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牢记总书记嘱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6-01徐豪

中国报道 2020年6期
关键词:摘帽木耳贫困人口

徐豪

4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同茶农们亲切交谈。

“陕西地处西部地区,在新时代也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的殷殷嘱托。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在家乡人民的深切期盼中,4月20日,5年又66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三秦大地。从商洛、安康到西安,一路走来,总书记谈生态保护、谈脱贫攻坚、谈疫情防控、谈复工复产、谈恢复社会生活秩序、谈发扬西迁精神、谈继承延安精神,为陕西的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挑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是总书记最牵挂的事。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视察期间,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对脱贫攻坚提出明确要求。5年间,陕西始终把总书记的要求牢记于心,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目前,陕西所有贫困县均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全省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收官战各项任务,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努力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十三五”规划、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至关重要。

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坐落在山窝里,九山半水半分田,曾经是极度贫困村。村民为了过上好生活,将村名改为“金米”,村子的路叫“米汤街”,就是想填饱肚子,不再挨饿。

“一天能采多少斤木耳?”“技术从哪里学习的?”“收入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与村民交谈。

如今,在“两山”理论指引下,金米村选择木耳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通过“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等方式,将所有的木耳大棚和菌包认领到户,带动130户贫困户积极参与木耳产业发展,户均年增收4600元。2017年,金米村实现脱贫摘帽。

这几年,金米村的木耳种植从地栽到智能大棚里的塔栽、吊栽,村民们也从拿锄头刨地转为用智能手机打理木耳种植,山路也从过去羊肠小道变成了硬化车道,就连电商也联到了家门口,陕南几乎每个市县都有电商协会。总书记来到直播平台前,成了“最强带货员”。他强调,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小木耳、大产业,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书记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发展产业就是培育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让老百姓实现持续增收。金米村是陕西脱贫攻坚的缩影。

过去一年,陕西省主动关注市场变化,及时对产业发展和市场变化趋势做出研判,提供决策服务,组织科研、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服务,全程跟踪指导,及时解决扶贫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逐步让扶贫产业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

2019年以来,陜西编制了56个贫困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指导菜单,选聘2.7万名产业指导员,实施特色产业项目1.5万个,确保有劳力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一个稳定增收的产业项目;引导新型经营主体1.4万家参与产业扶贫,稳定带动50多万户贫困户增收。

决战脱贫攻坚,冲刺“最后一公里”

“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4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锦屏社区累计安置搬迁贫困群众1346户4173人。总书记实地察看了社区电子加工厂、毛绒玩具厂、服饰公司产品展示厅,对当地“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给予肯定,勉励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他强调,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非常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

陕西坚持把移民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让生活在偏僻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了功能完善的城镇社区,并通过“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并举,引导群众从农村走向城镇、从一产为主走向发展二三产业、从保守落后走向开放现代,转变生产生活观念和方式。通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全省累计进城入镇安置62万人,城镇安置率达到73%,同步提高全省城镇化率,有力推动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一家毛绒玩具厂。工厂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女工,之前她们住山上,要么外出打工,要么留守照顾家庭,只能选一头。如今搬下山住,既能打工又能照顾家庭。一位女工说她的爱人也在县城里的厂子做工,习近平总书记笑着说:“那你家是双职工了,收入有保证。”

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

对标中央目标任务与“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陕西出台财政、金融、土地、交通、水利、电力、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五个一批”工程,倾力打造以苹果为代表的千亿级果业、以奶山羊为代表的千亿级畜牧业、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千亿级设施农业,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攻克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2018年,实现104.47万贫困人口脱贫、23个贫困县“摘帽”;2019年,实现57.88万贫困人口脱贫、29个贫困县“摘帽”。

贫困县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后,这些地方的脱贫攻坚工作是不是就可以松松气、歇歇脚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脱贫摘帽不是脱贫工作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不仅要“扶上马”,还需要再“送一程”,以巩固提升脱贫质量,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群体。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在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一座茶山,习近平总书记拾级而上,边走边察看茶树的长势。透绿透绿的茶树间有村民在采摘茶叶,片片新翠落入竹篓中。通过“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的循环发展模式,陕西探索出一条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新路。

平利县大贵镇集镇、中坝、儒林堡 3 个社区紧紧依托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搬迁安置 1350 户。摄影 / 王建平

脱贫攻坚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以贫困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着力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陕西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资金投入增长39.3%,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设全部完成,旧宅基地腾退率超过80%。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各级干部勇挑重担,走在前、干在先。自2014年以来,陕西累计向贫困地区选派驻村干部8.6万名,每年3万多名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我对今年全面完成现行指标的脱贫任务是有信心的,我最关心的是后续帮扶问题,能否形成稳定连续的机制。共产党人办事是求真务实的,要真正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處。”“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如期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陕西考察以及作出的部署,无疑为中国如期完成全面脱贫目标注入信心和动力,鼓舞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给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

猜你喜欢

摘帽木耳贫困人口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摘帽“清零”,未来可期
脱贫摘帽是起点不是终点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发力“摘帽后的续航”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发现木耳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