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贤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路径机制研究

2020-06-03邢千里李晓荣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3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农村

邢千里 李晓荣

摘要:乡贤是指受到乡人尊敬、推崇的具有高尚品德,德才兼备的人,乡贤文化是围绕着乡贤的高尚德行建立起来的乡村治理理念。《“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特点。乡贤文化扎根于乡村,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契合,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凸显出乡贤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文章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乡贤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路径机制加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乡贤文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贤是乡村中具有品德、才学和声望,受到群众推崇的贤达之人,乡贤文化能够弘扬农村善行义举,培养乡村文明,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曾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培育新型农民、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使乡风民风美起来。”乡贤文化通过乡贤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乡贤文化概述

乡贤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早在唐代就有过“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的记载;明代也曾列举“乡贤”,建乡贤祠,到了清代,不但兴建乡贤祠,还把乡贤列入了地方志,以此来弘扬乡贤文化。“新乡贤”是指我国农村优秀的基层干部和具有高尚道德,优秀思想文化的先进人物,他们扎根于乡村,在乡民邻里中具有较高口碑。弘扬乡贤文化,就是要发扬乡贤的模范作用,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紐带,以乡村为空间,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目标。

二、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彻底改善,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获得提高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我国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农村思想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两方面。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农村社会开始逐步转型,打破了城乡壁垒。现代文明向着农村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发起了冲击,但是,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在进入到现代社会过程中显现出弊病,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挑战。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低俗文化的影响

乡村文化是农村精神文明下设的基础,乡贤文化不仅仅蕴含了乡村群众淳朴的民风,也包含了乡村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新鲜的元素注入到乡村文化中,给农村乡村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低俗文化也随之而来,涌入了我国乡村,不但给我国农村乡村文化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也动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例如: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婚丧嫁娶要请民间歌舞团来助阵,给农民群众道德观和价值观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加大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难度。因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迫切需要乡贤文化来提升农民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境界。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受到故有习惯的影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提到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具体要求,这也符合2013年习近平在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提到的“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论述。乡风文明不仅能够创造农村优美的环境,更能创造农村健康文明的精神内涵。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

但是,我国个别地区农村依然没有摆脱固有的生活习惯,不良风气依然存在。例如:在一些农村,尽管村镇政府和街道组织兴建了垃圾场和垃圾站。但是,个别农户依然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垃圾粪土随意堆放,污水遍地横流,每到夏季滋生了大量的细菌和蚊蝇,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个别村镇到了农闲时节,还会出现赌博等现象,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较为恶劣的影响,不但败坏了农村淳朴的社会风气,还影响到农村治安管理。因此,在我国农村需要乡贤文化带来全新的面貌,并以此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受到愚昧风气影响

我国农村覆盖面广,很多地区信息闭塞,对新思想、新观念接受较少,农民思想愚昧,尤其是传统封建思想在许多偏远农村地区还依然存在。例如,有些地区农村,男尊女卑思想严重,重男轻女思想在农村盛行;村民得了病,首先想到的不是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而是找到乡医神汉驱邪。封建迷信思想侵蚀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给乡村文化的传承带来较大的危害,同时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需要有乡贤文化带给农民群总更多的正能量,需要通过乡贤文化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有力的支撑。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受到邻里关系的影响

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赖于农村邻里的和睦相处,有赖于稳定团结的农村社会关系的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不但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也影响到农村群众对家乡的浓厚的乡情。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许多外来定居人员带来了不同的差异性文化,导致农村多元化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形成。基于不同的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农村邻里之间的陌生感逐渐产生,小农思想开始增强,导致农村邻里之间交往减少,和谐氛围降低。据数据统计,我国农村生产中产生的矛盾占邻里矛盾数量的30%;因家畜、家禽饲养造成的邻里矛盾25%;生活琐碎事引起的邻里矛盾占10%;其他因素影响还包括孩子间的矛盾、伦理道德产生的矛盾、生活习惯产生的矛盾,共占15%。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邻里关系并不存在较深的渊源性矛盾,邻里之间的矛盾主要基于生产中的经济矛盾和生活琐事。我国农村邻里矛盾化解方式相对落后,大部分群众不愿到基层政府或当地仲裁机构解决问题,常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邻里关系,从而造成邻里关系不融洽,有些简单的矛盾甚至造成事态升级,变成恶性刑事案件。因此,我国农村建设乡贤文化,乡贤作为农民的榜样和楷模,能够促进农村和谐氛围的构建,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三、乡贤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路径机制

(一)建立乡贤文化基地,树立典范榜样,发挥乡贤示范功能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贤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在农村发展乡贤文化,能够凝聚人心,引导农民群众思想。一方乡贤,能够起到典范榜样的力量,由一点辐射全面,因此要树立典范榜样,发挥乡贤示范功能,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要树立乡贤模范榜样的作用,就要不断完善乡贤组织,建立乡贤志愿者工作站、乡贤文化馆等载体,挖掘农村基层中的乡贤。同时,可以开展乡贤评选活动,对生活在农民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勤俭持家模范、助人为乐模范等评选,树立乡贤典范;通过乡贤带动地方文明和进步,改善农民群众中各种不良风气,利用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宣传乡贤事迹,达到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目的,向农民群众传播正能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发展。

(二)发挥乡贤承上启下的衔接功能,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贤来自我国农村基层的优秀管理干部或者是在农村建设中具有杰出贡献的任务,或者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操守,受到农民群众信赖的楷模。乡贤在农村地方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也是实现农村群众与政府间良好关系的中介。通过乡贤对政策、经济形势和改革方案的深刻认知,深入到农村基层群众中,进行政策和法规的宣传,用乡贤的榜样作用,带动农民群众的共同响应。同时,乡贤也从群众中吸取好的想法和建议,反馈给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另一方面为政府对农村建设号召落到实处。发挥基层群众与政府的关系纽带作用。通过乡贤纽带作用的发挥,激发农村群众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的积极性,从主观上改变自己传统陋习,改善生活环境。从乡贤身上学习对生活的正确看法,改善乡村文化的认知,从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三)吸引乡贤回归,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具有较高道德水准,具有创新意识的乡贤,选择了自身发展的方向,融入到了城乡经济建设大潮中,发挥着个人才干。通过乡贤文化建设,从那些乡村走出来的精英入手,促进乡贤的回归,实现带动乡村经济建设的目标,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些从农村走出去的精英,不仅具有较为开放的思想理念,也具备对农村传统文化内涵的洞悉,他们从小就生长在农村,对农村乡村文化具有深厚的感情,对家乡经济复苏,思想文化提高都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此外,农民群众也更容易与这些从身边走出去的乡贤进行交流,从内心对这些精英产生信服,愿意接受他们的思想和认知。各级政府要发挥公共职能,为乡贤回归做好准备工作,提高乡贤回归的吸引力,吸引他们回到农民群众中间,带动乡村文化的提升。有村镇政府积极组织乡贤回归活动,扩大宣传力度,并为乡贤建立于群众交流的平台,让乡贤起到引领的作用,从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四)塑造乡土精英,打造乡贤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要发扬乡村文化,不但要促进乡贤的回归,还要放眼于当前农村广阔的资源,发现农村基层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情操的有知识、有文化、有号召力的人才,塑造乡土精英,打造乡贤文化。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善于通过群众的举荐、工作人员的调查以及生产生活技能比赛等活动,在农民群众中间发现具有一技之长,人品高尚的人才,塑造具有乡土气息的乡贤。这些乡贤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愿意成为农民群众的表率;他们了解农民群众内心世界,也了解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带动农民群众发家致富,他们有感召力,能够通过自身的高标准实现乡村文化的提升。各级政府要努力搭建乡土精英的展示平台,要采取公平公正的评定方式和评定标准。要通过公平的选拔、合理的培训和经验交流、成果推广等一些列手段,让本土乡贤成长起来,从而实现以一点辐射全面的效果。塑造乡土精英,打造乡贤文化,实现以乡贤为着力点,实现点到面的辐射作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四、结语

乡贤文化能够通过乡贤的感召力和榜样作用,带动农村经济和思想意识的提高。构建农村乡贤文化不仅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能带动农村精神风貌的变化,改善农村现有落后的思想意识局面,进而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力沛.新乡贤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8.

[2]陈时.弘扬“乡贤文化”让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J].人民论坛,2018(14).

[3]杨琴,叶方,余彩龙,等.新乡贤文化对农村小康建设的作用及实现路径——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新乡贤文化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01).

[4]吕锦锦.以乡贤文化涵养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

[5]潘俊霖.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传统乡贤文化的当代表达与传承路径[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8(02).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乡贤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路径机制研究”(16MLB010);盐城市市政府社科奖励基金项目“中国传统福文化与新时代幸福观研究”(19szfsk33);盐城市市政府社科奖励基金项目“新乡贤文化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作用路径研究”(19szfsk147)。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建设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发挥电力党建工作 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简谈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党建工作的长效性
新时期工人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发展与创新
谈谈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对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几点思考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