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黎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2020-06-01王亚莉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黎族苗族海南

王亚莉

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既是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明确战略定位、提升产品品质、夯实人才基础、拓宽营销渠道以及实现民族地区的全域旅游5个方面阐述了海南黎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

引言

2018年3月,文化与旅游部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开启了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首先,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有利于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有效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其次,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的综合素养也在不断提升,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已不仅限于简单的观光体验,更加注重文化感知。

一、海南黎苗文化的内涵

黎苗文化是黎苗地区巨大的无形资产,是承载黎苗民族千百年发展变迁的见证,是黎苗民族赖以生存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首先,地域性决定了黎苗文化性格的特立独行极不易被复制;其次,民族地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口相传,耳濡目染以及师徒传承的方式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同时体现出生活化和叙事性,这也是研究民族历史的重要依据。

(一)海南黎苗属地文化

海南黎苗族,是海南省人数最多、历史悠久的两支少数民族族群。黎族是海南省的原住居民,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中西部,主要聚居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县、东方市和五指山市等,现有人口数为149多万人,分为“侾(哈)”“岐(杞)”“美孚”“润(本地)”“赛(加茂)”5个支系。海南苗族现有人口8万多人,居海南少数民族人口第二位,多为明代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迁徙而来,主要分布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1.建筑文化

海南岛中部地区的热带山地文化和黎苗族同胞特殊的居住以及婚俗文化造就了其独有的建筑形式。位于海南岛中南部地区的苗族同胞早期过着“一年一砍山,几年一搬家”的山地游牧生活,以种植山栏稻为生。吊脚楼则是依据山坡的特点,在斜坡处开二级台阶作为地基,前台撑住吊脚,上层用来住宿,下层用来储藏和饲养家禽,具有通风防潮效果。海南黎族地区特色建筑以船型屋最常见。外表因酷似倒扣的船只得名,又分为高架船型屋和低架船型屋,用藤条扎架,外面涂泥,拥有抵御台风侵袭、防潮隔热的特殊功用。黎族自古提倡婚恋自由,女孩满15周岁由父兄帮助建造“隆闺”,与普通船型屋相比,“隆闺”面积更小,不设灶,是黎族青年男女从相识到定情的重要场所。船型屋的营造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黎族船型屋保存最完好的自然村落位于东方市白查村,目前保存完整的有81间船型屋。

2.渔猎文化

海南黎苗同胞聚居的中部地区林深叶茂,山路崎岖,在生产力低下、食物短缺的时代,渔猎是黎苗同胞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途径。据海南《地理志》记载,早在2 000多年前的西汉,黎族同胞就已经学会使用弓箭。《中国黎族》一书也提到,黎族同胞在狩猎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多种多样,如尖刀、长矛、弓箭以及设计独特的捕捉器;除了传统的渔网、鱼篓、鱼钩等捕鱼工具之外,还以矛刺鱼,以箭设鱼。在长期的渔猎过程中,黎族同胞依据当地的气候、地形特点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系统化方法,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不断充裕,也随着环保意识不断提升,黎族苗族群众传统的渔猎习俗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二)海南黎苗民族文化

1.“纺、染、织、绣”文化

黎锦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入选的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黎锦技艺的工艺流程分为“纺、染、织、绣”四大工序,取材环保、制作精巧,色彩丰富、图案精美,纺织方式和工具依然延续传统,是黎族文化的活化石。黎锦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织造技艺铭记着黎族先祖的智慧,同时也为我国纺织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手工技艺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黎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黎锦上的图腾和花纹是研究黎族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艺术积淀的重要依据。

2.节庆文化

“三月三”是黎苗族同胞悼念、感恩先祖,向往追求爱情的传统节日,是黎苗同胞生活、娱乐的集中体现。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当天黎,苗族同胞会着节日盛装,带着山栏酒,拿着竹筒饭,对唱山歌、吹奏乐器,相约欢跳竹竿舞,以此祭拜先祖;青年男女則以歌会友,以舞为媒,彼此寻找心动之人;随着时代变迁,“三月三”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大型的传统体育竞技(如拉乌龟和赶狗归坡等)、民族歌舞表演(如黎族打柴舞、舂米舞、面具舞、老古舞以及苗族招龙舞、盘皇舞等)、独具特色黎苗婚俗表演等文化娱乐活动相继上演。

二、海南黎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

(一)明确战略定位

文化旅游资源的本体功能在于其宝贵的文化价值、重要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展示了民族历史演进过程,为民族建筑和文艺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汇聚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务必对黎苗文化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优先的战略原则。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方式主要包括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对于濒临消亡的珍贵文化遗产如龙被等珍贵文物需要通过建立研究保护中心或博物馆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这也是对黎苗文化成果进行记录、收集、保存、陈列的重要途径;如白查村等一些黎苗族同胞聚居,民族文化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应进行整体性村寨景观以及民俗保护;如黎锦织造技艺、双面绣织造技艺等可以通过展示生产过程的方式进行保护,同时可以邀请游客参与织造,真正让游客看到、听到、摸到、吃到、穿到、感受到民族文化。

(二)提升产品品质

1.拓宽产品的广度、深度

一方面,要横向拓宽经营范围和渠道,创新多类目的文化产品,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开展多形式的文化活动,进行多方面的跨领域合作。借助海南岛中西部地区优质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底打造旅游产业、休闲产业和文创产业相结合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纵向延伸文化产业链,利用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衍生产品与服务,探索发展衍生产业,以更好地营造生态文化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多元化的创收渠道,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当下是创意经济的时代,文创产业已然成为当前社会的朝阳产业,文创和旅游相结合逐步成为产业融合、发展、升级的必然结果。黎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既体现了对精湛技艺的追求,也是崇尚自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体现。文创活动将深刻的、抽象的、无形的黎苗文化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现代化的设计方式,使文创产品有形化、具体化、大众化,可以将黎苗文化更好地发展传承,亦可提升黎苗文化的产业化程度,提升旅游收入,营造更好的文化传承环境。

2.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科技延长了文化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重视利用科学技术,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利于旅游经营者取得良好收益。目前,岛内的民俗博物馆展出的物品整体上都是静态形式,游客游览大多走马观花,难以对黎苗民俗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文化展演式旅游产品开发,关键是运用数字化途径收集槟榔谷的非物质文化资料,再通过数字化信息手段还原槟榔谷古朴的文化面貌。首先,展示原始社会时期黎苗村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方式。让游客贴近黎族村民的真实生活。运用VR技术,还原黎族纺织、蜡染、纹面、制陶等现场。也可在潜在游客不便出行时以此作为旅游宣传手段,提升地区的旅游新引力。其次,开通“黎苗旅游APP”,包含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定制、全方位旅游产品的联动以及自主定位、自助讲解等全套线上服务。通过大数据统计了解游客需求,进而提供精准的旅游产品。

(三)夯实人才基础

夯实旅游人才基础主要包含高端人才引进以及本地人才培养。一方面,著力引进国内外的高级专业人才,对片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全面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当地居民的从业水平。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旅游参与度,首先,增加社区居民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当地居民参与,传承和发扬民族特色文化,将会减少游客的好奇心和满意度;其次,分区建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当地居民进行专业培训。与高校合作,加强对旅游文化、旅游服务方面的培训,输送旅游专业人才对当地居民进行帮扶;最后,建立网络平台,让其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旅游知识,学习到更多吸引游客的创新方法,拓宽吸引游客消费的渠道。

(四)拓宽营销渠道

海南岛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旅游产品深入人心,但是登岛游客多为度假游客,沙滩、阳光、海水已然成为海南旅游的名片,游客对岛内文化旅游资源知之甚少。旅游业是典型的信息依赖性产业,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手段提升海南黎苗文化旅游的品牌知名度。一方面,传统媒体(如广告、宣传片、新闻报道等)持续不断地关注黎苗文化,客观上持续提高黎苗文化旅游区的知名度,使黎苗文化更多地被人们所认识、了解;另一方面,自媒体(如公众号、直播平台等)拓宽了文化传播的广度,借助旅游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互联网营销手段来增强游客对海南黎苗文化旅游的印象。

(五)实现岛内黎苗地区全域旅游开发

全域旅游强调不再把精力放在单一景区或景点,而是全面系统化的统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实现资源有机整合,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海南黎苗族主要分布在拥有众多优质自然旅游资源的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山体旅游资源,五指山是全岛最高峰,保亭的七仙岭、琼中的鹦歌岭、百花岭等都温度宜人,风景秀丽;海南中部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是昌化江、南渡江等河流的发源地,拥有五指山大峡谷水域、红河谷水域,保亭的七仙岭水域、琼中的白鹭湖水域等可以开展划水、漂流、垂钓等旅游项目。除此之外,还拥有极具观赏性的五指山溶洞、保亭仙安溶洞、琼中百花岭溶洞;兼具旅游和农业价值的牙胡梯田、什运梯田、龙胜梯田等。而目前景区之间还处于各自发展的境地,政府应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整合资源,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一直以来,海南岛被认为是国内自然旅游资源的沃土、人文旅游资源的瘠田,海南岛的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该重点突出“中国最美黎苗村寨”与“中国最美阳光沙滩”的主题旅游形象,以点带面,带动海南岛全域旅游业的旅游业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旅游与民航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黎族苗族海南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为海南停留
苗族民歌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