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020-05-30江燕滨福建省龙海市石码畜牧兽医站福建龙海363100

福建畜牧兽医 2020年2期
关键词:杂种产仔数母猪

江燕滨 福建省龙海市石码畜牧兽医站 福建龙海 363100

对中国而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猪一直以来位居六畜之首,而我国的养猪历史源远流长。世界消费的主要肉类之一就是猪肉,目前猪肉消费占全球肉类总产量的38%~40%,其中我国的猪肉产量占比67%[1],所以,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和猪肉的稳定供应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最为关键的因素,则是母猪的繁殖性能,而窝产总仔数和健仔数等是反映其繁殖能力的重要指标。影响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其中,由于母猪的遗传力较低,遗传因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就比较小[2]。因此,胎次、季节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关于母猪胎次方面的研究数不胜数,究其热衷探讨研究的原因在于,胎次增加则产仔数也随之增加,当到达某一胎次后产仔数则逐步下降。因此,控制适当的胎次结构对猪群的生产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这对畜禽养殖业也有重要的影响,而母猪繁殖性能与环境温度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探讨季节温度方面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某猪场的生产繁殖记录,进一步探究胎次、配种季节与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性能之间的联系。因此,笔者选择福建省某猪场976头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的繁殖记录,对其窝产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以及怀孕天数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得出对于胎次、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论断,以供养猪场就选育、配种、产仔等工作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福建省某猪场976头长大二元杂种母猪1年所产2 020窝的繁殖记录。1.2 分组方法 统计长大二元杂种母猪胎次(1~9胎)、怀孕天数,按照胎次、配种季节对母猪窝产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以及死胎数进行分组分析。其中,每个胎次设为1组,共9组;季节由月份划分为冬季(12月~次年2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共4组。

1.3 统计方法 将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整理挑选,再用SPSS 17.0中的Anov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多重比较,统计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1可知,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的怀孕天数在第9胎次达到最多,为117.5 d;第7胎次最短,为115.63 d;第9胎次除与第3胎次、第8胎次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各胎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产健仔数以第2胎次最高,为11.17±0.40头/窝;第9胎次最少,为10.25±0.85头/窝;第2胎次与第7胎次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它各胎次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5胎次除与第6胎次、第7胎次、第8胎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外,与其余各胎次间差异不显著(P>0.05)。窝产死胎数在第7胎次最多,为2.47±0.20头/窝;第9胎次最少,为1头/窝;第7胎次除与第2胎次、第5胎次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其余各胎次间差异不显著(P>0.05)。产弱仔数各胎次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产仔数以第9胎次最少,为11.00±1.22头/窝;第5胎次最高,为12.66±0.14头/窝;第5胎次与第7胎次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其余各胎次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表2 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窝产死胎数、总产仔数在不同季节配种下所产生的变化不显著(P>0.05)。其中,秋季配种的怀孕天数最长,而春季最短,夏、秋季配种的怀孕天数均显著高于春、冬季(P<0.05),而春冬季、夏秋季之间的怀孕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秋季配种的健仔数最高,为11.05±0.11头/窝;夏季最低,为10.63±0.12头/窝,秋季配种所产健仔数显著高于夏季配种(P<0.05),与春、冬季配种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冬季配种的窝产弱仔数最低,为1.36±0.06头/窝;而夏季配种则最高,为1.80±0.09头/窝;其中夏季配种的窝产弱仔数与在春季、秋季、冬季三个季节配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3.1 胎次对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随着胎次增加,母猪总产仔数在第3~5胎次之间呈增长趋势,从第6胎次开始下降;二元母猪所产健仔数达到最高峰的是第2胎次,第5胎次次之,第3~5胎次的健仔数随着胎次增加而上升,此后则逐步下降。胎次与母猪繁殖性能方面的研究讨论很多,其中,张力等[3]对长大母猪不同胎次间对总产仔数、健仔数等的影响探讨结果显示,长大母猪在第3~7胎次的成绩比较稳定,在第4~6胎次间的总产仔数和健仔数达到最高;吴华东等[4]研究表明,长大杂种母猪较好的繁殖性能是在第4~6胎次之间;王凤云等[5]研究表明,长白母猪总产仔数第3~6胎次与其余各胎次之间差异显著,同时在第5胎次时,窝产健仔数达到高峰;Schwarz等[6]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窝产健仔数和总产仔数在第1~5胎次间呈正比关系,6胎次后总产仔数和健仔数随之下降。这些均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似。从整体看来,本研究探讨分析得出:长大二元杂种母猪在第2~5胎次的繁殖性能较好。

3.2 配种季节对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秋季进行配种的母猪,不但窝产健仔数最高,而且总产仔数和健仔数均高于在其它三个季节;而在夏季进行配种,其窝产健仔数最低、弱仔数最高。其中影响种猪繁殖性能较大的因素之一是温度。公猪的繁殖力高低对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有显著影响,其中精液品质和射精量是公猪繁殖力的重要指标[7]。然而,高温使公猪体内温度升高,当逾越一定温度值时,会使其睾丸温度上升,则会使精液质量降低,从而导致母猪受胎率下降,窝产健仔数降低[8]。同时,母猪子宫内的温度也会随着外界温度的上升而上升,使受精卵难以发育和附植[9]。所以,在高温下配种会使母猪的受胎率降低,进而导致健仔数下降。低温环境对母猪繁殖功能的影响较低,这可能是由于猪抗寒能力优于耐热能力,此外猪舍中也有相应的保暖措施,因此,母猪繁殖性能在低温条件下影响不大。总之,在不同季节下配种,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的配种成绩必然有出入,因此,要选择最佳的配种季节,以期望得到较好的生产成绩。

4 结 论

长大二元杂种母猪在第2~5胎次的繁殖成绩较为优异,因此,应充分利用优势,建议淘汰6胎以后繁殖性能差的母猪或者老母猪,做好相关选育工作,及时补充优质的后备母猪,使猪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不同季节进行配种,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又要在寒冷季节做好保温措施。

猜你喜欢

杂种产仔数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不同胎次和产仔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及窝产仔数分布研究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盯着一个蚂蚁窝看了半天
猪人工输精产仔数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玉米—大刍草杂种F1籽粒品质杂种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