-03付国帅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9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新工科图书馆

摘 要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图书馆作为全校信息资源中心,应该大力拓展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以信息检索课程为切入点,开展信息检索的教育教学工作。本文从民办高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程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民办高校图书馆承担信息检索课程的优势,提出了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新工科;图书馆;信息检索

伴随着“互联网+”、“中國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高校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高校要加快新工科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提供更多的新型人才。2017年我国新工科教育元年,教育部先后召开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3次新工科会议,对新工科内涵与特征、建设与发展等顶层设计,提出了建设指导意见。三年来高校都在积极推进新工科教育,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新工科教育,特别是民办高校,新工科的建设符合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图书馆作为全校信息资源中心,应该大力拓展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整合馆藏资源和人才优势,以信息检索课程为切入点,开展信息检索通识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阅读推广、数据库资源利用等活动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开创学校、图书馆、馆员、学生四方共赢的新局面。

1民办高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程的必要性

教育部一直倡导高校要大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信息检索课是高校提高大学信息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初,教育部就发布《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文献检索课基本要求》等指导性文件,将文献检索课规定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任务之一,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并对课程要求等作了明确规定。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终身教育背景下,培养大学的信息素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2002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文件要求高校图书馆要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并且多次下文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并将其纳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见高校通过开设《信息检索》课程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是高校积极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具体体现。

1.1 信息检索课程能更好地服务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民办高校办学定位都地方性、应用型非营利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比如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校、郑州工业应用学院等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培养技术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而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信息及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期刊、读秀、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的检索方法,掌握网络信息检索技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检索课程的开设非常切合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该课程开设能更好地服务高校人才培养,为社会培养技术扎实、技能过硬的优秀应用型人才[1]。

1.2 信息检索课程能更好地促进图书馆服务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师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化,获取信息途径更加多元化,对图书馆的依赖逐渐减弱,高校图书馆教育和信息服务职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改变目前处境,高校图书馆都在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来宣传图书馆资源,引导师生利用图书馆资源,但效果有待商榷。图书馆是资源引进、推广的第一窗口,有义务、有责任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信息检索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好地宣传学校引进的各种文献资源,图书馆的先进技术,提高师生利用图书馆的效率;还可以从教学实践出发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及真实情况,调整服务方向,提升服务方式,更好地改进工作方式。比如了解读者需求之后,可以有针对地开展服务,满足读者需求;还可以把图书馆各项阅读推广活动贯穿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阅读推广活动影响力,真正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作用。

1.3 信息检索课程能有效提升馆员的整体素质

安逸的生活会让人失去竞争力,丧失创造力,有差别的竞争,才会使用进步。信息检索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可以有效打破馆员的工作状态,促使馆员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转换成科研,以提高积极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馆员的福利待遇,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馆员成就感和幸福感。

1.4 信息检索课程能满足学生自身未来发展的需要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高中时很少涉及获取信息的相关知识。进入大学之后,如何利用好浩瀚如烟的信息,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至少熟练掌握常用的检索工具、检索系统、搜索引擎,熟悉国内外常用文献数据库,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轻松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信息知识。也正因为有了相应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的检索技能和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得到增强,还对他们自身在未来职业规划中有初步的辨别意识和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的优势

信息检索课程开始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检索课程又具有很多先天的条件和独特的优势。

2.1 资源优势

随着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馆藏资源丰富,文献载体多样化,服务方式多元化,服务手段便捷化。如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09万册,馆藏数据库资源25个;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馆藏纸质图书馆235万册,数据库资源36个。高校图书馆是馆藏资源的建设者,了解资源建设的整个过程,这些丰富的馆藏资源已经成为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信息检索课程的开设提供良好可靠的物质保证[2]。

2.2 技术优势

随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先进的计算机、互联网、二维码、RDID、大数据等技术在图书馆得到应用,如文献资源管理系统,使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实现自动化管理;数据库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馆引进电子资源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为图书馆引进电子文献资源提供依据;自助借还系统把图书的借还交给读者,实现读者借还图书的便捷化;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图书馆每天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准确分析,为图书馆的服务方向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移动图书馆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图书馆的任何知识,自助完成图书查询、续借服务,真正体现了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理念。图书馆借助以上先进的技术,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为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3 人才优势

信息检索课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成败,人才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图书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方面,图书馆馆员是馆藏资源、先进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具体实施者,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馆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历、职称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完全有能力胜任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图书馆也引进了大量的图书馆专业人才,他们给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工作。这些宝贵的人才资源为图书馆承担信息检索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3新工科背景下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的措施

3.1 提高认识,积极筹备

信息检索课程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信息检索课程在大学里面要想作为一门通识课程甚至必修课程,就必须认识到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要性。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图书馆承担全校信息检索课程,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选修课,课时相对较少,教学效果有待提高,还有许多民办高校图书馆没有开展信息检索课程,信息素养教育紧靠数据库讲座来实现,甚至部分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就没有信息检索课程的设置。因此民办高校图书馆要全面收集整理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在高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相关文件,把文件送到领导手中,并积极与学校领导、教务处、院系部交流沟通,得到领导的支持。另外图书馆要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大力宣传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图书馆开设并承担信息检索课程提供政策支持。

3.2 组建信息检索教研室,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信息检索课程开设教师队伍是关键,图书馆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实行人员动态管理,秉承“能者上、 庸者下”的原则,精选一批业务精良、素质过硬、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组建信息检索教研室,承担信息检索课程的教育任务。同时图书馆也应重视信息检索课程教师的培养,不仅要加大对现有信息检索老师的培养力度,组织教师院系部和其他高校图书馆交流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还要积极引进图书馆学、计算机、情报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来充实信息检索教师队伍,已实现信息检索教研室人才的持续发展[3]。

3.3 明确定位,选好教材,制定大纲

信息检索课程开设初期首先要确定课程的定位,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定位不同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不同。确定课程定位后,信息检索教研室要结合学校和本馆实际筛选合适信息检索教材,同时与教务处联系,按照学校文件要求,制定《信息检索》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基本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

关于课程的定位,前期作为选修课开展信息检索教学工作,以部分院系为试点,慢慢推进,待教师和教材相对成熟后,可以把信息检索课程定位成全校通识课或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是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重要工具,不同的专业选用的教材和讲授的知识不同,比如医学信息检索、药学信息检索专业性、针对性较强,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检索。任何一种教材都不能完全满足一门课程教学的需求,因此前期信息检索课程以选用教材基础开展教学工作,后期应组织专业人员,结合图书馆馆藏资源和新工科专业需求,教材内容要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同时要适时更新、适度拓展,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编写出适合自己学校教学需求的教材,并根据教材和课程定位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3.4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检索课程可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工具,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授课对象,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课程不能局限于教学大纲,也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图书馆馆藏资源、阅读推广活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目的地让学生们了解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基本情况,知道这些资源在图书馆的什么位置,并通过什么样检索工具和方法能获取,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们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通过动手实践培养检索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助学习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4]。

参考文献

[1] 魏志玲,宝美荣.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检索课教學探索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11):120-124.

[2] 马静.浅谈信息检索课程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内江科技,2018,39(6):59-60.

[3] 徐建锋.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36):131-132.

[4] 宣立颖.浅析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改革与发展[J].办公室业务,2015,(4):54,48.

作者简介

付国帅(1984-),男,河南林州人;现就职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图书馆建设、阅读推广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新工科图书馆
浅析开源情报信息检索与信息鉴别
图书馆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外档案网站信息检索功能比较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