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视野看中国战疫

2020-06-01

中国报道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冠病毒疫情

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式拉响全球最高卫生警报;5月8日,这一“全球最高警戒状态”迎来第100天。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至全球除南极洲以外所有大洲,全球累计确认病例总数已超过490万,死亡人数超过30万。

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流行,从伦敦到纽约,从罗马到东京,从北京到墨尔本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展开了热烈讨论乃至争论:

病毒从何而来?

不同国家疫情应对情势为何如此悬殊?

人类应当从中吸取何种教训?

疫情后的世界将会怎样?

……

由中国报道社解读中国工作室团队倾力打造的纪录片《中国抗疫志》节目深度对话国际前沿学者和抗疫亲历者等等,将人们普遍关注、焦虑、争议的问题一一抛出,以期激发人类面对这场危机时的深刻思考与洞见。截至目前,《中国抗疫志》已陆续在包括欧洲新闻台、俄罗斯金砖电视频道等海外主流电视媒体播出。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获近百位国际知名人士点赞。

《中国报道》本期特别遴选了6位中外学者和一线医务人员,分别从不同视角阐述他们对中国这场战疫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约翰·奥尔森:新冠病毒显然是自然产生的病毒

口述|約翰·奥尔森  现任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教育主任

采访|解读中国工作室

我本人曾从事过冠状病毒研究,比较了解冠状病毒。此前,我读过不少关于非典疫情的资料,也读过一些近期发布的关于新冠病毒的科学文献。我们也在着手写一些文章,目标是向大众普及关于冠状病毒的知识,让他们更准确了解,知道我们正在与什么样的病毒作斗争。

在抗疫过程中,有件事让我很意外、很震撼,那就是中国迅速发现了病毒并完成了病毒基因测序。拿非典病毒来说,非典暴发几个月后,我们才发现了病毒和为病毒基因测序;而艾滋病毒基因测序过程则用了几年时间。如今,从病人发病到获取病毒的基因测序,只用了10天时间。

只要有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就能研发试剂,检验携带病毒的人,而且能快速完成研发、检验和找到治疗或者有助于应对病毒的方法。在我们知道与什么样的病毒抗争之前,无法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一旦有了基因序列,就能快速推进我们对病毒的认知。

纪录片《中国抗疫志》海报,扫描图中二维码可观看完整视频内容。

我们的技术在过去20年取得了巨大进展,特别是在发现病毒类型方面。目前,我们看到研发治疗病毒药品的速度更快,研发疫苗的速度更快。这些进步和技术都将继续发展,通过科学和研究,我们会为下次应对这样的情况做好准备。

我认为,中国采取了很多预防措施,国内态势正在不断变好。但中国之外的形势似乎越来越糟。很多地方要么不具备采取预防措施的基础设施,要么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我们希望其他国家也能控制住疫情。比如,为了采取措施控制病毒,必须限制出行,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当然,企业的日子会很艰难,尤其是饭店,它们在勉强维持。但这种情况会过去,我相信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疫情发生以来,我一直积极跟踪科学界正在发生的事,也关注新闻里发生的事。准确信息很重要。所以,我如果要搜索最新的数字,我会去世界卫生组织和疾控中心网站,把它们当作我主要的信息来源,他们一直公开透明。

我认为,目前的信息已经做到了尽量清晰、准确。当然,等我们两三年后回头看时,我们关于当前的情况会有更准确的信息。在非典暴发之初,需要时间获取数字、汇总信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情况。我认为,现在也是一样,数据是动态的,变化很快。因此,很难知道目前正在发生什么。需要时间汇总信息,但我认为,随着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公开的也越多。

每次疫情暴发时,谣言都很受欢迎,人们喜欢这种阴谋论。但病毒基因测序已经完成,它的进化过程也为人所知,所以,很显然这是自然产生的病毒,自然宿主很可能是蝙蝠,随后传播给了其他生物,具体有哪些生物,目前尚不明确。目前,已经找到了一些可能是中间宿主的生物。这些病毒进化速度很快。在病毒基因测序完成后,进化树是我们首批发布的内容,希望能查找其他可能传播病毒的物种,了解病毒从哪儿来。但显然,它不是人造病毒,是自然产生的病毒。从病毒科的角度看,我们需要密切关注。

新冠病毒当然是全球性问题。上次病毒暴发,如中东呼吸综合征、非典、冠状病毒等,这些都是全球问题。新冠病毒引发担忧是因为它似乎比以往两次暴发的病毒更容易传播。在当今世界,一个人在某个地方感染了病毒,很快就会在全球蔓延,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因此,无论何时,只要出现病原体,我们就要采取预防措施。

但即使穿戴了防护设备,因为要接触大量病人,我们看到很多护士和医生仍然感染了病毒。我向他们深表敬意,感谢这些医务工作者,他们来自全中国各个地方。我看到不少护士剪短头发、离开家人,奔赴疫情暴发的中心,应对疫情。作为一名科学家,我对他们的努力表示赞赏和感谢。

我非常期待能重新回到我们学习中心的使命上,让学生回到实验室,教授他们学习分子生物学。我们会把这次疫情当作教学素材,帮助他们了解技术的现实意义,因为这些技术很有用,对发现和控制病毒的工作很有用。我们将致力于教育下一代学生这些方法,这样他们会为下一次可能出现的疫情做好准备。

伊恩·戈尔丁:中国经济会复苏,全球化仍然会继续发展

口述|伊恩·戈尔丁  牛津大学马丁学院全球化与发展教授

采访|解读中国工作室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打击,会减缓发展速度,但这只是暂时现象。我们会看到经济复苏,事实上,经济发展水平可能更高,因为要追赶疫情期间因隔离和供应链受损而落下的进度。因此,我认为疫情不会影响长期发展趋势。

我认为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是正确的。疫情期间,必须迅速行动,执行强有力的举措控制疫情。疫情传播得很快,因此必须在一开始就竭尽全力阻止疫情传播。疫情暴发时,恰逢中国春节,出行人次达到30亿次,这加剧了疫情传播的复杂度。但中国的隔离措施是正确的,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因为,与不采取这些举措相比,实施这些举措大大减缓了病毒在全球的传播速度,减轻了疫情造成的影响。而疫情给中国经济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损失很大,他们不能和亲人朋友见面,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如果不这样做,中国和世界遭受的损失将会更大。

我们生活在密切联系又错综复杂的全球体系中,目前的情形和2003年非典暴发时不同,当时中国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的3%。而现在,中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比已超过18%。

全球化在世界各国取得了强有力的、巨大的进步,在中国也是如此。这也是中国在过去三四十年里快速发展的原因,中国对外开放,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但全球化和全球社会融合也带来风险,比如刚结束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超大范围传播,还有网络攻击和病毒的超大范围传播,这些是全球化必然带来的副作用和薄弱环节。在我的书中,我把这称为“全球化的蝴蝶缺陷”,联想到可怕的、著名的蝴蝶效应和它导致的混乱。这是缺陷,因为它带来负面结果。唯一的应对方法是通过合作管理风险,通过国家、企业、社区间携手努力,运用技术和管理能力来管理这些风险。这些风险不会消失,它们是流行病复杂性的原因之一。

但全球化的好处也很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管理全球化的负面结果。当然,这些负面结果之一,也是急需管理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问题很突出,是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体快速发展导致的。好的方面是,新兴经济体正在摆脱贫困,坏的方面是气候变化。我们也必须管理流行病、金融不稳定和其他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在全球化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未来的制造业选址。第一是技术,自动化、3D打印会让制造业转向资本成本更低的地方,制造业选择的不是就业机会,而是管理体制。第二是定制化。消费者希望尽快获得产品,个性化的定制,会让制造业离本国更近。第三是政治,国家都希望政客们说他们正在将制造业转回国内。

因此我认为,在富裕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我们会看到制造业回归,可能我们已经看到供应链最碎片化的时刻,但这并不会把工作机会带回国内,制造业回归国内,机器会完成过去由人工完成的工作。因此,我想我们会看到新兴市场在贸易和全球经济中占比不断扩大,当然,因为它们也在快速发展。

我们在亚洲、拉丁美洲或非洲,没有看到反对全球化的情绪。反对全球化是富裕国家出现的情绪,它们因金融危机受害,眼看着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受到挑战。世界其他国家都从全球化中获益,因为全球化带来工作机会,帮助它们摆脱贫困,我认为全球化仍然会继续发展。

马丁·雅克:中国和中国人民为全世界做出了贡献

口述|马丁·雅克  剑桥大学的高级研究员

采访|解读中国工作室

中国对很多事情所做出的应对都让人印象深刻。相对来说,问题越严重、挑战越大,中国政府的应对举措就越有效——这很好地说明了中国政治体系的有效性。这丝毫没有让我感到惊讶。我们需要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是在10年以前或更久以前,中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很难研制出应对这种病毒的解药,因为那时候中国的医学科学没有那么发达。显然,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中国在包括医学科学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科技进步,帮助我们应对这一问题,这让我们感到欢欣鼓舞。

中国在10天或是两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成了两家新医院,我认为任何一个稍稍对中国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对此感到特别惊讶。中国的治理体系能够调动各种资源并且能从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做到深谋远虑。作为一个治理体系,这是其强大的优势。它在这些方面大大优于西方的治理体系。

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但肯定是二三十年来最严重的危机。中国人会想方设法应对危机,举全国之力来应对。不会让那些处境相对困难的穷人冲在前面,为国家承担损失。我认为中国政府注重为人民服务,寻求问题解决之道;而且我确信,中国人民相信政府。这样一场可怕的危机激发了中国人民最优秀的品格,它使得人们团结起来并且意识到要为此做出无私的奉献和牺牲。

1月12日,中国科学家发现并向全球科学界提供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中国人不得不想办法对付一个特征完全未知的侵略者。中國政府应对疫情的方式堪称典范:展现了速度的重要性、封城在预防病毒传播方面的关键作用、大规模检测的必要性、追踪和隔离近距离接触者的必要性。

当然我们也应该吸取一些教训。我认为第一点教训就是人类要懂得谦卑,要认识到人类是脆弱的。全世界许多地方的人们每天过日子基本就是应对日常生活琐事,尤其是在那些相对和平的岁月里,基本不会突然出现能够对我们产生大规模威胁的东西。因此,当大家看到一场快速蔓延的疾病时,我们觉得自己科技发达,有能力应对,但我们并没有针对疾病的疫苗。起初我们甚至不知道这场疫病是什么,不知道它的发展轨迹。它提醒我们人类要敬畏自然,因为这样的灾难可以以各种形式重复出现。

第二点是疾病没有国界。尽管疾病发生于某一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向别处蔓延。显然,这次疫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久以后,世界各国都会受其严重影响。因此我认为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将人们团结起来,例如共同研发疫苗,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研制出应对这一疾病的疫苗,并且最终我们一定会研制出疫苗。因此,尽管我们相互之间存在分歧矛盾,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能够达成一致。

我认为第三点教训是,在我看来非常遗憾,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西方对中国进行了某种政治攻击,说中国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我认为中国将在应对全国性和全球性严峻挑战方面为世界各国树立榜样。从长远来看,中国应对疫情的举措将赢得很多赞誉。在中国应对疫情的基础上,其他后来出现疫情的西方国家如果愿意费心去学习了解的话,它们是有机会获取更多关于新冠肺炎知识的。然而西方没有,它们被自己的傲慢和自大蒙蔽了双眼。

何亚非:全世界必须认识到当今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

口述|何亚非  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

采访|解读中国工作室

我没有亲戚在武汉或湖北。但是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非常关注湖北和武汉的情况,我与他们感同身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武汉和湖北的每个人都是我的亲人和朋友。

自从疫情暴发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迅速果断地作出了决定,封锁武汉和湖北,并且在全国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这些举措会带来一些阵痛。它们对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武汉以及湖北的人民。但这些措施是为了保护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尤其是武汉与湖北人民的生命健康。此外,这些举措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不认为这是一场人道主义危机。这是中国必须采取的措施,不仅仅为了中国自身,也是为了整个世界。

我对美国政客们的一些言论也有所耳闻,我认为这是完全不负责任、罔顾事实的言论。首先,我们都知道,从2017年或是更早些时候,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政府正式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战略上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声称中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其次,今年的美国总统竞选已拉开帷幕。在每个大选之年,美国政治家们都会炮轰中国,也就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地指责中国。这对于民主党和共和党来说都是不需要成本的。大家可以想一下,战略竞争对手加上炮轰中国,外加这些美国政客本身对中国抱有的政治偏见,从他们口中说出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很正常。它向我们揭示了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政治手段,我指的是他们自身的政治需求。他们试图以牺牲中国为代价获取更多的选票。这有失公允,也显示出了他们对中国的无知,让人感到可悲。

同时,我们在《纽约时报》和其他一些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上能经常看到一些关于中国社会、中国政治体系以及中国经济等可能崩溃或是将会迅速崩溃的预测。我们以往也听过很多这样类似的报道。但是每一次它们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境。中国在战胜每一次危机和困境后都变得更加强大和坚韧。

3 月 6 日,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护人员护送一名刚做完 CT 检查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上负压救护车。

当然这包括很多原因:一是中国政府,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民为本,在制定政策和确定经济发展的方向时都充分考虑了人民的利益。因此无论西方新闻媒体上出现怎样的预测,我们至少都对这些“预测”持保留态度。

也有很多国外友人认為中国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中国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因为正如我之前所说的那样,中国及时有效地采取这些防疫措施不仅仅是为了中国,也是为了整个世界。我们希望能够控制住疫情,使其无法成为跨越国界向其他国家蔓延的传染病。

我相信中国所做的努力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全力支持。我们的国际友人做出的积极评价表明了国际社会在面对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时能团结一致。我们对此表示非常感谢。我们的感谢也体现在习近平主席与各国元首以及政府首脑之间的几十通电话中。我们收到了来自160个国家表达对我们支持的慰问信,以及成吨的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捐赠物资,包括医疗设备。

当人类社会面临困境与危机时,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其自身有多么强大,都无法单枪匹马应对危机。我们需要达成共识共同应对危机,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我们要为全球性挑战寻求全球性解决方案。我记得英语里有这样一句谚语“团结则存,分裂则亡”。我认为这句谚语同样适用于我们当前面临的疫情。

还有一点我记得非常清楚,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之际,国际社会尤其是各个大国迅速携起手来共同应对这场金融海啸以及接踵而至的经济衰退,我们获得了成功。我们不仅采用了“地球村”这一比喻,还将大家比作同坐在一条大船上的船员。我们要么一起朝着同一方向划桨,要么一起掉进水里。我觉得当前的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唤醒了我们这种同舟共济的精神。我们是一体的,都是生活在唯一适合人类的地球村中的社会成员。

我赞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观点。他说中国的举措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特别是武汉和湖北人民,同时也为其他国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向本国蔓延争取到了充分的时间。我认为他提到了挽救生命是为了向我们强调应对一种新型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重要性,这种威胁指的是可以影响所有国家的传染病。埃博拉的暴发是一个例子,新冠肺炎疫情是另一个例子。

因此,所有国家都必须认识到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

在以前,那当然是战争,它关系到世界和平。我们害怕暴发另一场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的战争。但是现在战争的威胁正在减退,因为不论幸与不幸,我们拥有了核武器。这对于大规模战争而言是一种威慑力量。但遗憾的是,我们如今对于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却掉以轻心,那就是传染病带来的威胁。如果我们没有通力合作及时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它将会比战争带来更多的伤亡。

阿马尔:我只看到同事们争相报名

口述|阿马尔 浙江义乌稠州医院也门籍医生

采访|解读中国工作室

我是阿马尔医生,来自也门。我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20年前我刚高中毕业,被也门政府送到中国学习医药。我先后在山东大学学习中文,在天津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在浙江大学攻读了医学博士学位。

2017年,我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到稠州医院,在这里成立了国际诊所,为到这里求医的外国人提供医疗建议,用国际化方式给他们最好的治疗。

当疫情暴发时,我认为医生更有责任为打赢这场阻击战尽一份力。因此,我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不休假,坚持每天工作,很多人需要有人回应他们的问题,减轻他们对疫情和病毒的恐惧感。我认为这就是我的工作,每天从白天到深夜,我都要接很多电话,收到很多微信消息。问题包括他们的一些症状,对疫情的恐惧,病毒如何传播……也有些人问我,是否要回国。

我告诉他们完全不必担心。实际上,疫情期间,留在中国更安全。如果回国,我想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且还可能会给自己和自己国家带去更多风险。因此,最好是待在中国,听从中国政府的建议。这些朋友听了我的建议都很感激,因为他们见证了而且仍在目睹确诊病例数量下降。

关于病毒和疫情,人们往往因为不了解而恐惧。从疫情暴发之初,朋友们就一直问我,“为什么这个时候你还去医院工作,你应该休假,应该保证安全”;就连我的家人,他们也总给我打电话,让我不要去医院……但我告诉他们,我不害怕,我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见证了中国17年前战胜非典。经过17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更大更强,中国人民掌握的知识更丰富,中国医生应对这类疫情的水平更高,中国政府也积累了更多经验和运用很多技术抗击疫情。因此我对中国在疫情阻击战中获得全胜充满信心。

在新冠肺炎暴发之初,在脸书、推特和世界其他媒体上有很多谣言。人们对未知的东西总是恐惧,因为他们不知道病毒是什么。政府、官方媒体和专家的责任就是打击谣言。我努力在我的推特和脸书上反对这些谣言。比如,我听到有人说,来自中国的货物和产品,里面可能含有病毒,因此不要从中国买东西。但从科学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告诉他们这是错误的,因为病毒不能在物体表面长期存活。人们不应该有这种恐惧,不应当相信这些谣言。就连世卫组织都谴责过这些谣言。

我还看到不少谣言说医护人员是被迫去武汉和湖北抗击疫情。但我要说的是,我看到的是我的同事们争相报名,他们都想第一个去前线。他们主动报名,离开家人,做出了很多牺牲。

世界各地的很多朋友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民能如此团结一致地抗击新冠病毒。为什么政府指令和建议一出台,人们就能迅速落实。可能因为我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我知道,中国人民真的知道什么对他们最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建议其他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人们,包括政府,应当学习中国抗击疫情的方法。

事实上,中国和中国人民在为整个世界战斗。他们做出了很多努力,让全世界震惊。不仅包括他们投入的技术,中国人民的团结,以及全球各国对中国的理解;在10天内建成一座医院,将医疗物资直接集中供应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城市;4万多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和湖北……所有这些努力都让全世界惊叹,我们对此十分感激。

莱东翰:我在中国写了一封“请战书”

口述|莱东翰  贝宁共和国籍留学生

采访|解读中国工作室

我2012年来到中国,目前正在江苏大学攻读骨科硕士学位,未来的计划是在这场疫情结束后攻读博士学位。

2018年,我第一次来进贤县,拜访我在南昌附属医院实习时期认识的朋友胡斌医生,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以后就爱上了它。2019年,我在进贤医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习。

今年我在进贤和同事们一起过年,这个新年我过得很开心。我在1月19日第一次听说了新型冠状病毒,从新闻媒体上了解到这一信息。过完新年以后,我开始了解到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我决定留下来,因为我当初能有机会来中国学习是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我在中国、在南昌的医院、在进贤等地都学到了很多。既然中国人民现在需要帮助,我何不将从中国学来的东西回馈给他们。我是骨科专业的,但是我确定我能帮上一点小忙。这是促使我写下“请战书”的原因。

起初,我负责对病人进行筛查,为那些前来就诊的病人测量体温,登记新的疑似病例。之后,与发热门诊的主治医生一起根据检查结果和病人的CT来进行诊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我并不害怕,因为我相信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工作来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也提供了很多医疗用品以及该疾病的相关信息。

起初情况很复杂,那些第一次从武汉回来或是在武汉有亲戚的人都很害怕自己是否得病。因此,那时候有很多人来我们医院就诊或询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前来就诊的人开始减少。

我记得有一位老奶奶,当时发烧持续了两天。尽管她不是新冠肺炎患者,还是主动前来医院。经过我们检查,确认她没有得新冠肺炎。但她总觉得自己可能得病,还让我们为她所有的家人进行筛查。她说,尽管年纪大了,但她想要保护自己的儿孙们。这让我很感动,从这位女士身上我明白了每个中国人抗击疫情的原因。

我的同事们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他们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见过家人,他们的父母子女都在家里,而他们都在医院,因为我们一旦开始工作就不能回家。我还看到那些穿着防护服進入病房的医护人员,每次他们都要在病房起码待上10个小时才能出来。他们脸上都是口罩的勒痕,汗流浃背,这些都令人感动。

而且早在1月26日,医院里就有4名护士主动请缨驰援湖北武汉。我还看到,不仅在进贤,还有许多中国人都选择放弃自己的舒适生活,前往武汉帮助那里的人民,这些真的都令人感叹。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使得他们从全国各地赶赴武汉和中国政府共同抗击疫情。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也应该感谢中国人民。

起初,我在西方媒体上看到了很多假新闻。但我知道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的疫情。因此他们制造了很多假新闻,造成外界的无端恐慌。但因为我就在抗疫前线,对这一疾病的了解,我知道我们能够控制住疫情,能够战胜疫情。疫情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也不分肤色。欧洲和非洲曾经发生多次疫情,但我们不能将一种病毒冠上某个国家的名字,而是要团结起来,共同抗击疫情。

2014年非洲出现了一种名为埃博拉的传染病。中国是第一个帮助非洲抗击疫情的国家。这些事让我感到,如果这次疫情发生在我的祖国贝宁,中国政府也会首先站出来给予我们支持。

猜你喜欢

新冠病毒疫情
战疫情
感冒病毒大作战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病毒,快滚开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感冒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