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在ICU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分阶段肺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

2020-06-03曹芳芳刘欢欢朱冬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例数通气住院

曹芳芳,宫 婷,刘 琴,刘欢欢,朱冬梅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安徽 合肥 23004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由肺内原因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1]。胸闷、呼吸急促、呼吸窘迫、口唇发绀、咳嗽是此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此病患者的病情危重,需在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治疗。肺康复护理是指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护理模式[2]。本文将近年来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ICU 接受治疗的86 例ARD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对其进行分阶段肺康复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期间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ICU 接受治疗的86 例ARDS 患者。其病情均符合“ARDS 诊断标准-2012 柏林”中关于ARDS的诊断标准,均存在胸闷、呼吸急促、呼吸窘迫、口唇发绀、咳嗽等症状,均在ICU 接受治疗,且其本人(或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合并有抑郁症、发生严重的院内感染、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病历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本研究的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18 ~78 岁,平均年龄为(63.48±6.48)岁;其中,男女分别有23 例和20 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0 ~75 岁,平均年龄为(63.41±6.37)岁;其中,男女分别有25 例和18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机械通气、补液、纠正酸碱失衡、抗感染、营养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同时用糖皮质激素、抗凝剂、血管活性药物、抗氧化剂、β 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在此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病情监测、用药护理、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管道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分阶段肺康复护理,方法是:1)呼吸不稳定阶段的肺康复护理。在此阶段,注意监测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心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若发现其上述指标出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将其床头抬高30°左右。在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将其潮气量设为4 ~6 ml/kg,将其呼气末正压设为15 ~25 cmH2O,将其间断性肺复张的时间设为30 s ~2 min,每天对其进行10 ~12 次的间断性肺复张。每次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为3 ~6 h,每天通气4 次。鼓励患者定期咳痰,在必要时可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其进行吸痰。每天被动活动患者的肢体并按摩其四肢的肌肉,以防其出现关节粘连或肌肉萎缩等情况。2)呼吸相对稳定阶段的肺康复护理。在此阶段,继续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使其氧合指数达到150 mmHg 左右。在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将其潮气量增至6 ~8 ml/kg,将其呼气末正压降至15 ~20 cmH2O,将其间断性肺复张的时间增至3 ~5 min,每天对其进行6 ~8 次的间断性肺复张。每次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为30 ~60 min,每天通气6 次。在进行机械通气期间,若发现患者出现人机对抗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定期清洁患者的口腔和鼻腔,鼓励其积极地咳痰,在必要时可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其进行吸痰。定期协助患者取高坐位或高侧位,以利于其呼吸。在进行机械通气的间歇时,指导患者进行肌力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3)呼吸稳定阶段的肺康复护理。在此阶段,采用压力支持模式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并让其间断性脱离呼吸机,以为其彻底脱机做准备。鼓励患者自主咳痰,指导其进行深呼吸训练、吹气球训练、床旁坐位训练、下床站立训练和步行训练等。在训练时,注意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若发现其上述指标出现异常,应立即让其停止锻炼并卧床休息。

1.3 观察指标

治护前、治护3 d 后、5 d 后及7 d 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如气胸、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皮下气肿等)的发生率。治护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入住ICU 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采用自拟的调查问卷(总分为100 分)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患者此问卷的评分≥85 分、为60 ~84 分、<60 分,分别表示其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 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护前后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

治护前,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相比,P >0.05。治护3 d 后、5 d 后及7 d 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2.2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4.65% 与23.26%,二者相比,P <0.05。详见表2。

表1 对比治护前后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mmHg,±s)

表1 对比治护前后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mmHg,±s)

组别 例数 治护前 治护3 d 后 治护5 d 后 治护7 d 后对照组 43 90.23±10.23 106.21±20.24 157.21±20.24 203.58±12.57观察组 43 90.17±14.21 134.24±20.25 209.17±20.18 258.74±12.55 t 值 0.022 6.419 2.1497 20.393 P 值 0.982 0.001 0.034 0.001

表2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3 对比治护后两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入住ICU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

治护后,观察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入住ICU 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治护后两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入住ICU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d,±s)

表3 对比治护后两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入住ICU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d,±s)

组别 例数 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 入住ICU 的时间 住院的时间对照组 43 7.54±0.95 12.25±1.35 21.58±3.06观察组 43 5.85±0.92 8.25±1.23 16.74±2.04 t 值 8.379 13.687 10.947 P 值 0.001 0.001 0.001

2.4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5.35%与81.4%,二者相比,P <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3 讨论

ARDS 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上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机械通气和药物治疗。有研究指出,ARDS 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不仅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为其制定的治疗方案有关,也与对其进行护理的质量密切相关[3]。肺康复护理是指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护理模式。对在ICU 接受治疗的ARDS 患者进行分阶段肺康复护理时,可在其病情的不同阶段为其采取有针对性的肺康复护理措施,进而可有效地改善其肺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临床疗效[4-8]。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护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不良事件的发生、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入住ICU 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与邓鸣林[9]的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对在ICU 接受治疗的ARDS 患者进行分阶段肺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其氧合指数,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其康复的时间,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猜你喜欢

例数通气住院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不通气的鼻孔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
踏莎行 住院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