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后疫情时代戏剧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2020-06-03黄庆鹏

艺术评鉴 2020年8期
关键词:传承疫情发展

黄庆鹏

摘要:2020年我国发生了新冠病毒的疫情,疫情期间很多事业都受到了影响,鲁南地方戏剧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了阻碍,但是这也给开拓新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带来了机遇,笔者将通过对后疫情时代应对策略的思考,结合现代网络与科技手段,在传承与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上研究怎样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鲁南地方戏曲音乐。

关键词:疫情   鲁南地方戏剧音乐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8-0015-03

几千年来鲁南戏剧音乐文化质朴地显示着这个地区明显的时代印迹和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正襟危坐在椅子上,左手捏着鸳鸯板,夹在指头缝里上下打击,便叮叮当当地敲出清脆的响声,右手持鼓槌子,凝神屏气击打大鼓三五下,嘣—嘣嘣—嘣嘣嘣,开始说起久违的鲁南大鼓,字字清脆,声声刚健……”①,现在,有很多像鲁南大鼓一样的优秀戏剧音乐文化,已经作为一个时代的音符渐渐湮灭在娱乐文化相对丰富的今天,但它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鲁南地方戏剧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鲁南戏剧音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鲁南地方戏剧音乐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中国经济、外交和安全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有利的软环境,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②

二、传统鲁南地方戏剧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方式

鲁南地方戏剧音乐,就是指对植根于鲁南地区的民歌、舞蹈、民间戏曲、曲艺、器乐、礼乐以及宗教音乐的总称。比较有代表性的民歌有鲁南号子、儿歌、小调、风俗歌、花鼓;舞蹈有狮子、竹马、花篮、花灯、高跷、仙鹤舞等;民间戏曲、曲艺的代表剧种有山东梆子、鲁南大鼓、枣梆、柳子戏、弦子戏、两夹弦、四平调、山东琴书、鼓子曲、渔鼓、柳琴戏、山东清音等;民间器乐有软弓京胡、菏泽古筝、鲁南唢呐等;此外还包括专门祭祀孔子的仪式音乐和一些流行于鲁南地区的宗教音乐。

以上这些戏剧音乐在民间主要以口传心授为主,传承方式单一,发展缓慢。近些年,尤其是枣庄地区打造精品旅游城市,在原有的基础上重建了台儿庄古城,很多鲁南优秀的地方戏剧音乐在这里得到传承与发扬。

三、鲁南代表性地方戏剧音乐的发展现状

(一)鲁南代表性地方戏剧音乐“柳琴戏”

柳琴戏又称“拉魂腔”,是鲁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它的音乐优美,基础曲调由鲁南民间小调发展而来,带有标志性的翻高尾音特点,并且可以根据剧目的内容在基础曲调上自由发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比京剧的形成还早。最开始作为乞讨的一种手段,慢慢地变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可以演绎一段故事,乞讨者也变成了民间艺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文艺方针的指引下,柳琴戏与其他鲁南地方音乐一样,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些戏讲的大都是些家长里短源自生活的故事。地方戏剧音乐在农村也有很厚的群众基础,一些婚丧嫁娶的事情都要请人来表演一番。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从平房搬进了楼房,剧院、剧团也在脑海中慢慢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粗制滥造的“大片”,电视节目充斥着乏味的娱乐节目,扭曲着人们对艺术和庸俗的认识。印象中很多柳琴戏的优秀演员都改行了,就连柳琴戏最重要的伴奏乐器之一,电影《铁道游击队》里的“土琵琶”也进了历史博物馆,它那清脆、纯净的声音丝毫不比任何乐器逊色,至今还在笔者耳边萦绕。怎样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地方文化?若干年以后,我们鲁南地区还有方言吗?还有我们自己的戏剧音乐吗?柳琴戏与其他鲁南地区的戏剧音乐一样,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二)对鲁南地方戏剧音乐认知情况的调查

本实验主要对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东湖音乐广场和枣庄学院学生不同时期的参与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收集问卷179份。收回有效问卷179份,回收率为89.5%,有效率100%。问卷主要涉及被调查人员对鲁南地区的戏剧音乐的了解情况。

這项研究共调查了179人,包括东湖音乐广场各年龄段人群和枣庄学院的学生。其中深入了解鲁南地区的戏剧音乐的有5人(在枣庄市艺术剧院工作),一般了解的有71人,不太了解的有103人,不太了解鲁南地区戏剧音乐的人数较多,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和低龄人群。

如今鲁南地区的戏剧音乐还是避免不了规模小、受众少的情况。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随着疫情的发展,这些地方戏剧音乐相关的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这也给后疫情时代怎样让这些经典戏剧音乐焕发青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现代科技产品和网络在线化手段对推动后疫情时代鲁南地方戏剧音乐发展的作用

(一)现代科技产品的特点和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愈来愈短。对于目前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出“快速”的发展态势。科主要表现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科技知识与科研成果在数量方面的迅速增长,以及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人们获得知识、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科技产品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愈来愈短,这促进了人类社会向各个领域深层次的发展。

社会化方面是现代科技产品功能的主要体现。科技产品的功能即指社会化,目前人类的重要的社会活动是现代科技产品制作,提升人在自然中的生存地位,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其最终目的。现代科技的社会功能中,信息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的产生深远影响,人类社会正迈向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

(二)网络在线化手段“慕课”

“慕課”其英文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现在大家习惯用英文首字母缩写为MOOC来表达他的意思。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可以有数量众多的学习者参与某一课程的学习。与传统课堂授课的课程不同,只要学习者能够有一台电脑上网,一门MOOC课程动辄几千人,多达数万、甚至数十万人,而普通课堂授课的教室最多也就能够容纳几百人。慕课在鲁南地区的发展也是势不可挡,高等院校与政府机关对它的热情高涨。目前,这些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地参与慕课项目,比如笔者所在的枣庄学院,早在2015年初就派出过部分老师到济南参加慕课培训,并举办了在线课程制作比赛。本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慕课就是枣庄学院线上教学的主力平台之一。

(三)通识教育选修内容使用慕课平台选择鲁南戏剧音乐欣赏课意向的调查

本实验主要对枣庄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上通识教育选修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集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问卷主要涉及参与学生的年级、是否愿意使用慕课平台选择鲁南戏剧音乐欣赏课等。

1.年级

这项研究共调查了300人,包括2017级、2018级和2019级的学生。低年级上通选课的人数较多,原因是大多数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已经修完了必要的通选课学分。2017级被调查人数为27人;2018级被调查人数为132人;2019级被调查人数为141人。

2.是否愿意使用慕课平台选择鲁南戏剧音乐欣赏课

被调查的300名学生100%都愿意使用慕课平台选择鲁南戏剧音乐欣赏课。

3.观看慕课选用的终端

被调查的300名学生大多数都愿意使用手机来登录慕课平台进行鲁南戏剧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原因是因为手机相对电脑来说携带更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

五、后疫情时代鲁南地方音乐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的举措

(一)建立统一的“共享教育”

现在流行的“共享经济”模式可以给我们启发,可以建立统一的慕课平台与高校联动机制,每个地区建设一门本地区特色的地方戏剧音乐慕课课程,然后大家共享。现在各高校正赶上学分制改革的大潮,如果能够实现高校之间在慕课课程学分互认上达成共识,并建立统一的慕课平台,使各高校大大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选课也更加方便。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就加进了地方音乐鉴赏、枣庄柳琴戏等课程。

但是这个课程仅仅是面对一个二级学院的学生进行选修开设,如果此门课程能够通过慕课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全国、甚至全球的大学生开放,既有利于大学生获得更多选修课学分的渠道,更有利于各地区戏剧音乐文化的交流与推广。

(二)培育观众群

现在是数字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可以说是全民上网时代,就连电视也可以点播网络内容。比起枯燥乏味的电视剧和粗制滥造的娱乐节目,笔者相信我们的地方戏剧音乐文化对大家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我们可以通过慕课平台制作上传的“鲁南地方戏剧音乐”课程与地方教育电视台、音乐戏曲频道、网站免费向公众开放,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鲁南地方戏剧音乐。

(三)传承方式转型

鲁南地方戏剧音乐传统的传承方式以口传心授方式为主,这种传承方式严重制约了地方音乐的发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要通过现代化的授课方式来发扬鲁南地方戏剧音乐。比如制作一门“柳琴演奏”的慕课课程,免费或者低门槛的向公众开放,就能够使这个经典的乐器从历史博物馆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再次焕发它的青春与活力。将传统戏剧音乐文化制作成慕课课程,通过慕课平台这一新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使地方戏剧音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四)音乐与剧目的创新

鲁南地方戏剧音乐的作品有很多,除了保留经典音乐与剧目,将这些相关的资料通过慕课平台向大家“共享”外,还要创新与创作更多有时代感的音乐与剧目。通过慕课课程制作的环节,可以设立学习小组让大家来讨论、分析,可以以作业或者测验、考试的形式来提高大家创作的热情。另外,因为鲁南地区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还是比较相近的,所以戏剧音乐文化也有很多相近之处,比较容易融合到一起。通过“共享教育”模式,把鲁南各个地区戏剧音乐文化的优点集合起来,形成一个有鲁南地区特点的戏剧音乐文化,使鲁南地方音乐得到更好地发展。

(五)政府支持

在党中央文艺方针的指引和支持下,我们要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地方戏剧音乐文化人才和作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地方文化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鲁南各地区的发展都与文化息息相关,这其中也包括了戏剧音乐文化,这正是鲁南地方戏剧音乐大显身手的好时机。拿台儿庄古城旅游景点项目来说,人们想看到的除了遗址以外,更想看到的是传承下来的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戏剧音乐文化等等。我们可以为景点培养文化艺术人才,这样既可以解决就业,丰富古城的旅游文化,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鲁南地方戏剧音乐的独特魅力。

六、结语

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不能说是后疫情时期发扬地方戏剧音乐的唯一手段,但却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下一步,笔者将与同事和学生们一起,继续沿着这条新技术与传统戏剧音乐文化相结合的道路,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下去,让我们的鲁南地方戏剧音乐走出家门,走向世界。

注释:

①2019年10月2日笔者在台儿庄古城采访民间艺人的口述。

②张静:《新常态下文化自信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党史博采》,2017年6月,第26页。

参考文献:

[1][美]乔纳森哈博.慕课:人人可以上大学[M].刘春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焦建利,王萍著.慕课: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4]李永.鲁南传统音乐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

[5]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M].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6]绪红霞.鲁南五大调的演唱风格分析[J].艺术教育,2009,(12).

[7]李凌.音乐札记[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

[8]张静.新常态下文化自信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J].党史博采,2017年6月。

[9]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猜你喜欢

传承疫情发展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