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休洋警官,做大山里的扶贫志愿者

2020-06-01沉潜

莫愁·时代人物 2020年6期
关键词:刘三姐百香果志愿者

沉潜

尼可给百香果打药

卢森堡退休警官汉森·尼可·勒内偶然看了电影《刘三姐》,便爱上刘三姐的故乡。他在无意间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便深入农村志愿脱贫。在广西宜州刘三姐镇乍洞村,与其说尼可是在扶贫,不如说他是在汗水中找到心安。心安即是归处,他乡终成故乡。

闻歌定居广西宜州

尼可曾是卢森堡杜德兰杰镇的一名警官。2013年,53岁的他因一次意外,身体受伤,提前退休。此后,他开始心心念念地计划环球旅行。从卢森堡出发,他先后饱览非洲、美洲、亚洲众多国家的自然风光。中国是他旅行计划的最后一站,原本打算看看北京就打道回府,可到了中国,他一发不可收拾,从北到南游遍了大半个中国。

在广西南宁时,导游向尼可推荐了电影《刘三姐》。尽管一句中文都不懂,他还是被“歌仙”刘三姐那好比春江水的山歌打动。听说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是刘三姐的家乡,他决定去看看。

被连绵起伏青山环绕着的宜州,美丽、清新。潺潺小溪从山间流过,翠竹倒影水中。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令他着迷。回国后,他卖掉房车,在宜州买房,过起了钓鱼、遛狗、喝咖啡的慢生活。

2018年3月,尼可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则征集乡村志愿者的消息。在宜州生活5年之久的他,自告奋勇地报名。发布这则消息的人,是宜州区刘三姐镇乍洞村书记谢万举。谢万举原本在宜州区文广新体局工作,后被抽调到乍洞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谢万举计划带领贫困群众种植40亩百香果,正逢播种期,可村里青壮年都在外打工,严重缺乏劳动力。于是,谢万举利用互联网征集志愿者,帮忙给百香果打桩、搭架。

3月31日,尼可背着照相机在约定地点登车,前往位于云贵高原南麓的乍洞村。虽然道路越走越曲折,但风景秀美,兴奋不已的尼可拍个不停。抵达乍洞村后,村民贫穷得超出尼可想象。土砖堆起的房子里没有像样物件,家具由旧木板拼搭而成,更没有冲水式卫生间,尼可心里不是滋味。得知谢万举的工作就是让村民富裕起来,尼可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义。

助力当地脱贫

当天工作结束后,尼可找到谢万举,利用翻译软件询问:“我是否可以加入你的工作?”谢万举笑了笑,问道:“没有任何报酬,你愿意吗?”尼可回复说:“好的,以后你就是我的老板。”此后,只要谢万举到村里,尼可一定会跟着进村。

百香果树苗种下了地,尼可跟着在村里扎了根。从搭果架、挖排水沟到栽苗、剪枝,地里总有尼可忙碌的身影。这些工作,于他而言并不容易,他总是竭尽所能。技术人员来村了,尼可最积极,第一个跑到跟前看示范。虽然听不懂,他会模仿着做。回到宜州市区后,他会上网查询与百香果种植有关的信息。这些寄托农民富裕梦想的百香果,被他亲切地称为“baby(宝贝)”。工作间隙,尼可会自言自语地说:“宝贝,快快生长,早点为村民带来收入。”

2018年夏季的一天,乍洞村迎来一场大暴雨,上洞屯的百香果园被雨水浸泡几个小时,如不及时排水,会導致根部溃烂,颗粒无收。尼可闻讯后,马上跟着谢万举赶到那里,组织十几名村民挖排水沟。尼可干活儿很卖力,村民被他打动了,不禁感叹:“外国人跑这么远帮我们种果,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在村民家吃饭

给百香果搭架

帮助村民收庄稼

经过几个月朝夕相处,尼可和当地村民熟络起来,靠手势或几句简单的汉语就能交流。有时天晚了,尼可会住在村民的泥瓦房里,与当地人一起吃玉米粥、红薯叶等食物,丝毫不觉得日子清苦。

8月是百香果收获的季节,尼可习惯用上衣小心地裹住自己的宝贝,轻手轻脚装进筐里。40亩百香果被京东商城收购,收入是20多万元。看着自己亲手种植的宝贝长大,通过电商渠道进入千家万户,村民由此获得丰厚收入,尼可非常开心。

按理说,这一季的百香果收获后,他的志愿工作也该结束了,可他并没有离开。有人问他大老远过来图什么,尼可说:“我做志愿者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为了遵从内心。我看到村民能挣到钱,就很开心。”

成为刘三姐故乡人

谢万举扶贫任期届满后,申请连任。尼可也跟着谢万举一起,继续走在风尘仆仆的扶贫路上。谢万举的英语不灵,尼可也只会简单的汉语,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沟通,因为想帮助村民脱贫的心是相通的。他们不用翻译软件,靠眼神和手势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扶贫路虽难走,但有了尼可陪伴和支持,谢万举感觉不再孤单。

后饭屯是乍洞村人口最少的一个自然屯,全屯仅5户19人,也是该村唯一不通公路的屯。百香果收获后,得靠村民肩挑马驮,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送出来。

后饭屯的路成了他们的心病。为了考察地形,他们在崎岖山路来回奔波。渴了,就喝点山泉水。谢万举知道尼可爱喝啤酒,尤其是冰啤酒。一天,谢万举看到尼可蹲在泉边喝水时,故作轻松地说:“尼可,村里又欠你一瓶冰啤酒。”尼可开心地说:“泉水就是天然冰啤,再说,要是路修通了,顿顿都能喝上。”尼可把树叶卷成漏斗状,舀了一点泉水,像喝啤酒那样,品出满足的声音。不过,谢万举心里却有些沉重。

原来,他们考虑让后饭屯整体搬迁、异地安置,可是做了一圈思想工作后,群众故土难离,坚决不同意。对于20户以下的屯,政策没有修建道路的资金支持。这使得修路计划像大山里的白云一样缥缈起来。

谢万举和尼可并不甘心,多方奔走后,筹集到一些资金。加上村民自筹经费,2019年下半年一条2.3公里的砂石路,终于将后饭屯与山外世界联通起来。

尝到甜头的村民,已经学会百香果种植技术。2020年3月,村里的百香果已经种下,不久就会开出白紫色的花朵。除了种植百香果,他们还帮助村里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这片土地恢复生机后,未来有无限可能。

随着村民走上致富路,谢万举和尼可的归期也临近。村里给谢万举和尼可颁发了荣誉村民证书。手捧证书,尼可望着在山坳里洒过汗水的连片百香果园,笑呵呵地说:“我终于成为刘三姐的故乡人了。”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猜你喜欢

刘三姐百香果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志愿者
落叶在跳舞
莫兰迪的夏天
会抒情的灰绿
五月的一抹新绿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刘三姐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