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题释疑要贴近学生的思维关键点

2020-05-30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215600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20年4期
关键词:元法直线细节

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215600) 何 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尤其在高三复习课中,解题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各类模拟卷中,很多类似的题目会反复出现,有时却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出现“听得懂、不会做”的现象.有时教师会出现根据已有的经验处理问题,忽略学生真正的困难,导致课堂演变成一言堂.问题年年相似,学生年年不同,解题教学的实效如何,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思维困难,是策略选择的问题还是细节处理不当?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分析疑难所在,在学生的能力成长点上着力,并总结、品味解题经验.

下面笔者以学生遇到的细节疑难为例,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试题呈现

二、过程释疑

师:这道题做的不甚理想,同时也是一道很有价值的题目,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是个很好的角度,这里的换元转化等价吗?a,b∈R+如何体现呢?

师:这里的φ是变量吗?

图1

生3:我根据齐次式的特征,可以通过换元实现减元,化为一元函数问题.

师:非常好,除了观察次数这一角度,还有没有其他地方出现平方加平方这样的特征?

生4:我看它跟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比较接近,想构造试试看.

图2

师:抓住几何意义去看,几乎不用动笔算.看来思维的长度越长,解题的长度就越小啊.在形的结构下,还有出现平方式的地方吗?

图3

至此,笔者引导学生综合多种解法,端点的取舍关键在于变量范围的跟踪与传递.而式子的结构特点是决定公式选取的关键,例如齐次式是换元、减元的信号.

变式练习:(2019江苏高考热身AB卷)已知正数x,y,z满足x2+y2+z2=1,则3xy+yz的最大值为.

三、教学启示

1.解题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识别问题,促进方法联想的有效性

高三教学虽是以复习为主,但学生只具备了基础知识,在变化的问题情景中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关键在于对问题特征的细化分析,即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你能从中联想到什么?善于解题的人,要多观察问题中出现的结构特征,比如定义、定理、公式的“型”,从整体上、本质上感知这些数学元素“长什么样子”,这是进行合理联想的基础.引导学生将现有的问题与已有的某些知识进行对比,从共性中提炼本质,区分核心主干与细枝末节,让学生真正识别问题,促进联想合理、自然、有效.

2.解题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总结易错点,从细节处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以该题为例,它的解法很多,主要用到了三角换元法、齐次式减元法、构造直线法、构造向量法、柯西不等式等.无论是采取哪种方法,实现问题的等价转化是成功的前提.学生们错误多写成(0,5],难点在于左端点的范围,主要是对已知条件a,b∈R+的忽略.如在三角换元法中,限定了角φ的范围,在构造直线法中,限定了直线l:2ax+by=0变动的区域等等.反思这些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经验,知道解题的切入点是什么,运算的细节难点如何突破.解题中一个小的细节不注意,常常导致“行百步者半九十”,这恰恰是学生真正发生的学习难点,所以应精心分析总结学生的易错点,舍得在教学上花时间,从而减少“反复讲反复错”的现象.

3.解题教学应注重发挥题目的内蕴功能,在数学审美中实现思想升华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个题目解完,回过头再审视时,可以让学生谈谈收获,谈谈感觉最妙的地方,在平时纠错中形成反思、品评的习惯.教师在解题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回顾解题的策略与方法,让学生产生新奇感、产生美感,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在解决当前问题中对知识再梳理、再联通、再创造,实现从具体问题到一般问题的思辨,从方法技巧到数学思想的升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以及追求真理的内在动力.

猜你喜欢

元法直线细节
换元法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用换元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画直线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画直线
细节取胜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带入消元法
换元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你喜欢直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