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受消化内镜微创手术的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全程舒适护理的效果探析

2020-06-03乔丽娟陈虹彬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消化道微创消化

刘 阳,乔丽娟,莫 波,陈虹彬

(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3)

消化道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往,临床上对消化道疾病患者常进行开腹手术治疗。但对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可对其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技术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中。对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消化内镜微创手术,具有其身体受创小、术野清晰等优点。但有研究资料显示,对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时其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治疗不能顺利进行[1]。因此,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对接受消化内镜微创手术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实施护理,以降低其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究对接受消化内镜微创手术的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全程舒适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期间在西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消化内镜微创手术的100 例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经检查被确诊为消化道疾病。2)有进行消化内镜微创手术的指征。3)其本人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的功能性疾病。2)合并有全身的感染性疾病。3)有进行消化内镜微创手术的禁忌证。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在参照组患者中,有男31 例,女19 例;其年龄为27 ~68 岁,平均年龄为(51.2±6.7)岁;其中有28 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2 例下消化道疾病患者;其平均病程为(4.1±1.3)个月。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8 例,女22 例;其年龄为29 ~76 岁,平均年龄为(49.8±5.8)岁;其中有26 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4 例下消化道疾病患者;其平均病程为(3.8±1.1)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西部战区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消化内镜微创手术。同时,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及饮食指导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程舒适护理。全程舒适护理的方法为:1)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⑴在患者入院后向其介绍病房的环境、医院的设施及医护人员的信息等,并帮助其尽快地熟悉医院的环境。为患者准备干净、整洁的病房,保持其病房内空气的流通,为其定期更换床单和被罩。保持患者病房的安静,禁止不相关人员进出其病房。⑵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方案、手术的流程及注意事项等。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鼓励其倾诉自己的顾虑,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指导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及深呼吸训练。2)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⑴指导患者取正确的体位。⑵若患者的意识清醒,可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鼓励。⑶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⑷为患者采用相关的措施进行保暖,防止其发生术中低体温。⑸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3)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⑴使患者取正确的体位,将其头部偏向一边,为其及时吸除呼吸道的异物,防止其发生误吸。⑵在患者苏醒后,对其意识进行评估。在患者意识恢复后,询问其是否出现腹痛、腹胀、切口疼痛等不适感。若患者存在胃肠道不适感,可对其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以缓解其不适。若患者存在严重的疼痛感,为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进行治疗。告知患者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其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3 观察指标

治护后,观察两组患者的SDS 评分、SAS 评分、物质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及对治护的依从率。1)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的程度,评分越高表明其抑郁及焦虑的程度越严重。2)用西部战区总医院自制的治护依从性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对治护的依从性,总评分为10 分。评分为0 ~5 分表明患者对治护不依从;评分为6 ~8 分表明患者对治护部分依从;评分为9 ~10分表明患者对治护完全依从。依从率=(部分依从例数+完全依从例数)/ 总例数×100%。3)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该表的内容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四项,每项的总评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护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

治护前,两组患者的SDS 评分、SAS 评分、物质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及躯体功能评分相比,P >0.05。治护后,观察组患者的SDS 评分及SAS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其物质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及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分,±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分,±s)

注:a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 <0.05 ;b 表示与参照组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心理状态 生存质量SDS SAS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观察组 50 治护前 67.2±6.7 66.5±7.6 67.2±8.2 65.1±7.3 59.2±8.7 57.8±6.5治护后 43.4±5.1ab 46.2±4.8 ab 85.4±7.6 ab 86.8±5.4 ab 88.3±9.2 ab 82.5±7.2 ab参照组 50 治护前 66.8±6.1 67.3±8.2 66.5±7.9 64.8±8.4 60.1±6.9 58.4±7.3治护后 55.3±6.2 a 53.9±5.7 a 72.3±6.8 a 70.2±4.5 a 72.4±7.5 a 71.2±6.1 a

2.2 治护后两组患者对治护的依从率

治疗后,在观察组患者中,对治护完全依从的患者有26 例,对治护部分依从的患者有21 例,对治护不依从的患者有3 例,其对治护的依从率为94%(47/50);在参照组患者中,对治护完全依从的患者有19 例,对治护部分依从的患者有18 例,对治护不依从的患者有13 例,其对治护的依从率为74%(37/50);观察组患者对治护的依从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治护后两组患者对治护的依从率

3 讨论

消化内镜技术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及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常用技术。用消化内镜技术诊断消化道疾病时可评估患者病灶的位置、病灶的性质及病情的严重程度[2]。对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消化内镜微创手术的创伤较小,但手术操作的难度较大。张春燕等[3]在研究中指出,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时其易出现应激反应,可导致手术的难度增加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因此,对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消化内镜微创手术的同时,应对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护理,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接受消化内镜微创手术的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全程舒适护理的目的是使其身心放松,缓解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治护的依从性,保证其治疗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全程舒适护理时,在术前为其营造舒适的环境及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可缓解其不良情绪,进而可提高其对治护的依从性;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可降低其应激反应的发生率,进而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可减轻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程度,进而可促进其康复[4]。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护前,两组患者的SDS 评分、SAS 评分、物质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及躯体功能评分相比,P >0.05。治护后,观察组患者的SDS 评分及SAS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其物质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及对治护的依从率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 <0.05。

综上所述,对接受消化内镜微创手术的患者进行全程舒适护理可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治护的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消化道微创消化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消化不良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