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农村的隔代教育

2020-06-03李心蕊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隔代祖辈老师

李心蕊

一、隔代教育以及当前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

所谓隔代教育就是祖辈对孙辈进行教育和抚养。这种现象不是因为孩子天生没有父母,而是父母外出务工把孩子留给外、祖父母照顾,外、祖父母便成了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既是祖辈又兼父辈的责任。

当前我国农村隔代教育现象十分普遍,隔代教育已经是一种潮流和趋势,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接受隔代教育。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孩子虽然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带给还子更多的亲情和关爱,但在信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隔代教育日益呈现出它的弊端,甚至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身心问题。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一)身体方面

现代社会现代人要搞发展,许多父母生完孩子直接奶粉喂养并有老人照养又或者断奶后有老人照顾,小两口外出赚钱养家,这时候的孩子未满周岁,是孩子身体发展的最关键时期,而大部分农村老人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全凭经验,很容易出现喂养问题,比如说营养失衡又或者过度喂养,思想观念陈旧,觉得孩子要“接地气”“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又或是一些“捏鼻子绑腿”“搓汗毛”等等。殊不知这些农村的陋习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二)心灵方面

1.父爱、母爱的缺失

年前一位朋友打电话咨询我,他说现在的工作单位工资微薄,想约自己的妻子辞职去外面高新的地方,现在很纠结,纠结的就是孩子今年两岁半,马上到上学的年纪放不下孩子,现在学校好多通知都是在手机微信上,自己的父母用的是老年手机,根本不会玩微信等等。

其实孩子长期有老人照顾,是得到老人的更多的爱,但父母的爱呢?研究表明长期缺少母亲的爱的孩子会缺乏幸福感与安全感,长期缺少父爱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懦弱。隔代教育永远无法取代父母的教育,只有亲密健康的亲子教育,才能更好的是孩子茁壮成长。

2.溺爱孩子

老人常常容易迁就孩子,只要孩子有需求就无条件去满足,久而久之,孩子明白了在家中自己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是一家之王,你们凡事都得以我为中心,如果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我便会通过哭闹或者是摔东西来满足。网上有很多的案例,有的孩子上了大学都不会洗衣服,母亲空运干净的衣服;有的孩子不会与人交流,硕博连读被大学劝退;有的孩子不会自己煮饭等等。要知道,只要是溺爱,不论是何种形式对孩子的成长都是百害无一利。

但現如今的社会便呈现这样一种现状,只能有老人来带孩子,所以,要解决或减少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父辈、祖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怎样解决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祖辈

1.及时充电,更新观念

前几天,朋友施女士跟我倒苦水说她婆婆又生气了,原因是婆婆在她上班时候给未满周岁的孩子吃平时她自己吃的肉,施女士说,她已经好多次给婆婆讲过宝宝吃盐的危害,但每次婆婆都会说孩子的父亲她也是这么带大的,没见有什么后遗症。

经常听到婆媳因为孩子的喂养问题而产生矛盾,大都是因为年轻一辈认为老人带孩子的方式不对,现在的年轻人讲究科学育儿,而老人总是觉得自己生了那么多个就是这么带大的又或者说以前穷的时候能吃饱就行,还讲什么科学不科学等等。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隔代教育,老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古板,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抱着开放的心态去接受现代的教育观念和习惯,多多与年轻的父母交流心得育儿观念,这不仅拉近了婆媳之间的距离,还能为自己充电,与年轻人找到共同语言,最主要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不过度溺爱,教育有方

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老一辈多有溺爱孩子的倾向,是孩子的“避难所”“保护伞”。其实老人的出发点是好的,舍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但从孩子的长考虑,这样的保护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所以,当孩子哭着想老热求助的时候,祖辈最好换一种方式来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地迁就。比如,可以等孩子冷静下来之后,问孩子事情的原为、谁对谁错,如果是孩子犯了错可以心平气和的跟他讲道理,别总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正因为小孩的世界很单纯,无论大人说什么他都会觉得都是对的,因此,祖辈应该从小就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父母

1.不做“甩手掌柜”

要想使隔代教育扬长避短,父母一辈也不能做“甩手掌柜”,什么事情都推给老人。外出打工的父母不能说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就此教给自己的父母,自己可以随时与孩子打打电话、视频,询问孩子的近况,即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让孩子心里有归属感。

2.多多沟通、交流

做父母的不仅需要与老人沟通育儿的方式,还需要多与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孩子上学后老师是能最直接关注孩子变化的人,多与老师沟通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问题,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孩子进入叛逆期之后,更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使孩子有个更好的过渡。

(三)学校

当学生进入学校,教师便成了最重要的角色,不仅得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隔代教育下的孩子进入学校后通常会有两种极端的表现,特别调皮捣蛋的和内向怯懦的。第一种孩子,其原因多与祖辈的溺爱有关,觉得任何人、任何事都得听我的,我是老大,你们都得以我为中心,当然也有的是因为从小缺少父母的关注而想通过此种方式来引得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这一类孩子还好,最起码他愿意表现、愿意说,建议老师可以委以重任,让他当班委之类的,这样他既得到了自我展示也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切记打压孩子。第二种孩子可能是老师最头疼的孩子了,因为他不愿意说,我们不知道他自己心里想什么,这一类孩子的之所以这样与他长期生存的生活环境有关,他们自尊心比较强,别人随口的话都可能伤害到他,甚至做出傻事。建议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家里的情况后私下里从这方面入手,当然还可以发动同学一起给予帮助。

同时建议每个学校配备一间心理咨询室和一位心理健康教师,就目前我们这的情况心理教育这块不受重视,希望未来几年能有所改变。

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的去引导他们探索、创新,不断的发现自我价值,而不是一味的依赖、索取。需要祖辈、父辈、学校、社会共同教育和引导,为祖国的未来撑起一片天。

猜你喜欢

隔代祖辈老师
爷爷奶奶来“听课”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调查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老师,节日快乐!
隔着代,相亲爱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隔代家长怎样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