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式”批评 “适”得精彩

2020-06-01缪平

文存阅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适度花式中职班主任

缪平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批评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好,能对学生起到激励、鞭策、教导的作用,反之则让学生产生后退、自弃、逆反的心理。所以在批评时,班主任要做到适人、适时、适地、适情、适度的原则,才能让被批评者心服口服,自觉自愿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适人;适时;适地;适情;适度

美国心理学家金诺特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一书中描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五岁的布鲁诺第一次跟妈妈进幼儿园,看见墙上贴着许多儿童画,大声问道:“是谁画的?这么难看!”妈妈感到难堪,对儿子说:“这些图画得多好呀!你偏说难看,这不对。” 老师却听懂了布鲁诺的意思,她笑着说:“在这儿不一定要画多么好的画,你可以随便画你喜欢画的东西。” 于是,一个真正的微笑出现在布鲁诺的小脸上,因为老师解决了他的问题,他知道即使画了难看的画,老师也不会生气,他可以安心呆在这儿了。

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批评其实是一门艺术,要考虑方式方法。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所说的:“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者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不恰当的批评不仅起不到激励、鞭策、教导的作用,反而会使被批评者产生后退、自弃、逆反的心理。试想一下,如果那位老师也像妈妈批评布鲁诺一样,结果会如何?

在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学校里,批评是一种手段,一种机制,更是一种武器。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经过重点高中、普通高中重重筛选而来,在他们身上有一些共性的特点比较突出: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低,纪律观念淡薄,自我约束力差,自信心缺失,心理承受力不强。有些学生甚至抱着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来校度日,就越发视校纪校规为无物,存着这样的心态到校,犯错是必然的。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批评几乎是每天都要用到的教育方法。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在身体上已成熟,情感上仍幼稚的过渡期,一方面,摆脱不了对大人的各种依赖,一方面又降低了大人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不再绝对服从家长和老师的命令。他们的独立心理、批判心理、逆反心理逐渐增强,变得敏感易怒、情绪不稳,所以班主任批评的方法运用不当,反而会弄巧成拙,成了老师与学生对立的导火索,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形成越批评学生,他们就越“需要”批评的恶行循环,因此,如何用好批评这柄教育上的双刃剑是值得每一位班主任深思也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批评要适人,善于掌握不同的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两个一样的人。由于每个中职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导致性格不相同,心理特征亦不相同,对批评的接受能力和对错误的改正态度也会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批评必须因人而异。对于外向、开朗、易于接受的学生,批评可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对于内向、自卑、却又极其聪明的学生,批评则需要委婉暗示,抛砖引玉;对于敏感,防卫心理很重的学生,批评可以喻理于笑谈之中,使之触类旁通,自己觉悟;对于急躁、一碰就炸的学生,批评有时则需要暂时一笑置之,事后再耐心帮助认识。灵活的批评方式不仅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更体现了老师的教育智慧。

案例一:

在一次新课的教学中,语文王老师正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地讲着课,教室里安静异常,忽然一声大叫打破了这和谐的课堂,教室里一个身影拍案而起,同学们下意识地把头转了过去,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原本打算一气呵成讲完新课的王老师被搅了个措手不及。一愣之下随即走了过去,王老师没有说什么,与李同学眼神交流一下后,就又继续讲课了。放学后,李同学主动叙述了整件事情的经过:他是个数学迷,正被一道奥数题搞得神魂颠倒,这几天对所有的课都毫无心思,经过几天的演练,今天终于解了出来。成功的喜悦来得太突然,所以一下子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犯下了错误,说完他主动向王老师道了歉。王老师批评他不该荒废其他科目而只钻研一样,但是也肯定了他的钻研精神。王老师的话刚说完,李同学就自责地说:“老师,我不该在你上课的时候做其它题目,更不该忘乎所以,高声喊叫的。”

分析:

这种没有批评却胜于批评的批评,将一场有可能引起师生之间的“战争”消弥于无形,远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教育效果来得更好。同样一句批评的话,在顽皮的学生听来,可能根本就没什么感触,把它当成耳边风;但如果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讲,她可能早就已经哭成了泪人。充分运用批评的智慧,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使批评教育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批评要适时,善于选择恰当的时间

批评可分为即时批评和延时批评,出了棘手的问题需要及时处理,不拖泥带水,这适合即时批评;可有些时候,适当地进行冷处理,使班主任化被动为主动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案例二:

一下课,女生李同学就哭哭啼啼地跑进办公室来向王老师投诉,说她后桌的男生把她桌子给掀了,有几本书都飞到垃圾桶里弄脏了。王老师把那个男生叫过来想问清楚事情的原委,可那个男生情绪也很激动,口口声声说是女生自找的。两个人谁也不肯退一步,都觉得自己在理,甚至有在办公室掐架的苗头。王老师本来打算劝劝男生,让他好男不跟女斗,可是说了老半天,他就是不承认自己有错在先,而且女生越跟他吵,他越是不承认。于是王老师叫他们两个人先回家冷静冷静,去想一想事情发生的经过,第二天再一起到办公室里来解决问题。第二天一进办公室,女生情绪稳定了很多,而男生也已经恢复如初,没等王老师讲话,两个人都主动向对方认了错,女生说不该嘲讽男生,而男生也说不该冲动行事,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反而让王老师成了闲人。

分析:

學生的错误基本都是因为冲动而引发,所以一旦发生,在双方对峙的时候很难给自己当头泼一盆冷水冷静冷静,所以一旦老师介入,学生就会认为老师过于计较或者过于偏袒某一方,甚至会认为师故意跟他对着干。有时候为了使事态不至于扩散,老师会马上处理,但老师这时或许了解的并不是真相的全部,从而用错了批评教育的方法,反而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如果硬要用班主任的权威压下去,让学生承认错误,有可能使他口服心不服。所以在课堂上或其他集体活动中,学生犯了错误,不如进行延时处理,暂时恢复课堂秩序和活动,让所有的人都能冷静下来梳理一下,让老师也可以全方面调查一下事情的经过,仔细分析一下学生的错误性质,斟酌考虑一下批评的方法。我们的学生大部分不是故意犯错误的,老师给了冷静下来的时间,学生也会考虑自己的过失,多数的学生是会主动找老师承认错误。这时,老师再进行批评教育,学生一定会诚恳接受。

三、批评要适地,善于选择恰当的地点

老师的权威地和舒适地都在办公室,所以在这里他们可以“安心”“安全”地做很多事情,包括批评学生。在办公室,美其名曰给予学生尊重、私隐,不在学生众目睽睽之下批评犯错的学生,但是要知道办公室也会有别的老师和别的学生进进出出。要知道,我们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比较脆弱而自尊心又特别强,所以一进办公室,就马上在心理上与老师筑起了一堵“墙”。如果办公室里再多上几个教师,戒备心理就变得更强,更容易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发生冲突,让老师陷入被动。而在比较随便的场合中,犯错误的学生容易把戒备的“墙”拆掉,老师的话能听到心里去。

案例三:

男寝值班老师通知王老师说他们班男生寝室前一晚有人抽烟,王老师二话不说把这个男生叫到了办公室,并通知家长来进行三方会谈。怎知这个男生劲头十足,喉咙十响,坚决不承认抽烟,弄得家长都怀疑王老师说的事情是否真实,王老师顿时陷入了被动的局面。想想平时这个学生其他表现还可以,再加之这也是他受其他同学引诱,第一次尝试抽烟,王老师有心放他一马,希望把这个妥善处理,于是他把男生叫到了操场上,边走边跟他聊事情的严重性。男生听到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跟他交心,也终于说出了心中的顾虑。办公室里有好几个王老师班的任课教师,平时在他们的眼中,这个男生确实是一个挺乖的孩子,当时男生走进办公室,王老师提到他抽烟的事情时,他看到其他老师都抬起头来用复杂的眼神看着他,这个时候,他恨不得有个地洞钻下去。还有,当时他的父亲也在场,当他看到父亲夹杂着愤怒、失望、心痛、无语的神情时,他的心似乎也一下子掉入了冰窖。就是因为不能让他们失望,所以男生在办公室里死也不承认抽烟。所以到了操场之后,男生很诚恳地向王老师道了歉,并郑重地向王老师保证,今后绝对不会再抽烟。

分析:

老师批评学生,一般不宜在教室、办公室,尽可能选择在人少的地方,比如的绿化园地里、走廊上、操场上。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倾心交谈,坦诚相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避免伤害其自尊心,学生的脚步跟着老师走,心里也会跟着老师走。如果有些错误是共性的,是流行的,为了扩大教育范围,批评就应该在班级里,当着全班的面进行,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如果批评一定要在办公室进行的,最好不要让学生站着,或者教师自己也站着,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对他是尊重的,是来教育帮助他的,是希望他健康成长的,并没有因为他犯了错误而对他另眼想看;同时,与学生一起坐着或站着,也体现了班主任平等、民主的教育观、学生观。

四、批评要适情,善于把握合适的情绪

适情的批评是指教师在合适的情绪状态下批评合适情绪的学生。教师在心平气和、身心愉悦时,就能呈现出理智、大度、宽容的心态,批评时能够选择恰当的言辞,学生也容易接受;学生在冷静、清醒的状态下接受批评,容易解除自身的戒备心理,若教师还能在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时再谈所犯的错误,学生不仅愧疚之心油然而生,而且对老师的批评也会欣然接受。

案例四:

在接到了母亲病危,急需进行大手术的电话之后,王老师又被告之本班的李同学在校园里跟人打架,王老师这个气啊,恨不得把李同學拎过来也暴打一顿。王老师怒气冲冲地把李同学叫来办公室,不问三七二十一,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而李同学也不甘示弱,硬是没有承认错误,还出言顶撞,气得王老师差点动了手,幸好同办公室的老师眼疾手快,把王老师拉到一旁。王老师稍事冷静后,让李同学回去写一下事情经过,而自己也走去操场吹了吹冷风。第二天,医院打来电话,说母亲度过了危险期,无需手术,只要静养一段时间就能出院了。王老师的心情一下子由阴转晴,看着天空更蓝了,花儿也更红了,甚至看到李同学也不再是怒目相视,而是关切地问起了打架的缘由。原来李同学是外地生,到初中时才跟打工的父母来到本地就读,本身家境一般,父母打工的钱又有一大家子要养,所以吃喝、穿着根本无法与本地孩子相比,再加上他一口标准川普,满试卷的大红叉叉,导致他经常被班里的孩子耻笑。李同学是个敏感自卑的孩子,能感受到同学异样的目光,于是他变得越来越内向,本来就不擅言语的他,跟同学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受了委屈就以打架这种粗暴的方式发泄不满。这次打架就是因为有几个同学一直在背后学他说话,开始他还想忍忍过去就算了,可是那几个人得寸进尺,没完没了,完全无视他的感受,所以他才想要出手教训他们一下。而当时自己在气头上,出言顶撞了老师,确实是不对,于是李同学诚挚地向王老师道了歉。听完李同学的叙述,王老师也反思了一下,自己当时的情绪也因为母亲的事情受到了影响,若不是同事拉开了他,极有可能那天就动了手。想到此,王老师惊出了一身冷汗,暗暗想着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还是容易冲动行事,难怪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了。至此,王老师每次批评学生时都先评价一下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在不恰当的时候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分析:

批评是教育的手段,不是教师发泄私愤的方式,所以在你叫喊前,先忍耐几秒,问一下自己,我现在的心情是平静的吗?我能冷静的处理问题吗?我对被批评者是不是抱有偏见?要知道,你是一位教师,思考过后就会帮助你调整心情,让你理智从容,从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对话。

要知道教师狂风骤雨般的怒气,不仅挫伤学生自尊,也会让自己闷闷不乐,损害身心。所以作为老师,不妨多在印象中搜寻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使自己心平气和,对学生因势利导。我们要宽容那些怒气冲冲的人,因为他尚未懂得做情绪的主人;要包容他的指责,因为我们知道明天的他会改变,重新变得冷静!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受益的是学生、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自己,所以力争做一个训练有素的教师吧,学会用冷处理的方法保持泰然自若,使学生心悦诚服。

五、批评要适度,善于掌握正确的“度”

世间万物皆有度,不能多跨一步,不然就会跨入师生相互仇视得“雷池”。批评是一种技艺,作为持有人的教师一定娴熟掌握这门技艺的诀窍,做到进退有度班主任批评学生力求做到严和宽、爱和惩、轻和重、疏和密的有机结合,如果蜻蜓点水,无关痛痒,则不足以教育学生;如果批评过重,伤及自尊,则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要就事论事,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揪着同一个问题不放,苦口婆心地劝诫,结果换来的往往时学生的无动于衷和麻木漠然,甚至产生反抗心理和行为。

案例五:

数学课时,李同学问同桌有没有黑笔,同桌小声说只有一支,这无心的一句对话恰巧被经过走廊的班主任王老师听见了。李同学平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所以王老师马上想到了李同学上次犯错误是因为与同学发生口角后辱骂同学,再上次犯错误是因为在寝室不服从宿管阿姨的管理,再再上次犯错误是因为......王老师这样一想,吓得心惊肉跳,觉得再不好好教育,王老师就要“毁人不倦”了,所以一下课,李同学就被王老师带到了办公室,批评从上课说话联系到上一次的问题,再上一次的错误,再再上次的违纪……在苦口婆心地谈了将近一个小时后,王老师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仍在大谈特谈纪律的重要性、学生的义务和父母的期望,李同学终于忍不住了:“老师,您批评了我今天犯的错误,又列了我一堆的不足,您不累吗?我不就小声问了一句几点了吗,你有必要讲这么多吗?您爱怎么处分就怎么处分吧!”扔下这句话,李同学扬长而去,留下了张口结舌的王老师。

分析:

作为老师,都不希望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所以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老师就像不停地在孙悟空旁边念紧箍咒的唐僧一样,不停地炒冷饭,把学生的新账老账加起来算个没完没了,希望他们能够能深刻反省、痛改前非,痛定思痛,避免错误再次发生。然而,这样一厢情愿的做法,完全无视学生的感受,反而让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不是以前的错误吗,怎么现在还追究?老师有完没完,老是喜欢挖陈年旧事,我当时年纪小才犯这种错误,我现在都几岁了,怎么可能再去做这种错事!老师记得我这么多缺点,肯定是对我有意见……其实,批评需要点到为止,留下空白,让学生有自己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学生有错误,班主任最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可以分层次、分阶段进一步批评教育,千万不要鹦鹉学舌,重复老调,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你对他犯的错误穷追不舍,厭烦反抗心理也会随之减退。

中职生处于敏感的青春期,生活环境各异导致了性格各异,作为班主任,相对于表扬来说,批评是更难以掌握的一门艺术。唯有用心体会,诚心包容,才能春风化雨,滋润心田,让批评成为顺耳的忠言,让批评成为甜蜜的良药!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当代世界出版社,1995,(25).

[2]余华琳.让忠言不逆耳——浅谈教师批评的艺术[J].新课程学习,2013,8(5).

[3]王冬丽.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艺术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12).

[4]顾莉洁.浅谈班主任批评的艺术[J].现代企业教育,2013,28(11).

[5]陈华.浅谈如何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2(18).

猜你喜欢

适度花式中职班主任
花式比心
花式调皮之小林篇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中职班主任班风建设的大掌控和微管理
彩票市场需求调控探析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家居服新颜花式宅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