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学生心扉

2020-06-03黄彩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7期
关键词:家庭因素学困生

黄彩燕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了一定的变化,这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刻,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长期的单方面家庭缺失会使得初中学生的心理出现偏颇;部分班级中的学困生在长期的压抑之下也会出现消极情绪。初中年级的学生本身大都处在“叛逆期”,放任情绪的发展对学生未来发展是不利的。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首先对当前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展开德育工作的相关对策进行阐述,以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家庭因素;学困生;以爱施教

现代经济发展,教育也越来越人性化。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大多数是由班主任承担,班主任在面临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时会出现较多的烦恼。初中阶段本是学生的青春期,会有年少叛逆心理;同时他们比小学时更趋于成熟,对事物好奇但又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在面对问题时,若是不能积极引导,学生很容易在面对成绩不能提升、家庭关怀不够等问题时表现出负面情绪,严重甚至对心理造成影响。此时班主任应该给予更多关爱,以爱施教做好群体转化工作。

一、当前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现状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人管人的工作,城市化发展,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各自的成长家庭背景也各有差异(有单亲或重组家庭)。学习环境的转变,家庭关爱缺席等原因,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学习成绩差等困扰。德育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和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因此,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难以避免存在一定的不足。

第一,初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局限性。新课标进行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学习负担相对有了一定的减轻,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升学考试的压力、教育体制内的影响等,学生依旧面临着重大的学习压力,教师仍旧以培养学生升学考试为导向进行教学工作。初中的班主任工作一般都是任课老师兼任,老师承担着教学工作和德育教育工作,双向工作之下如何权衡、调节就显得很特别。教师能够从成绩上辅导学生进步,从心灵上给予学生关怀,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很多时候需要班主任具备较高的德育教育能力。但其实,初中班主任的首要目的仍旧是“传道、授业”,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推行,因时间的缺乏和班主任自身能力问题得到限制。

第二,初中德育工作对理论重视程度更高。当前初中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更多是从理论上进行教育,对实践没有引起重视,学生的耳朵接触太多德育的理论会逐渐形成“抗体”,一部分学生对此免疫,另一部分学生则是产生逆反心理。每周班会课中,班主任在讲台上过多灌输社会公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学生对这些空话、套话不能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内涵没有自身的认识,就只能“左边耳朵进入、右边耳朵出来”。导致语言上教育对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班主任进行德育的理论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应该明确言传是其中的一部分,身教更是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初中德育工作实施的效率不高。初中班主任在组织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该对学生的综合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群体的特征具有较好的认识,但是部分班主任在展开工作时,对自己的学生认识不够全面,仅能从自己的心理进行分析,按照自己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展开德育,这样就会使得学生无法理解老师的看法,对班主任的印象就是“唠叨”或是“严厉”,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抵触心理。加上00后的一代在教师眼中本就是极具个性的,约束管理工作非常困难,教师被这种印象影响之后,更加不能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没能成为教育的根本,德育工作就会难以推进,效率受到影响。

二、初中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的相关对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初中学生的思想处于“未成形却有快成形”的阶段,从物理上来分析,就是物体“一动不动,不动又将动”的时刻,此时展开切实有效的德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深入理解每一位學生。班主任在展开德育工作之前,首先应该对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进行掌握,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或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应该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基于这样的情况,再对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统计,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对个体存在的问题私下解决。笔者所在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还有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或是重组家庭,这样的情况就会使得班级的情况相对更加复杂。但是整体来说,人之初性本善,有问题出现就着重解决问题,教师应该观察到学生的特长和善良之处,这样才能够为后期的教育埋下伏笔。

第二,树立新时代德育理念。教师展开德育中,教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对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影响很深,这就要求教师需要边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边改进育人方式方法。当前德育目标开展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盲从性,这样就是的教学工作的实效性较低。深入分析,问题还是在“分数至上”的观念之中。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数都是考高分就行,教师展开教学也重视高分,学生在面临升学压力时也不得不从分数上下功夫。这样过分重视成绩,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就会减少。班主任在展开工作时,尤其是面对七年级的学生,应该更加重视德育,用自己智慧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发展的德育观念。

注重以活动为载体,现状的初中教学更是丰富充实,形式多样的,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培养规划之中,应该充分利用辅助性的活动。如,参加学校运动会、组织春游、组织庆祝会等,为班级的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小霞(化名)因长期缺乏父爱,小小年纪就爱上打扮,无心上学,成绩一直是班级倒数,更糟糕的是周末经常夜不归宿。作为班主任,通过聊天了解她的兴趣爱好,得知她特别喜欢唱歌,推选她做音乐课代表,并借助音乐老师和学校“快乐星期三”的活动,给予小霞搭建平台,展示她歌喉的机会。在元旦汇演节目上,也不负众望,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鼓励,得到老师的欣赏和赞扬。此后,小霞在班级中也有自信,学习也逐渐有了状态。

第三,以爱传教,调整德育教育的心态。00后学生非常重视个性,德育也应该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考虑班级实际情况,班主任在展开德育工作时应该更加重视“爱”。爱有很多种,笔者认为,德育工作中应该是“姐姐爱和妈妈爱”共存。姐姐对弟弟妹妹的关爱,是让弟弟妹妹信服;妈妈对孩子的爱是带着几分严厉的,又站在更高的角度给予更多关怀。班级中缺乏家庭关爱的学生较多,所以,班主任在展开德育时,应该从生活的细节引导学生体谅父母,理解父母,相信父母,同时给予学生亲人般温暖的爱。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真诚的关怀,降低学生的逆反心理。作为班主任,更要以身作则,让学生能看到你的闪光点,树立学习的榜样。这样,让学生彻底相信老师,尊重老师,理解老师,也能很好地推动德育工作。

三、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德育不再是传统的“盯着他、找错处、批评教育”,特别是在高新开发区的学校中,有很多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会使得他们的青春期烦恼更多,课堂中部分成绩较差的学困生也是工作重点对象,在展开德育时应该给予他们更多是倾注爱与关怀。以正确的德育观念作为指导,积极调整德育的实施方式,积极创新并对德育内容进行拓展,以爱施教,提升班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朝春.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J].休闲,2019(3):251.

[2]李高宏.让阳光洒满学生的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的德育管理策略[J].新课程(中),2019(8).

[3] 张瑞芹.让阳光洒满学生的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的德育管理策略[J].中华少年,2019(13).

[4]熊涛.打开孩子的心扉, 倾听最美声音——让德育与读书完美结合[J]. 教育理论研究(第一辑).

[5]刘兆彪,鲁晓萍.浅谈民族地区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8(4).

猜你喜欢

家庭因素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初探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性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关于家庭因素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影响的调研
关于家庭因素对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影响的思考
有效的“学困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