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和氯雷他定片对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探讨

2020-06-03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喷雾剂变应性鼻炎

杨 洁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 昆山 215300)

变应性鼻炎又被称为过敏性鼻炎,是指患者在接触致敏原后出现的由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药物疗法是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常用疗法。抗组胺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均是临床上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常用药[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和氯雷他定片对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9 年1 月至6 月期间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 例变应性鼻炎患儿。将这90 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 =45)和研究组(n =45)。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有24 例,女性患儿有21 例;其年龄为3 ~12 岁,平均年龄为(6.2±1.1)岁;其病程为1 ~4个月,平均病程为(2.7±0.6)个月。在研究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有26 例,女性患儿19 例;其年龄为4 ~11 岁,平均年龄为(5.9±1.2)岁;其病程为2 ~6 个月,平均病程为(3.2±0.6)个月。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患儿使用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氯雷他定片的用法是:口服,体重不足30 kg 的患儿每次服5 mg,体重在30 kg 及30 kg 以上的患儿每次服10 mg,每天服1次。为研究组患儿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规格为每揿50 μg)和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方法是:1)每天早晨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患儿的每侧鼻孔各喷两揿(共100 μg),每天治疗1 次。对两组患儿均治疗3 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各项炎症因子的水平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疗效判定标准是:⑴显效:治疗后,患儿流涕、鼻塞等临床症状消失,对其进行鼻镜检查的结果显示其鼻黏膜的水肿症状消退,在3 个月内其病情未复发。⑵有效:治疗后,患儿流涕、鼻塞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对其进行鼻镜检查的结果显示其鼻黏膜的水肿症状显著改善。⑶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对其进行鼻镜检查的结果均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2)患儿的炎症因子包括血清白介素-6(IL-6)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后,在对照组的45 例患儿中,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患儿分别有15 例、22 例、8 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2%;在研究组的45 例患儿中,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患儿分别有19 例、24 例、2 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05,P <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各项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L-6 的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相比,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儿血清IL-6 的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均更低,P <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各项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各项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清IL-6 的平均水平(ng/L)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平均计数(×106/L)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对照组 45 12.98±1.15 7.86±0.96 22.92 <0.05 347.62±72.85 271.35±49.86 5.79 <0.05研究组 45 12.87±1.17 5.42±0.81 35.11 <0.05 353.23±69.41 238.48±42.39 9.46 <0.05 t 值 0.44 13.03 0.37 3.36 P 值 >0.05 <0.05 >0.05 <0.05

2.3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对照组的45 例患儿中,出现嗜睡症状的患儿有1 例,出现腹泻症状的患儿有1 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4%;在研究组的45 例患儿中,出现嗜睡症状的患儿有1 例,出现腹泻症状的患儿有2 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7%。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21,P >0.05)。

3 讨论

抗组胺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均是临床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用药。变应性鼻炎患儿在口服上述药物后会发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可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3]。氯雷他定是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一线抗组胺类药物。该类药可选择性地与变应性鼻炎患儿外周血中的H1受体相结合,抑制其机体的过敏反应[4]。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糖皮质激素类鼻腔外用药。该药可通过结合变应性鼻炎患儿机体靶细胞胞质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来减少炎性递质的合成,降低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其体内炎性细胞的活动度,进而缓解其鼻塞、鼻痒、打喷嚏等临床症状[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血清IL-6 的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均更低,P <0.05。在治疗的过程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 >0.05。这说明,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和氯雷他定片对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喷雾剂变应性鼻炎
自拟苍玉君子汤结合针刺治疗肺脾气虚兼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分享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HPLC 测定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中苦参碱含量
喷雾剂
治疗耐药性抑郁症的鼻腔喷雾剂上市
喷雾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