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教师教育实习的训练课观摩组织形式研究

2020-06-01朱立新张元锋关吉臣

体育教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训练课教育实习组织形式

朱立新 张元锋 关吉臣

摘  要:为了较好地适应学生教育教学实习活动,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结合运动训练学理论原理,选取训练课为观摩内容。由于观摩在课程计划中所占比例有限,大多数观摩活动准备不足,只是到运动场馆简单走一遭,并无法实现活动设置的初衷。本文将观摩活动归为两种形式,系统地分析整理了每种形式的特点、应用范围、各自的注意事项,以利于指导观摩活动,并取得应有的效果,为运动训练课程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实习;训练课;观摩活动;组织形式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行为的科学,是体育学科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并成为许多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它也成为拥有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志向的学生们(准教师)必修的课程[1]。体育教育实习是成为一名体育教师的必需的实训环节,训练课是训练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最直接体现,能够为将来教学训练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获取第一手材料至关重要,组织观摩训练课是一种常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2]。观摩课程中的组织形式指的是实施过程中按计划、目标组合队伍的构成方式,主要分为个人观摩与集体观摩两种模式。

一、个人观摩

(一)形式特点

个人观摩通常是个体行为,可以是研究需要,某些环节或阶段需要获取直接经验,也可以是依据个人兴趣爱好对比赛或训练的整体研究,实施前并不需要完整的思路,完成后另对结果进行整理与总结。

(二)适宜观摩的内容

战术训练与实施:教练员布置战术以及中间暂停重新布置,容易近距离聆听,特别是通过快速分析讨论后,队员场上执行力、组织状态等容易直接洞悉。

体能训练过程: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观摩时可向教练员事先了解训练周期、阶段,还可以参阅教练员的训练计划,近距离观察、了解运动员练习反应,结合访谈了解运动员心理状态等。

技能表现:不建议技能研究采用个人观摩,开放性技能就更不适合。由于技术实施中,动作完成时间通常较快,技术结构要素又比较多,在观察一个动作时,经常会顾此失彼,借助器械或做统计就更难以实施了。

(三)实施阶段

如果学习阶段或研究过程需观摩,要找准观察点、观察时机。最好采用“总—分—总”思路,首先带着研究课题,再将课题分成环节,最后再将环节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在一起[3]。

1.技术观摩

每次课可以重点观察某一名运动员或者该名运动员的一个动作环节。

一节篮球训练课,对后卫队员进行观察,一般看其助攻数、失误数、协防数、犯规数、造犯规数、篮板数、得分数、抢断数等,对结果的整理,会发现他是一个什么风格的后卫,组织型还是攻击型、防守能力如何、大局观如何,得到的是对于他的整体评价。

同样是这节篮球训练课,另一名观摩者观察的也是这名运动员,他考察的是技术细节,仅仅看他的传球,就可以忽略其他的表现。除助攻数与失误数的传统统计外,看的是传球的手法运用,直传还是击地,突分还是掩护传切,非常规传球如背后、空接、胯下等手法运用。

做这种观摩,实施前做好记录表格,对其细节表现进行赋值统计,如每个手法分成五档分别为5分,最后求其平均分,得出对该名运动员这一技术的评价。

2.战术观摩

重点考察某一种或某一类战术的实施,如只观察进攻或只是防守,只观察后卫或只是中锋,只观察领先一方或落后一方等。

一场足球比赛,阵型是4—4—2、3—5—2还是4—5—1,进攻时如何推进,长传冲掉还是两翼齐飞,全攻全守还是防守反击,发起点在哪里,是控制中场层层渗透,还是拉开空间下底传中中路跟进;防守时如何收缩,是区域联防还是重点盯防,中后卫出击时哪一侧补防,协防出现空当后如何填补。同样做好记录准备,简单记录并做出评价,如此会发现运动队的技术风格、战术素养等。而对某名运动员的观察,得出的却是他的战术意识、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大局观以及战术体系中的作用。

3.体能训练观摩

体能主要的外在表现为身体素质,运动中主要表达方式为速度、力量、耐力,无论哪种表达形式,训练中方法与手段的采用、负荷的安排是最重要的环节。

方法与手段的采用:途径与办法是训练思路,大同小异,提示观摩者对方法研究需要时间,短时间没有区别。身体练习采用要看能否支撑训练方法,能否产生适应性变化,能否有利于运动员正常健康发展需要,并且能否及时改变,便于多角度地刺激机体以适应训练需要。

负荷的安排:负荷安排首先理解负荷构成,即负荷量、强度以及间歇。训练中结合训练任务观察负荷量与强度及间歇是否合适,间歇时间采用最好的观摩方式是深入现场,查看运动员练习前后脉搏,观察运动员练习后身体反应、脈搏恢复情况,记录练习组数、次数[4]。同时要连续观摩以分析负荷安排的合理性以及负荷后效的表现。

二、集体观摩

(一)形式特点

集体观摩通常是有组织的,并且有事先规定的任务,即使是自由观摩结束之后也会将各自的感想进行描述,这本身也是一种无形的任务。它的效率较高,但通常最终的结果是集体的智慧与思想,在归纳总结的环节上缺少思维过程的完整性与价值观的统一性。

(二)适宜观摩的内容

根据集体观摩的特点,在观摩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课题、作业,进行有计划的实施。

技术观摩:可以根据任务再细分小组,每组独立工作,最后将结果进行筛选与对比,这样也会更客观、全面地进行分析。

战术观摩:可以同时分析战术行为表现。如同时观察防守、进攻,更重要的是有观察攻守转换的,类似于成功率这类可用数据表述的战术实施,操作起来极为方便。

体能训练:观摩便于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运动员的相同训练过程进行观察,有利于横向比较相同负荷情况下运动员的不同反应。

(三) 实施阶段

集体观摩通常是有计划的短期行为,不适宜长期应用,同时多人进入训练或比赛现场也会影响到比赛或训练的正常进行。

由于小组人员数量足够,对技术各构成环节可以同时进行并各有侧重,各司其职,这样就可以通过一次观摩较全面掌握技术整体表现。

1.技术观摩

一节篮球训练课,分成两个大组,每组观察一个队,每大组再分五个小组分别负责1~5号位队员,每个小组再分若干组,分别就其不同环节表现进行观察统计,如果人员足够多,还可以再分组,有针对性地测重某个人,然后就可以按照个人观摩的实施办法展开了。

2.战术观摩

一场足球比赛,同样分成两个大组,每组负责一个队,同时观察进攻、防守,另有观察各个位置队员的小组,除了观察到他在集体战术中的表现,个人的战术特点也能清晰地观察到,同时随着场上比分的变化,双方教练员采取什么样的改变,包括场上队员的表现都能够发现,因此通过集体观摩最后汇总得到的信息,全面地反映一支队伍的战术执行力,教练员的战术指导思想,队员们的战术意识、战术行为的表现等多方面的因素。

3.体能观摩

对一名队员进行观察时分成小组,分别观察他完成动作的质量,动作是否到位,节奏是否稳定,以及命中率、失误率,跑动是否积极,身体姿态是否变形,间歇结束后心率指数回落状况,借以反映队员是否适应测练方法、手段、负荷。对整个队伍观察,也可以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人,再细分成各种指标观察组,最后得出全队的体能训练状况,并且还可以对不同队员进行同步比较。

总之,集体观摩是一个完整事件,实施之后可能很快就会有观摩的结果,通常是以完成觀摩作业的形式作为结束,一般是以个人或小组按事先布置的任务进行总结[5]。

三、两种形式的选择

采用哪种观摩方式当然与课程的安排有关,在常规的教学时段中通常是在教师组织下统一进行,这种观摩就会采用集体形式。但是对于这门学科教学与学习特点,课外观摩更有必要,绝大部分观摩都发生在课外。

(一)各自优势的体现

个人观摩由于参与的人数少,所以比较容易选择合适的观摩角度与位置,尤其现场观摩比赛时,对观众基本不产生影响。个人观摩最后总结时,无论是分阶段还是对过程总体观察,最终的结果统计与结论的总结都是由一个人完成的,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较好地反映了研究者的总体设计[5]。

集体观摩通常会有行动的负责人,统一协调与管理相关事宜,如联络运动队、与场馆沟通,包括队伍集散等。一般情况下负责人有群众基础、威望较高,这样与观摩场馆有事先的沟通,有利于观摩的开展。

(二)细分观察环节

时间的影响:个人观摩可以长期进行,一方面目的明确,另外也方便纵向跟踪,同时长时间接触也容易与运动员产生感情,更容易得到真实的信息与心理状况的反应。集体观摩不适宜长期进行,因为队伍组成中,每个成员有各自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另外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因此很难长期接续。

任务的影响:如果观摩时间出现在竞赛组织、运动队管理或者一些社会学相关课程上,通常采用集体形式,因为这是对于整个过程的宏观掌控,所以每个人观摩之后都有自己的感悟,同时观摩的角度也会全面,回来后能够集中讨论,效果就会更明显。而采用个人观摩就会顾此失彼,得到的信息也会很分散。

(三)实践中兼容并蓄

个人观摩与集体观摩只是在组织形式上有所不同,并不是互相抵触的存在,在操作过程以及实施特点上是没有差别的,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是完全可以兼容并存的,而且效果更好。

个人观摩中,可以邀请伙伴共同参与,尤其是技术细节、战术细节的数据统计中更是必要的,只不过最后由观摩主体一个人来汇总。集体观摩也可以细分成小组或者个人,只不过统计结果是对某一环节的总结,最后由集体观摩的组织者再进行汇总。

四、结语

教育实习中,观摩是获取第一手感性材料的重要途径,按需求对观摩进行组织分类,再对每一种形式进行相应梳理,使学生们在实施前做好相应准备,实施中避免一些不合适的操作,能在有限的观摩时段中顺利地完成任务,有效地获得预想的效果与必要的信息。

因此在实训应用中,尤其运动训练学这类课程中掌握各种观摩的组织形式有利于课程的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广泛融合与拓展,更有利于准教师们顺利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也充分地体现了运动训练学理论指导实践的鲜明的学科特征。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15-20.

[2]季浏,胡增荦.体育教学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1-133.

[3]方关军.论观摩课的价值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9:3-5.

[4]吕宪军,王延玲.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J].教学理论实践,2014(34)26:47-49.

[5]王有升,兰玉萍.同伴学习中教学相长[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2:62-68.

基金项目:研究生“运动训练”融合课程构建(编号:SJGY20170196)。

猜你喜欢

训练课教育实习组织形式
被偷听的训练课
思维策略训练课与语文学科教学课的结合
实习教师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实习日记在师范生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旅游科普活动与旅游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初探
对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实习改革的建议
让训练课独好
构建完整作文教学体系,走出作文教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