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2020-06-03吴通强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共同发展个性发展素质教育

吴通强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交往教学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现实的意义。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每个学生都处在交往中。

关键词: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积极互动 个性发展 共同发展  平等融洽  轻松愉快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倡导交往教学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现实的意义。首先,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其次,每个学生都处在交往中。所以教师不应当忽视任何一个学生,因为教师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所谓的“尖子生”。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学生接受基础教育还是为了考大学,升学率还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优劣的唯一标准。学生的机会不均等,一小部分学生的升学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这种精英主义教育所追求的是优越和超群,这就必然会牺牲大多数普通学生的利益。造成教育上的不公平现象,新课程确立了一个基本的理念。那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体现出教育的平民化和大众化。教育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教师所面对的是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再次,教学应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达到个性的解放。

在课堂上,学生只有拥有更多学习思考和活动的自由个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过于注重学生发展的共性,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作业,尤其对标准化答案的过度追求,更是严重遏制了学生本该丰富多样的个性发展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欠人一面,毫无个性可言。我们知道学校不同于工厂,学校,更不是要加工的原料,而是有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兴趣爱好。性格各异的个体。新的课程纲要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学生,不是一批批的学生。为此,教师的教学应该是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的教学是反对划一的标准化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倡导多样化教学,倡导因材施教。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的火花,不是诚惶诚恐,而是欣赏并鼓励,最后倡导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今天的课堂中,教师控制的現象比比皆是,教师往往习惯于专制的教育风格,只要学生听话,不要学生有所创新,他们甚至为有些学生的创新的火花感到恐惧,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在几千年圆形下来的师道尊严的保护下行使自己的权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时,他们的惶恐不安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交往教学论看来,只要贯彻合理的交往原则,师生就会在教学中处于一种融洽的关系中,大家都有畅所欲言的自由,而不是教师一言堂。从六七成学生方面来讲,他们将不会感到有什么压力,他们的学习将是轻松愉快的,没有人强制他们去服从固定的信条,而只有当他们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东西时,他们才会自愿去接受。在这样的教学中,无需任何的强加,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心平气和的进行。教师的作用与威信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交往关系中自然而然的得到实现。要求学校中确立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倡导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为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为此,教师必须转变学生观。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拥有无限的创造力的个体,是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教师不能把学生当做客体化的对象来加以控制和支配,师生之间应该是交互主体的关系,认识到师生之间的这种关系,教师就不会推行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的和合作的学习。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

总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解放,提倡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等等,这些都与我们今天进行的基础教育所倡导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学生观,在课堂教学这块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上,用心耕耘,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共同发展个性发展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对幼儿语言习得影响研究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浅析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新时期对加强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思考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