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美丽家园,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探究

2020-06-02郎芳

上海商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水利生态建设

郎芳

1.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革命性变革。国家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对各省区市予以年度评价,其中: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等6项构成绿色发展的指数,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器”和“风向标”。

建设生态文明,勘察设计企业必须贯彻十九大绿色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协同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企业发展、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2、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面临的新机遇

向宜居美丽特色城镇延伸发展空间 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区域协调发展的美丽中国、宜居城镇和特色城镇,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以及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都需要勘察设计行业的企业积极参与总体规划、勘察、设计和建造。

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延伸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和我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500多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纷纷启动并取得进展。

向协同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延伸发展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提高城市群质量,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规划要高起点、高质量;长江经济带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要科学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未来的城乡建设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

向BIM技术数字经济延伸发展空间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大规模的工程项目正推广使用的BIM(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加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激发勘测设计企业新动能的同时,也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3、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新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推进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将注重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整体规划格局的转变 国家高度重视环境功能区划,为避免城市化过程中功能区布局混乱、空间管理无序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要求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边界和产业园区界线。《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文化保护三条红线。

城镇建设导向的转变 上海对标国际水准,编制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解决大气、水、土壤、固废和生态建设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在环境管理中,不同地域的城镇环境功能区执行不同等级的环境质量标准,未来的城镇设计和开发建设将围绕生态环保标准,制定设计规范和设计导则,进一步结合环保、绿化、农林水措施综合化、配套化的要求,追求经济、适用、美观、宜居的效果。

多种功能迭加的转变 向高空要空间一直是世界各地城市节约、高效利用土地价值最有效的方法。未来的城乡建设中,不仅有居住、工作、休闲、交通空间,更要有交往空间和宜居空间,设计建造更现代、更先进、更个性、更美丽的城市群落、街镇乡村,碧水环绕,布局灵活多变,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

为强化空间管控力,未来城乡建设各种功能将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此确保开发建设与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生态城镇建设更加倡导低碳、景观、循环使用的原则,节能、绿色、智能、低碳、园林各具特色。在环保高要求前提下,单体节能建筑、组合式装配、配套型、模块型需求应运而生,勘察设计项目中建筑、环境、地下空间、市政、水利等多专业跨界联合的组团式优势不断显现,功能叠加的设计创新链正在形成。

综合试点实践的转变 目前,强降雨导致的城市内涝、城市看海已成为中国城市的通病。中国正在重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让城市像“海绵”一样有弹性、会呼吸雨水,要求城市建设中公共建筑、住宅小区等都要像海绵具备雨洪调蓄、水源涵养、雨污净化功能,实现高效集水平衡生态,让水在城市中自然迁移,提高生活质量,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同时,地下综合管廊、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也成为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

4、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新思路

优化统筹区域空间生态环境功能 在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中,区域环境功能都是依据区域的社会环境、社会功能、自然环境条件与环境自净能力来确定的,是优化区域空间功能的重要举措。习总书记在安吉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已被广大人民接受。对好山好水好空气好环境的追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大规模国土绿化治理行动的启动,“水十条”、“土十条”的全面深入实施,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推动多元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监管体制逐步建立,城镇乡村建设空间布局正被科学统筹。

优化城镇建设空间治理体系和标准 “十三五”规划提出“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空间治理体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雄安新区就是采取自下而上,先规划地下所有资源,再做地上的城市建设,注重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要求“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和城市肌理,加强对重要地段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彰显自然、传统和现代有机交融,东西方文化相得益彰的城市特色”。“加强城乡区域统筹,逐步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这是未来的城乡设计导向,今后的新城市群、新村镇群建设,将向重生态平衡、重环境规划、重中国元素、留住乡愁转变。

优化立体生态宜居建筑的设计理念 环境功能区划是建立空间治理体系、细化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抓手。国家乡村战略的实施,也十分注重生态宜居功能的实现,构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服务圈,塑造城乡特色风貌。勘测设计企业理应加快形成立体生态宜居建筑设计理念,创新多样型、小微型、灵活型的立体生态宜居建筑,在城市更新中,对地上地下进行全方位立体规划,设计科技生态建筑方案,改良城市生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设计立体生态村镇、立体生态小城,使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优化治水兴水管水的行业技术 水利是对水和水域进行控制、调配,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是现代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保障系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深入,要求水利工程设计注重防灾减灾能力,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修复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治理污染严重的江河湖泊水环境,科学统筹生态、环保、绿化等城市环境功能,建设高品质、人性化的滨水公共空间。

5、设计建造生态型、景观型水利工程的新实践

华建集团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水利院”)初步形成了城市水务设计特色品牌 水利院从上海市水务局到成为华建集团上市公司治理体系下的现代化企业,设计业务从水利、供水、排水三位一体整合,向城市防洪、水闸泵站、河道整治、水环境水景观、围海造地、供水排水等领域拓展,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与品牌。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有机整体和系统化工程 习总书记指出: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造成最终生态的系统性破坏。这对从事建筑设计和水利设计的技术人员是深刻的提醒。水利院在设计生态治理的各项工程时,要与其他各类工程统筹考虑,在充分尊重自然的基础上,顺势而为,进行城市生态、乡镇生态、水系工程与生态修复的有机结合,让山水林田湖成为一个生命共同体。

设计智慧绿色水利工程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生态意识的觉醒,水利工程在满足城市防洪、除涝的同时,对其生态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院注重绿色发展,加强河流生态建设,强调水生态、水景观,涌现出张家界索溪河综合整治、青浦区环城水系工程等优秀景观生态河道作品;在长江口综合整治时,采用生物促淤固砂保护滩涂湿地,生态海堤研究已走在前沿。

推动关键技术创新,推动多元化布局 2019年水利院推进了上海西部防洪工程、南汇东滩整治二期工程和苏州河生态廊道配套水务建设工程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开展《上海市长江口河势控制与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2016-2040)》重大课题研究,为水美上海作出了积极贡献。水利院正推进水利、供排水、EPC总承包、勘测、生态景观、BIM信息化与数字化六个板块业务布局,探索建立“河网模型”。发挥三个市局级工程技术中心平台作用,推进滩涂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水闸与泵站、城市内涝治理、软土地基处理、水动力数值模拟及河口治理、BIM技术等七方面关键技术开发。

6、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加强国有企业党建,推进企业创新转型发展

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新部署,国家需要国有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肩负着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企业发展的重任。

聚焦企业发展,加强落实 水利院明确了“业务多元化,市场全国化,服务品牌化” 战略方向,党建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以建设“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班子为目标,推进企业发展。坚持党政技工团齐抓共管,结合党员“五带头”活动、党员示范活动,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做到实处,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强化引领保障,注重实效 水利院党委将在华建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引导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担当历史使命;围绕“十三五”规划,聚焦市场、技术、人才三个关键要素,深化培育“‘三力’提升行动”(提升领导班子的引领力、支部的战斗力、党员队伍的感召力)党建品牌;围绕推进“寻找身边的感动”,挖掘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推进“爱心牵手活动”,开展行业、社区共建,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深入研习实践,恪尽职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富有创见的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面对国有企业加快创新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前进。要学以致用,以发展的眼光创新工作方法。要勇挑重担,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团结党员群众,凝聚智慧力量,为城市建设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让江河岁岁安澜,让耕地水源丰沛,让人民用水无忧,让山岭葱郁伴碧波,是水利人的梦想。水利院将秉承“探索治水之道、成就生活之美”的企业使命,围绕企业创新转型发展主线,以团结奉献、克难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创造优美人居环境,让中国梦、华建梦、水利梦引领我们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水利生态建设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