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差别化镇痛法对产妇进行镇痛的效果探究

2020-06-03崔梁玉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满意率产程传导

崔梁玉

(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北京 102200)

分娩疼痛是产妇在进行分娩时所不可避免的症状。产妇在进行分娩的过程中,其身体及心理均处于应激状态,促使其分泌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应激激素。在进行分娩时,疼痛严重的产妇会发生过度换气、低碳酸血症,并可间接地造成胎儿缺氧。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差别化镇痛法对产妇进行镇痛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期间在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10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 例产妇随机平均分为A 组(n=50)和B 组(n=50)。A 组产妇的年龄为20 ~40 岁;其身高为150 ~175 cm,平均身高为(161.3±2.3)cm;其体重为60 ~100 kg,平均体重为(81.3±3.6)kg;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为Ⅰ~Ⅱ级。B 组产妇的年龄为21 ~39 岁;其身高为153 ~174 cm,平均身高为(162.2±2.5)cm;其体重为61 ~102 kg,平均体重为(83.2±3.2)kg;其ASA 麻醉分级为Ⅰ~Ⅱ级。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产妇均进行分娩状态评估,检查其宫颈口的情况[1]。对A 组产妇使用差别化镇痛法进行镇痛,方法是:1)让宫口≤5 cm 的产妇取平卧位,在其腰椎L1-L2间隙处进行穿刺,为其注入5 ml 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当其出现麻醉平面后,对其进行镇痛评分。让宫口>5 cm 的产妇取半坐卧位,在其腰椎L2-L3间隙处进行穿刺,为其注入5 ml 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2)让镇痛泵的初始流量维持在6 ml/h[2]。将产妇自控镇痛(PCA)的药物剂量设定为6 ml/h,让产妇在疼痛加重时自行按压按钮。密切监测产妇的产程进展、胎心及羊水的情况。镇痛泵一直保留至产妇返回病房。对B 组产妇使用院内推荐的分娩镇痛法进行镇痛,方法是:无论产妇的宫口多大,均在其腰椎L2-L3或L3-L4的间隙处进行穿刺。让镇痛泵的初始流量维持在10 ml/h,将PCA 的药物剂量设定为3 ml/h,让产妇在疼痛加重时自行按压按钮。当产妇娩出胎头时,由助产士关闭镇痛泵,当其分娩出胎儿后,立即为其拔除镇痛泵[3]。

1.3 观察指标

接受镇痛治疗后,比较两组产妇中5 min 内镇痛起效产妇的占比、分娩时腹肌无力产妇的占比、腰背痛产妇的占比、分娩后2 小时自由下床产妇的占比及其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0 ~10 分)评价两组产妇进行镇痛的效果[4]。使用本院自拟的调查问卷评价产妇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将产妇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对镇痛效果的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镇痛治疗后两组产妇中5min 内镇痛起效产妇占比的比较

接受镇痛治疗后,A 组产妇中5 min 内镇痛起效产妇的占比高于B 组产妇,χ²=6.25,P <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镇痛治疗后两组产妇中5 min 内镇痛起效产妇占比的比较(n)

2.2 接受镇痛治疗后两组产妇中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接受镇痛治疗后,A 组产妇中分娩时腹肌无力产妇的占比及腰背痛产妇的占比均低于B 组产妇,其分娩后2 小时自由下床产妇的占比高于B 组产妇,P <0.05。详见表2。

表2 接受镇痛治疗后两组产妇中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n)

2.3 接受镇痛治疗后两组产妇对镇痛效果总满意率的比较

接受镇痛治疗后,A 组产妇对镇痛效果的总满意率高于B 组产妇,χ²=15.95,P <0.05。详见表3。

表3 接受镇痛治疗后两组产妇对镇痛总满意率的比较

3 讨论

随着麻醉医学的快速发展,分娩镇痛被广泛应用于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5]。在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的过程中,在减轻其疼痛的同时要注意麻醉药的剂量,以防因麻醉过度而阻滞其运动神经,影响其产力[6]。分娩疼痛的程度与产妇的产程进展紧密相连[7]。在第一产程的上半期,产妇的宫口≤5 cm,其可发生腰部酸痛及下腹部胀痛等情况,疼痛的定位不明确,呈阵发痛、钝痛。疼痛通过交感神经及内脏神经由T11-T12节段神经传导。疼痛产生的机制是产妇子宫的收缩和宫颈的进行性扩张。在第一产程的下半期,产妇的宫口>5 cm,其疼痛主要是由产道伸展性扩张和胎头下降产生,痛感可至其会阴部[8]。在此期间,部分产妇会产生排便感,其痛觉传导神经会下移,疼痛由骶部神经S2-S4传导,疼痛的定位较明确,呈尖锐痛。根据产妇进行分娩时的生理特点和神经传导理论对其进行分娩镇痛,方可取得最佳的镇痛效果[9]。在本次研究中,根据产妇进行分娩时的生理特点和神经传导理论,对A 组产妇使用差别化镇痛法进行镇痛。在第一产程的上半期,在宫口≤5 cm产妇的腰椎L1-L2间隙处进行穿刺,为其注入5 ml 浓度为1% 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其麻醉的平面可达到T8的高度,镇痛的效果较好。此时距离产妇分娩结束的时间尚久,其转为剖宫产的几率较高,在其腰椎L1-L2间隙处进行穿刺,可满足对其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要求。在第一产程下半期,产妇疼痛的范围相应下移,主要由骶部神经S2-S4传导[10]。让宫口>5 cm 的产妇取半坐卧位,在其腰椎L2-L3间隙处进行穿刺,可使局部麻醉药尽量向骶部扩散,对其下腹部和会阴部产生麻醉的效果,麻醉的定位较精确[11]。此时临近产程结束,为产妇注射罗哌卡因,可加强镇痛的效果[12]。延长镇痛泵的使用时间,可使产妇在整个产程中享受到镇痛的效果。为产妇保留硬膜外导管,若其在产后几小时内发生产后出血等情况,依然可为其提供高质量的镇痛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差别化镇痛法对产妇进行镇痛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地缩短镇痛起效的时间,提高其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满意率产程传导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微藻对低温响应的Ca2+信号传导途径研究进展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