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0-06-03张金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雾化例数

张金娟

(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 海门 226100)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幼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在患有喘息性支气管炎后极易出现病情急性加重的情况,并可出现明显的气道炎性反应[1]。在对该病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其可因出现咳嗽、咳痰及喘息等不适症状、自控能力较差而降低对治护的依从性,从而可影响其疗效,导致其病情反复发作[2]。本文以2018 年1 月至12 月期间海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对该病患儿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 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这些患儿均于2018 年1 月至12 月期间在海门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患儿的年龄在8 个月~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0±1.72)岁;其中有46 例男患儿,有34 例女患儿。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80 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 例/ 组)。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对其进行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治疗,同时对其进行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优质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1)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进行聊天和互动,帮助其尽快适应医院陌生的环境。对于存在明显抵触情绪的患儿,应耐心对其进行安抚,采用播放音乐及动画片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以改善其不良情绪,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2)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制作发放喘息性支气管炎宣传手册,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患儿及其家长讲解该病的病理机制、治疗方法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其严格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3]。3)进行雾化吸入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长掌握雾化器的使用方法,告知其在进行雾化吸入的过程中患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的措施。严格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为患儿配制雾化液。在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指导其取半坐卧位或侧卧位,将其床头抬高30°。为患儿佩戴尺寸适宜的面罩,在确认面罩无漏气后再打开雾化吸入装置。将初始的氧流量设置为1 L/min,待患儿的气道适应后,逐渐将氧流量调节至4 ~6 L/min。将患儿每次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时间控制在15 min 内。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现憋闷、气促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患儿若出现上述的不良反应,需及时调整其氧流量或暂停治疗。每日定时对患儿进行口腔及鼻咽部清洁,防止其再次发生感染。4)进行病房环境管理。护理人员保持患儿病房的干净、整洁、安静,将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对病房勤通风、勤消毒,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避免在病房内摆放鲜花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以免刺激患儿的支气管黏膜。5)进行饮食护理。喘息性支管炎患儿在病情发作期间存在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护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指导其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指导患儿多饮水,以降低其痰液的黏稠度,利于痰液的排出。6)进行体温管理。护理人员每隔4 h 为患儿测量一次体温。对于体温在38℃以下的低热患儿,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为其退热,如在其额头、手腕及小腿等部位敷湿冷毛巾。对于体温在38℃以上的高热患儿,在对其进行物理降温的同时,遵医嘱让其服用退热药,同时每隔半小时为其测量一次体温。指导患儿适量减少衣物,及时为其擦干汗液、更换浸湿的衣物,保持其被褥的干燥。7)进行吸痰护理。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肺鸣音,评估其呼吸道的情况,按需对其进行吸痰操作。在为患儿进行吸痰前,仔细核对其信息,检查其口鼻腔的情况,并指导家长进行协助。让患儿取舒适的体位,将头部偏向一侧,然后将吸痰管经口置入其呼吸道的适当位置。打开负压吸引装置,对患儿进行吸痰。将吸引负压控制在40 kpa 以下。在进行吸痰时,注意保持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患儿呼吸道的黏膜或引发气管痉挛。每次进行吸痰操作的时间不可超过15 s。在进行吸痰操作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一旦其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在吸痰结束后,清除患儿面部的分泌物,协助其取舒适的卧位,并为其整理床铺。

1.3 观察指标

治护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呼气峰值流速(PEF)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E1)/ 用力肺活量(FVC)的检测,评估其肺功能。将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经治护,患儿喘息、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其痰液明显减少,或其喘息症状发作的时间明显缩短,或其喘息症状发作的间隔时间明显延长。有效:经治护,患儿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减轻,其痰液减少,其喘息症状发作的时间缩短,或其喘息症状发作的间隔时间延长。无效:经治护,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改变,其病情甚至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治护后两组患儿PEF 及FVE1/FVC 的对比

接受治护后,观察组患儿的PEF 及FVE1/FVC 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 <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治护后两组患儿PEF 及FVE1/FVC 的对比(±s)

表1 接受治护后两组患儿PEF 及FVE1/FVC 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PEF(L/min) FVE1/FVC(%)对照组 40 5.09±0.22 75.93±4.67观察组 40 6.75±0.13 82.02±2.94 P 值 0.0418 0.0335

2.2 两组患儿治护效果的对比

对照组40 例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为72.5%(29/40)。其中,有17 例患儿的治护效果为显效,有12 例患儿的治护效果为有效,有11 例患儿的治护效果为无效。观察组40例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为87.5%(35/40)。其中,有26 例患儿的治护效果为显效,有9 例患儿的治护效果为有效,有5 例患儿的治护效果为无效。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较高,P <0.05。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可出现肺功能低下、肺部发育不良等并发症,甚至可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4]。该病患儿的病程较长,其病情易反复发作,其对治护的依从性若较差可显著影响其疗效。因此,对该病患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十分必要。

优质护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是对常规护理模式的完善和优化。该护理模式可通过对患者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护理,提高其治疗的效果[5]。在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优质护理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增加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治疗情况及相关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提高患儿对治护的依从性。指导患儿家长掌握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利于保障治疗的效果[6]。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其治护的效果,改善其肺功能。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雾化例数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家庭雾化不能代替正规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