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美育

2020-05-29张静文

美与时代·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美育重要性

摘  要:美育又被称为美感教育或是审美教育,它使受教育者能够认知、体验、感受、欣赏自然与社会中的美,并且具有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当前,在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实现对学生审美教育的有效推进,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审美素养,已经成为相关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重点考量的问题。通过发现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美育教学的不足,分析和探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美育相结合的路径,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美育。

关键词:美育;艺术设计专业;重要性;高校

一、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美育存在的问题

艺术活动是一种直接的审美活动,它通过对绘画、艺术设计等艺术的观赏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在高校中,艺术类相关专业,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更应该将美育融入其中,在培养学生艺术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目前,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在美育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一)专业性课程比重过大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的美育占比较小,甚至大多数院校由于过分关注就业率,只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将艺术设计专业偏向于技术化。然而,众所周知,“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只有技术的设计并不能称得上好的设计。学生的作图能力的强弱也无法决定其是否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而培养良好的设计审美才是他们在高校中学习的精华部分,不能让作图能力成为考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这一教育形式与对美育理念的浅显理解,造成了多数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时更看重设计的技术方面,而对美育方面则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

(二)教材中設计案例陈旧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所使用的有一部分教材中存在着年代久远、图片质量较差以及案例更新较慢等问题,无法适应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需要。在内容设计上,我们的设计案例大多是选取时间较久、与时代脱节的设计方案。众所周知,设计是发展和更新换代十分迅速的行业,三至五年整个行业的审美趋势就会有大的变动。因此教材上的案例更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和设计趋势,因为学生最直接能接触到的媒介就是教材,在翻阅的过程中会给学生很直观的第一印象。因此设计类学科教材上的滞后会导致学生无法形成最初的、较为正确的个人审美,更会影响之后的设计课程学习。

(三)学生的审美基础薄弱

我国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大学以前的受教育阶段,没有接受过过多的美学教育,而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大多数大学生在刚入校时的审美都停留在大众平均水平,对很多事物没有一套系统的判断标准,在做设计时也不能很好地判别美的设计和丑的设计。而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当中,学生的审美水平直接决定着他们的作品层次,更决定了未来在成为设计师后能否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设计作品,因此提升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审美水平至关重要。

(四)基础美学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不足

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中,除了必要的专业人才外,还需要大量的美育人才。但是在现有的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统计中,美育专业的教师数量较少。大多学校没有设立美育课程,多是由设计类的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缺少专业美育教师系统化的指导,学生也只能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自己去领悟。美育应由专门的美学老师来进行授课,才能起到专业的授课效果。

二、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美育教学的方式

(一)增加对美育教育工作的重视

传统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美育教育方面的落实以及推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和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让学生意识到这些问题,明白作为未来的设计师,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只有培养出审美素质高的设计人才,才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高品质的作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陶冶大众情操,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同时也能刺激国家的经济水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里,应在专业设置上做到有效融合和落实美育进程,提高整个专业对于美育的重视度,每位教师都应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己任。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当中,只有充分重视美育,将其与专业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才能提升,达到为社会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终极目标。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该考虑人的个体差异性,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审美水平的差异,在进行基础教学的同时,应该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不同的引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让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专业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对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进行培养,以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为学生的最低要求,并不断融入审美意识教育。而在审美意识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从结构和形式美的角度入手,同时也应该加入自然美和社会美等要素,从文化视角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提升。

(三)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结合美育的具体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不断完善美育所需的教学条件,为实现专业与美育结合提供有效支持。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优势,提升资源整合意识。结合美育的工作需求,对专业教师队伍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定期展开相应的讲座或是培训,为专业教师提供丰富的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美学教育意识以及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在学生中经常举办美学类作品展览,或是专业型比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专业能力。

(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定期更新设计案例

美育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级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第一层是基础美的感知能力的培养;第二层是学生美的鉴赏能力培养;第三层是美的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第四层是追求高尚的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设计类课程教学当中,老师们应对每门课程的审美要素进行充分挖掘,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通过一些优秀的设计案例吸取其中优秀的审美元素以及设计方式来进行相应的学习。例如,在设计类基础课程三大构成当中,对于一些专业词语进行解释时可配合优秀的著名案例进行说明;在解释一些专业性的词语时,可以引入一些设计案例进行说明,如故宫、凡尔赛宫前的绿地等,让学生对这些词语能够有更直观的感受,同时增加专业知识的储备。在一些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当中,例如办公空间设计或是酒店空间设计,应搜索最新或者经典的案例进行剖析说明。指出案例当中的美的部分或是小的设计元素当中蕴含的美学知识,让学生不仅知道这个作品美,更知道作品美在何处,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称作是美的设计,在之后学生自己的设计过程中能够对这些知识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结语

对于高校教师教学来说,美育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以及设计实践上的引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水平。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中,应不断提升整个专业对于美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发展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美学教学体系,将美学教育和专业教学进行有效紧密的结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设计与美学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良好的审美才能成就更好的设计,同时也能提升整体的社会审美水平。因此,加强美学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未来从业技能,同时更能为整个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这才是美学教育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伟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审美教育探究[J].艺术品鉴,2017(11Z):16-17.

[2]吴传景,周丽华,颜文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审美教育刍议[J].职教通讯,2017(17):21-23.

[3]马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的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5(S1):183-184.

作者简介:张静文,硕士,郑州工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美育重要性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美育教师
应用型理念下创意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