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分析

2020-06-03马向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韩 涛,马向东

(中化二建集团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1)

疝是指人体内的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处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的一种疾病。腹股沟疝是一种最常见的疝,是指患者腹腔内的脏器通过其腹股沟区的缺损处突出于体表所形成的疝[1]。老年人是腹股沟疝的主要发病群体。男性和女性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之比约为15:1。过去,临床上主要是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近年来,临床上采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治疗此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本文以中化二建集团医院收治的44 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探讨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8 年3 月至2019 年7 月期间中化二建集团医院收治的44 例腹股沟疝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且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有腹部手术史、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或出血性疾病、病历资料缺失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本研究经我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OBG 组(n=22)与REG 组(n=22)。OBG 组患者的年龄为51 ~78 岁,平均年龄为(68.79±6.55)岁;其病程为5 ~18 个月,平均病程为(11.54±3.16)个月;其中,男女分别有21 例和1 例;腹股沟直疝患者有2 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有20 例。REG 组患者的年龄为53 ~77 岁,平均年龄为(68.52±6.31)岁;其病程为6 ~20 个月,平均病程为(13.08±3.54)个月;其中,男女分别有22 例和2 例;腹股沟直疝患者有3 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有1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用传统疝修补术对REG 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硬膜外麻醉。在其患侧腹股沟韧带的上方做一个5 ~8 cm 的切口,切开皮肤和腹外斜肌,分离提睾肌,游离精索,显露疝外环口和疝囊。将疝囊横向切断,对其进行高位结扎。将疝囊回纳至患者的腹腔内,以Ferguson 法或Bassini 法对其腹股沟后壁进行修补,最后缝合其手术切口。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对OBG 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在其脐缘下2 cm 处做一个小切口(作为观察孔),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用皮肤拉钩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向两侧牵拉,显露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暴露两侧的腹直肌,用皮肤拉钩将腹直肌向两侧牵拉,暴露腹直肌背侧与腹直肌后鞘之间的间隙。经此间隙置入气腹针,向患者的腹内注入CO2,为其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建立成功后,撤出气腹针,经此间隙置入10 mm 的套管针(Trocar)与腹腔镜。在患者脐部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上1/3 处和下1/3 处分别做一个小穿刺孔,作为操作孔(这两个操作孔和观察孔均位于脐部与耻骨联合的连线上),置入5 mm 的Trocar与手术器械。在腔镜下对疝囊进行探查。采用镜推法为患者建立腹膜前间隙,分离髂窝间隙。剥离疝囊,用套扎线对疝囊进行结扎。经脐部的Trocar 置入补片(大小为15 cm×12 cm),使补片覆盖住全部的耻骨肌孔,补片的下方要盖住股管内口,其上方要超出腹横肌的弓状下缘。将补片缝合在陷窝韧带或耻骨梳韧带上。退出手术器械,释放患者腹腔内的CO2。用可吸收缝线对直径为10 mm 的切口(观察孔)进行缝合,用创可贴对直径为5 mm 的切口(2 个操作孔)进行黏贴和保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优、良、可、差评估其疗效)。优:术后,患者未发生尿潴留、切口感染、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其病情未再复发。良:术后,患者未发生尿潴留和切口感染,发生轻度的阴囊血肿,其病情未再复发。可:术后,患者未发生切口感染,发生轻度的尿潴留和阴囊血肿,其病情未再复发。差: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及较为严重的尿潴留和阴囊血肿,或其病情再次复发。优良率=(优例数+ 良例数)/ 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术后15 d,采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总分为100 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此量表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

OBG 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REG 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

2.2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

OBG 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REG 组患者,其术后住院的时间短于REG 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相比,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s)

表2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s)

组别 例数 术中的出血量(ml)手术的时间(min)术后住院的时间(d)OBG 组 22 23.02±6.33 68.96±8.75 6.15±2.88 REG 组 22 45.53±7.28 63.98±11.33 9.03±1.27 t 值 10.944 1.021 4.291 P 值 <0.05 >0.05 <0.05

2.3 术后15d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的评分

术后15 d,OBG 组患者与REG 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的平均评分分别为(92.62±4.59)分与(78.56±8.16)分,二者相比,P <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患者的病情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肠管嵌顿、肠穿孔、腹膜刺激征等)。过去,临床上主要是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此病患者进行传统疝修补术虽然能够治愈其病情,但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康复的速度较慢。近年来,临床上采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此病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时,所有的手术操作均经腹膜前间隙进行,不需要在其腹腔内进行任何操作,不会对其腹腔脏器造成干扰,因此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临床实践证实,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微创、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疼痛轻及康复快等优点[3]。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后住院的时间,提高其术后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联合腹股沟小切口治疗特殊类型腹股沟疝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成人腹股沟疝囊内面病理及细菌学观察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腹股沟疝有哪些表现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股沟疝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