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东民间布艺传承与发展中的再设计研究与应用

2020-06-03周越超李敏

艺术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周越超 李敏

摘 要:本文在简要介绍鄂东民间布艺的历史由来与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对鄂东民间布艺的传承方式进行探讨,提出在静态传承基础上加大活态传承力度,推进鄂东民间布艺的传承思路。基于再设计理念,对鄂东民间布艺元素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在现代服装、室内装饰、插画设计和产品包装等方面进行再设计创新发展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鄂东民间布艺;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1-000-04

0 引言

自2006年起,鄂东民间布艺的典型代表黄梅挑花[1]、阳新布贴[2]、红安绣活[3]等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鄂东民间布艺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产品做工精细、色彩鲜明、品类丰富,但是受限于区域发展,知名度远不及其他刺绣类手工艺,如苏绣、汉绣等。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始的工艺技法、纹样特征以及针法研究等方面,缺乏相对应的社会创新研究,创意产品的再设计开发等活态传承还没有得到弘扬发展。如何创新性地传承鄂东民间布艺民俗文化?本文在再设计理念下,重点对鄂东民间布艺的传承方式与再设计创新应用进行研究。

1 鄂东民间布艺的简要介绍

鄂东地区地理位置处于长江中游,长期的温润多雨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开垦。鄂东地区棉花产量丰富,并且桑麻种植历史久远,因此鄂东民间布艺主要以传统的棉质布为主要材料。这种传统的棉质布软和贴身,质地十分柔软,丝线质量结实,所以说鄂东民间布艺的材料都是来自大自然最原始的馈赠,最朴实的棉质布材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多为纺织的布料以及纺线,染色后便可以成品。

鄂东民间布艺作品均是由劳动妇女在自纺、自织、自染的棉质布上,以娴熟的穿插工艺,用针线纯手工制作而成。从行业分类来看属于刺绣范畴[4],在布艺技法上,以挑绣和补绣为主,常见绣法为辅;在用料选材上,以纯棉质布为主体物料,朴素低调;在布艺图案上,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动物形象塑造夸张;在布艺配色上,主基调大多采用暖色系,擅用红、黄、黑、白、青等色彩[5]。鄂东刺绣的工艺技法,代表性的黄梅桃花采用挑绣的技法,做工精致,紧凑统一。如图1为黄梅挑花“福寿双桃”方巾,是以元青布作底,以布的经纬结构为基础绣制的一种特殊刺绣形式;图2为红安绣活布鞋垫,平绣和点绣是红安绣活的主要工艺技法,红安绣活以平针为主,视情况使用抢针、施针等多种技法;图3为阳新布贴工艺样品,剪样、拼贴及缝合是阳新布贴的核心,补绣用于装饰,用缝补、抽纱、刺绣及拼贴等手法组成图案。鄂东民间布艺的技法特征与装饰性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带来情感上的寄托和寓意。

2 鄂东民间布艺的传承方式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影响较大。由于鄂东民间布艺口授相传的传承形式以及传统的手工制作流程,传统手工艺的“缓慢”与强调“快速”的现代市场经濟的矛盾,使其进入一个极其严峻的传承发展时期。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机械生产逐渐代替传统手工劳动,而鄂东民间布艺涉及刺绣、挑染等多项民间特色手工技艺,无法批量化生产;且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使传统手工艺后继无人。

传统民间手工艺的静态传承更多的是以一种保护弘扬的形式。活态传承是以一种社会创新的形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使传统的工艺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存发展模式。要想真正让鄂东民间布艺流传下来,就要抓紧时下的热潮,在静态传承基础上加大活态传承力度,推进鄂东民间布艺的传承发展。

静态传承是基础。希望鄂东地区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发展扶持力度,从根本上为鄂东民间布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政策环境,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深入调研多方面把握鄂东民间布艺文化特征,制定科学保护规划,拟定具体保护措施,着力研究鄂东民间布艺深层次的内容和精华,打造和提高鄂东民间布艺的文化品牌和知名度,积极主动地利用国家及省市举办的各种活动平台,宣传与展示鄂东民间布艺文化。

动态传承是主导。各级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各种文化资源,建立活态保护园区。结合本地民俗文化特点建立如黄梅挑花、阳新布贴及红安绣活等文化保护基地。从根源上保证棉花栽种、织布、刺绣等每个环节的原生态,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农耕文化、宗教戏曲文化的人文体验旅游等。同时,鄂东当地行业及企业积极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运作,挖掘鄂东民间布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性格,结合市场需求,对鄂东民间布艺系列产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再设计与再开发。此外,湖北省内的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养民俗研究专业人才,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加强鄂东布艺的研发与应用。

3 鄂东民间布艺发展中的再设计研究与应用

“再设计”是由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最早提出的,是对现成产品设计的再创造,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生命。再设计是基于事物本身的改进,在追求设计本质的过程中,再设计是设计风格的延续和发展[6]。针对人类潜在需求,再设计属于改良的范畴。基于再设计理念,可以使鄂东民间布艺元素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得到传承和创新发展。

3.1 在现代服装中的再设计

通常来说,鄂东民间布艺图案相对来说较为复杂,难以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但鄂东民间布艺多以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为载体,色彩饱和鲜明,寓意深厚,具有自然美、古典美以及现代意识美。

鄂东民间布艺在现代服装中的再设计,就是提炼布艺元素精髓,合理搭配在当代服饰中。凸显布艺元素的独特性,增加服装的魅力。通过局部点缀,可选择性地应用于外套、裙子、帽子及包包等;通过拼接或补贴,可以与风衣、西装、礼服等现代服饰混搭。图4为鄂东农村幼童用的纯棉马甲,是鄂东地区黄梅挑花在传统服装服饰中的典型应用。如图5为阳新布贴在服饰中搭配应用实例,在进行再设计时,将布贴民俗元素与大面积板块主衣料合理精致搭配,不失韵味又保留寓意。

在应用鄂东民间布艺的特色元素与现代服饰结合的再设计过程中,重点要把握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对材料的选择。除了传统的纺织品材料外,可根据不同的服装风格选择不同的材料,如金属、纤维、宝石等,还可以使用时下流行的亮片、珠玉、纽扣等进行组合搭配,让服饰上的鄂东民间布艺图案更加立体和鲜活。二是对制作工艺的选择,可以采取拼接与补贴的方式。

3.2 在室内装饰中的再设计

鄂东民间布艺在室内装饰中的再设计主要体现在装饰画、地毯、被套用品、窗帘等的再设计上[7]。鄂东民间布艺由于使用的材料是棉质布,会给人带来一种温暖、温馨、亲切的感觉。由于传统鄂东民间布艺秉承热闹的配色原则,因而每件作品都色彩浓烈,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特别適合用作室内装饰。如图6为红安绣活制作的富贵荣华装饰画,纯手工绣制,色泽艳丽,华而不躁,寓意深刻。图7为应用黄梅挑花的典雅十字绣大红抱枕,华丽大气,艳而不俗,民族风味浓厚。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传统布艺元素进行镂空、裁剪,用于生活的装饰,如设计制作具有鄂东民俗特色的灯罩、杯垫、屏风等等。图8为用鄂东民间布艺中阳新布贴图案镂空设计制作的灯箱组,内置灯光,从镂空处透射出光源,投射在厅内地面上时栩栩如生,传统文化斑驳光影,灯罩上的镂空作品与光影相辅相成、相互呼应,营造出独具民俗特色的虚实相生的意境,对传统鄂东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宣传作用。

3.3 在插画中的再设计

插画设计是当代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民俗元素与插画技艺相结合进行插画再设计,既可以增强插画的市场作用,又可以逐渐形成一种特别的艺术形态,以达到传承创新的目的。鄂东民间布艺在插画中的再设计,主要是通过对鄂东民间布艺元素的提炼、引申、变形、夸张,运用布艺针法的穿插、布料颜色的碰撞变化和线条的排列组合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效果和质感。

图9为鄂东民间布艺中布老虎形象在插画设计中的创新运用。将传统刺绣布艺元素中布老虎的喜怒哀乐进行创新,使插画作品的卡通形象更具视觉冲击力,结合不同的设计领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在运用鄂东民间布艺元素进行插画的再设计创新过程中,色彩以鄂东民间布艺擅长的“五行色”,尤其是其中黑红的对比色搭配,通过对布料颜色的大小组合、色块的碰撞对比、布料以及线条的长短渐变来塑造形体,呈现出不同于平面插画的立体视觉效果,按照造型需求进行再设计创作。这种模式就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3.4 在产品包装中的再设计

产品的包装设计是一种商业传播,它能有效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向人们传播产品的大体信息,让人们更加了解产品、关注产品[8]。将传统的鄂东民间布艺的艺术元素注入现代包装设计中,能增添鄂东地域民族风情,更能诠释鄂东地域的文化内涵,能触动消费者心灵深处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实现再设计目标。

国际上很多奢侈品都基本上是手工DIY,手工制作的皮具、服饰、项链、手表等,这些都凸显出了传统手工艺精湛的技艺,而通过该技艺生产出的商品的卖点并不局限于商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对一个品牌文化的个性化传播。鄂东民间布艺在产品包装中的再设计是品牌风格与传统元素的结合,紧扣时代主题的再设计,再设计的同时也让品牌更表达出时代给予的特点,也是商品营销的切入点之一。

图10、图11是以阳新布贴和黄梅挑花为基础,延伸出来的产品包装的再设计。这种鄂东民间布艺随着时代的发展得以延伸下来的方式是机器生产无法代替的,是基于再设计理念的鄂东民间布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4 结语

传统的鄂东民间布艺虽然独具民族特色,但是传承和发展总体上不容乐观。鄂东民间布艺传承方式应在静态传承的基础上以活态传承为主导。基于再设计理念的鄂东民间布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是对鄂东民间布艺产品的提升,能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怡婧.传统民间手工艺黄梅挑花在针织服装语境下的时尚表达[D].湖北美术学院,2019.

[2] 殷海霞.论湖北阳新布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3(7):189-191.

[3] 黄琳,叶洪光.红安绣活的文化特征及设计应用[J].天津纺织科技,2017(05):4-5.

[4] 丁彬.鄂东民间布艺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5.

[5] 原蒙蒙.鄂东民间布艺的艺术特征及其风格成因探源[J].丝绸,2019,56(4):85-92.

[6] 姜敏.对产品再设计的解读与思考[J].包装工程,2013,34(18):92-95.

[7] 熊文飞,张涵.湖北阳新布贴的民俗艺术特点[J].大众文艺,2019(18):39-40.

[8] 王茢.传统文化元素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包装工程,2017,38(16):206-208.

作者简介:周越超(1996—),男,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李敏(1971—),女,湖北武汉人,研究生,硕士,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产品设计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