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进行程序化护理的效果研究

2020-06-03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程序化脑炎心肌炎

蒋 苗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所引起的原发性脑炎。引起此病的病毒主要有肠道病毒、单纯胞疹病毒、粘液病毒等。儿童是病毒性脑炎的主要发病群体。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并发心肌炎,进一步加重其病情[1]。在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本文将近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 例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对其进行程序化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 例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其病情均符合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且其家长均自愿让其参与本次研究。将这些患儿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PN 组(n=36)与UC 组(n=36)。PN 组患儿的年龄为3 ~8 岁,平均年龄为(6.21±0.94)岁;其中,男女分别有19 例和17 例。UC 组患儿的年龄为3 ~9岁,平均年龄为(6.44±1.03)岁;其中,男女分别有20例和16 例。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降低颅内压、抗病毒、吸氧、补液、营养心肌、抗心律失常及纠正酸碱失衡等治疗。在此期间,对UC 组患儿进行用药护理、病情监测、饮食护理及康复护理等常规护理。对PN 组患儿进行程序化护理,方法是:1)成立护理小组,制定护理计划。由1 名护士长和6 名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组成程序化护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对患儿的病情、精神状态、意识状态等进行评估,并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然后为患儿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2)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瞳孔、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颅内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若发现患儿出现谵妄、昏迷、颅内压升高、心率加快(超过>160 次/ 分)、呼吸急促等情况,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3)用药护理。为患儿留置深静脉导管,保证其静脉通路畅通。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应选择其粗直且弹性好的静脉进行穿刺,并尽量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遵医嘱用甘露醇、抗病毒药物等对患儿进行治疗。在为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应根据其年龄、体重等计算其用药量,并合理控制输液的速度,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而加重其心脏的负担。4)基础护理。为患儿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合理调节其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每天早晚各对其病房进行一次消毒。每隔2 h 为患儿翻身一次,并按摩其肢体,以防其发生压疮。对于眼睑难以闭合的患儿,用生理盐水纱布遮蔽其眼部,以防其角膜受损。另外,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工作。5)健康宣教。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向其介绍病毒性脑炎和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知识,以提高其对这两种疾病的认知水平。对存在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患儿家长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地配合治护工作。6)针对发热症状的护理。定期为患儿测量体温,详细记录测量的结果。对于体温未超过38.5℃的患儿,对其进行物理降温。对于体温超过38.5℃的患儿,遵医嘱用退热药对其进行治疗,必要时需对其进行亚低温治疗。7)针对惊厥和抽搐症状的护理。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会因脑部缺血或水肿而出现惊厥或抽搐的症状。为此,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肢体进行必要的保护性约束,以防其在发生惊厥或抽搐时出现坠床或磕伤等情况[2]。配合医生找到导致患儿发生惊厥和抽搐的原因,并遵医嘱对其进行对症治疗。8)针对呕吐症状的护理。在患儿发生呕吐后,立即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将其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呕吐物清理干净,以防其发生误吸。配合医生找到导致患儿发生呕吐的原因(如颅内压升高),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对于呕吐症状较为频繁的患儿,应遵医嘱对其进行补液及止吐治疗[3]。

1.3 观察指标

治护后,比较两组患儿惊厥、发热、肢体功能障碍和意识障碍改善的时间。采用自拟的问卷(总分为100 分)调查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儿家长此问卷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治护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

治护后,PN 组患儿惊厥、发热、肢体功能障碍和意识障碍改善的时间均短于UC 组患儿,P <0.05。详见表1。

表1 治护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d,±s)

表1 治护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d,±s)

组别 例数 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惊厥 发热 肢体功能障碍 意识障碍UC 组 36 5.28±1.19 6.98±3.12 15.19±2.76 6.47±1.84 PN 组 36 2.09±0.78 4.68±1.39 7.58±1.27 2.26±0.59 t 值 13.748 8.641 15.244 14.247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PN 组患儿家长与UC 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平均评分分别为(92.45±3.83)分与(83.61±3.55)分,二者相比,P <0.05。

3 讨论

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可出现发热、惊厥、抽搐、呕吐、颅内压升高、肢体功能障碍、昏迷等症状和体征。目前,临床上对此类患儿主要是进行降低颅内压、抗病毒、吸氧、补液、营养心肌等治疗。在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疗效,改善其预后。程序化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进行程序化护理可显著缩短其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提高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程序化脑炎心肌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程序化操作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警惕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