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2020-06-03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人员评分

周 莉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三科,安徽 六安 237000)

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帮助其回归到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 月期间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72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2 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 例,女性患者21 例;其年龄为23 ~68 岁,平均年龄为(52.48±3.95)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19 例;其年龄为24 ~67 岁,平均年龄为(51.12±4.1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使用氯氮平片(生产厂家为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37022819)及盐酸帕罗西汀片(生产厂家为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0950043)进行治疗。氯氮平片的用法是:口服,200 ~400 mg/d(2 ~3 次/d)。盐酸帕罗西汀片的用法是:口服,20 mg/ 次,1 次/d。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1)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若其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对其进行对症护理。2)加强对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和行为控制,以免其遭遇意外而受到伤害。3)保证患者病房内的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减少噪声的干扰和强光的刺激。让其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息。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其诉说自身的感受及体验,并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讲解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时,需密切关注其反应,评估其心理状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学习与患者症状相关的知识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技巧,以让其更好地在情感和精神层面上支持患者,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2)指导患者进行生活自我管理训练。合理地安排患者的作息时间,为其制定训练计划。加强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鼓励其自主地进行洗漱、更换衣物等活动,让其坚持训练2 ~3 周,让其能够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在一旁指导患者并适当地给予其帮助。3)指导患者进行社会功能训练。让患者与家人一起吃饭、聊天和观看电视节目。在讨论家庭事务时,患者家属需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让其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并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家庭生活中。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应让患者多与朋友、同学进行接触,参加各类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进而改善其社会能力。为患者安排适当的工作,让其能够实现个人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增加其回归社会的信心。4)指导患者进行有氧操训练、肌肉运动训练、关节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额头、腹部按摩及腹式深呼吸训练等。5)对患者进行音乐治疗。在患者的病房内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指导其进行演唱,并让其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每日持续治疗60 ~90 min。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评分、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的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的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护前后两组患者SF-36 的评分及SSPI 评分的比较

接受治护前,两组患者SF-36 的评分及SSPI 的评分相比,P >0.05。接受治护后,观察组患者SF-36 的评分及SSPI 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治护前后两组患者SF-36 的评分及SSPI 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治护前后两组患者SF-36 的评分及SSPI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SF-36 的平均评分 SSPI 的平均评分治护前 治护后 治护前 治护后观察组 36 44.12±2.89 65.37±3.74 19.04±1.76 25.09±1.54对照组 36 45.06±3.15 54.28±3.36 19.22±1.08 22.83±1.31 t 值 0.371 5.298 0.543 5.048 P 值 >0.05 <0.05 >0.05 <0.05

2.2 治护后两组患者BPRS 的评分及HAMD 评分的比较

接受治护后,观察组患者BPRS 的评分及HAMD 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治护后两组患者BPRS 的评分及HAMD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治护后两组患者BPRS 的评分及HAMD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BPRS 的平均评分 HAMD 的平均评分观察组 36 22.73±4.51 12.17±2.08对照组 36 29.18±3.58 16.39±2.34 t 值 4.861 5.027 P 值 <0.05 <0.05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异常的思维、情感和认知,容易产生较为强烈的情绪波动,无法自主控制其行为,易使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2]。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社会功能。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其各项临床症状,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3]。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态,避免其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降低其病情发作的风险[4-5]。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护理人员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我给爸爸评分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