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民居模块化体系研究

2020-06-03赵坤李永昌朱华锋

艺术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模块化设计新农村建筑

赵坤 李永昌 朱华锋

摘 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模块化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将模块化组合方式应用到了建筑空间规划中。本文旨在探讨新民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民居模块化建筑的应用可能性,寻求适应新时代乡村生活的新建筑体系。

关键词:新农村;新民居建设;模块化设计;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1-0-04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化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提出之后,城镇化建设的脚步开始向乡村延伸。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转型新时期,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与建设是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现状、增强农民幸福感的客观需要。

1 新民居改造的现状

1.1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民居改造

自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伴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建房潮,逐步改善自身的居住环境。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第一波房屋改造,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以瓦房取代了千百年来农民居住的草房和土房,完成了对居住环境的一次重要改变。而自90年代以来的第二次建房潮,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以多层楼房取代普通的砖瓦房[1]。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新民居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乡村经济的大幅度发展使得建设与之相匹配的美丽乡村显得尤为迫切。此次乡村新民居建设不同于之前农民自发的建房潮,而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由政府主导,为实现美丽、生态宜居的乡村生活而开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家园,成为农民群众“回得去”的美丽乡村。

1.2 新民居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新民居建设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渐发展、进步,全国各地兴起了一批又一批新民居建设,为大范围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提供了参考范本。虽然目前新民居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建设过程中还出现了种种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民居建筑样式同质化。传统民居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乡村生活的需要,新民居的建设显得有些急促。一方面,新民居建设体系还未完全确立;另一方面,高速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在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农村居民的审美观念、生活习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传统乡土文化的逐渐消亡,被外来文化以及城镇生活方式深深地影响,所以现代新民居的建筑样式大都模仿城市建筑。信息的快速交流和交通情况的大大改善使得地域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这也导致各地特色建筑形式逐渐消亡,带有浓郁地域文化的传统民居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代新民居的单一形式、文化内涵的缺失逐渐成为制约民居建设的难题[2]。

(2)空间布局规划不合理。新民居的本意是建设符合乡村生活习性、满足农村居民对更高生活水平需求的新型建筑空间,要将增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放在首位,但部分新民居的建设过分注重追求新造型,忽视了“建筑是为人服务”这一最基本的内涵。新民居在空间布局规划上存在的問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空间比例不合理,在多层民居的设计中,没有对乡村实际生活和使用人群进行实地调研,奉行拿来主义的思想,未对空间进行合理划分[3]。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性与城市居民不同,对空间比例的划分要遵从当地生活的实际需要,着重考虑居住空间以及生活空间、储物空间的比例,使新民居更好地适用于新时代乡村生活。

另一方面是在采光、通风、取暖等方面存在较多缺陷。过去的砖瓦房以及普通楼房由于农民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在采光、暖通等方面几乎毫无设计可言。现在部分新民居也陷入了这种局限性,房间采光随意,保暖、保温性能差,整体空间设计没有体现人性化,对人的居住感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4]。

(3)住宅建设质量低,基础设施不足。在新民居的设计阶段,对乡村环境以及民居缺乏完整的规划,长期以来只注重房屋建筑本身的设计,对公共基础设施和建筑周围整体生态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重视。民居建筑没有按照高标准的技术准则以及规范要求来施工,质量存在较大的问题,有些民居建材质量不达标,新民居变成了危房。质量问题使得这些新民居在面对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农民在完成新民居房屋建设之后,公共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却常常因为整体规划和施工技术的限制而有所不足,对农村居住环境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制约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新民居住宅在整体规划上容易出现布局散乱、空间浪费严重,住宅建设质量低、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乡村环境绿化不足、卫生设施缺失、公共道路损坏、生活垃圾到处乱丢等现象在新民居建设过程中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5]。

1.3 新民居改造发展方向

国内不少建筑师和专家都在进行关于新民居建设的探索,这些关于新民居的研究为我们下一步农村发展实践提供了经验指导和参考案例。对于新民居建设这个研究方向,我们既不能用陈旧的眼光照搬传统民居建筑样式,也不能盲目模仿城市建设、将外来建筑和城市建筑套用到新民居建设中。[6]

新民居是相对于传统民居而言的,应当继承传统民居的建筑样式、空间结构等各种优秀内涵,结合现代乡村生活生产方式的新要求,发展创新成新的建筑形式。模块化建筑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多学科融合新建筑,可以在新民居建设中加入模块化设计的理念,运用模块化的思维来审视新民居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2 模块化原则在新民居改造中的应用

2.1 对模块化建筑的研究

模块化建筑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而蓬勃发展,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技术的进步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勒柯布西耶提出“房子是人类居住的机器”,提出了模块化建筑的概念,将建筑中的常见空间单元作为基础模块,由此提出了关于模块化建筑的设计理论基础。

模块化建筑是对不同空间、不同功能、不同构造的整体建筑进行解构分析,将一个完整建筑划分为一系列包括常见基础功能的个体模块以及根据不同空间需求来专门定制的个性模块。在建筑建设过程中,首先针对不同模块进行分析,在工厂中生产出基础功能模块的标准预制构件,对个性化的定制模块采用专门制造的方式,将标准预制构件和定制模块运输到施工场地,按模块化组合的方式进行建筑的整体组装建设。

西方建筑界对模块化建筑的研究和应用开始得比较早,1851年的英国世界工业博览会主场馆“水晶宫”可以说是最早体现模块化设计原则的建筑,建筑主体大部分施工材料提前按照一定数量和标准在工厂生产出来,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创新的生产建设方式使得这样一个巨型建筑物的建设周期还不到一年,在当时的工业水平及施工条件下是一个极富开创性的革新建筑。

2.2 模块化原则在新民居改造中的应用

在积极倡导绿色设计的背景下,采用模块化组合的方式,将模块单元应用到各种新型建筑空间中,这样的建设模式会打破传统框架结构建筑带来的诸多限制。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模块化建筑既能适应经济高速、持续发展的形势,同时也能满足生态建筑以及绿色设计理念的需求[7]。

新民居的改造要适应新时代乡村生活的需求,但是我国幅员辽阔,经纬度跨度大,不同地区的新民居改造受到各地特色传统民居建筑样式以及地理环境的制约影响较大[8]。模块化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构造体系,在新民居改造与建设过程中可以很好地适应不同地域以及个性定制的需求,相对于传统建筑模式来说,其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块的灵活创造性。对于模块化建筑来说,利用单元模块进行建筑形式、色彩、空间大小的灵活组合,不受传统建筑形式的制约。以模块化设计的策略进行农村新民居的设计与建设,这种模式可以以传统民居以及新民居为研究原型,对其内部空间进行解构、分析。以新民居的生活模块、功能模块为设计基础,加入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生活习性所需的特定属性模块,设计出适合多地域、覆盖人群更多的新民居。针对不同客户群体以及个性化需求,模块化建筑的搭配方式可以使建筑空间的形式更加丰富,建筑外观及组合形式也会有更多的可创造性。

(2)环境适应性强。模块化建筑可以针对目标建筑的地理环境特性进行部分单元模块的调整,模块化建筑的灵活组合方式使得建筑对不同地域地理环境的应变能力大大提高。新民居的模块化设计主要是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来决定的,乡村生活区别于城市生活,对新民居的设计需要因地制宜。比如在东北寒带地区,农村没有集中供暖,对建筑的保温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东北地区的新民居改造中,可以在建筑规划中适量增加保温模块。而在我国西南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的结构损伤较大,这些地区对房屋结构的强度要求较高,因此在建筑结构中要注重加固模块,保证建筑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9]。

(3)建设周期短。模块化建筑由于大量采用前期在工厂中生产的标准预制构件,将构件模块运输到建设施工场地,一个个标准建材模块单元遵循模块化设计方法在建设现场吊装组合形成建筑。模块单元以及建筑模块化组合的方式,都体现了现代工业水平下标准化、产业化的要求。部分模块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的建设模式相对于传统建设方式来说,整个建设周期将大大缩短,能更好地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

3 新民居改造中模块化体系的发展意义

模块化设计原则是与绿色设计以及生态建筑的发展理念相一致的,以新民居标准功能模块为基础,将多个功能模块整合到一个整体建筑中,建造适应多种要求的新型建筑。面对当前新民居改造的许多困难,模块化设计是较为优秀的解决方案。模块化建筑由于采用工厂中生产的预制构件,可以极大地减少建造成本,对区域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农村地区也比较适用。新民居模块化建筑采用更少的建筑原材料,产生更少的建筑垃圾,这很好地符合了生态建筑的理念。

新民居模块化建筑相对于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来说,无论是在适用性、可创造性还是在经济性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目前模块化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建筑组合样式及构造方式不断创新,而且随着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新民居模块化建筑的居住体验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其在新时代乡村生活下的发展也会获得广大农村居民的理解与认可。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新民居模块化建设是切实可行的,模块化建筑对乡村居住空间以及整体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改善作用,将会极大地优化农村居民的居住体验。但如今新民居模块化体系的发展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还有诸多问题等待发现、解决,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新民居模塊化建筑在功能模块、组合样式等方面的新的可能性,为新时代下乡村新民居模块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思路,使新民居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使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得到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黄逍宇,陈景衡.美丽乡村建设中新民居建筑空间的继承与更新——以文村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06):80-81.

[2] 杨静.农村新民居模块化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5:38-59.

[3] 牛倩倩,彭嵘.浅析新民居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16,29(02):299.

[4] 虞志淳.陕西关中农村新民居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95-150.

[5] 张彦锋,汪瑞霞.文化记忆视域下江南水乡古镇再生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4):82-83.

[6] 吴雨桐,管雪松.浅谈后现代建筑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71-73.

[7] 江欣欣,汤箬梅.景观媒介:城市空间规划与历史文脉的有机整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9(21):93-94.

[8] 马晶纹,陈玮.闽南埭美古村落景观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82-83.

[9] 刘聪,祝遵崚,马朋.古典园林的空间思维意识——大观园景象构成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下),2019(11):78-79.

作者简介:赵坤(1997—),男,江苏沭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通讯作者:李永昌(1978—),男,山东青州人,研究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公共艺术。

猜你喜欢

模块化设计新农村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的“芯”
汽车装配工艺模块化设计研究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