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何形态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5-29王慧

美与时代·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再设计实践探索

摘  要: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当下,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寄予了更多、更高的期望。产品造型作为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直接且重要的内容,受到越来越多设计者的关注。几何形态以其简洁的特征在产品造型设计中不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对几何形态再设计进行了深入论述与分析,试图探索出几何形态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与一般规律,为设计者产品造型设计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几何形态;再设计;产品造型;实践探索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既期待产品能够达到良好的实用目的,又想要其兼具个性、艺术性等视觉效果。因而,作为传递产品信息的要素之一的产品形态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它能使产品内在的组织、结构关系等本质因素表现为外在的表象因素,并通过视觉体验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共鸣,增加产品的感性价值,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法国符号学家皮埃尔·杰罗曾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是购买具体的物品,而是追求潮流、青春和成功的象征。”由此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形态在产品造型设计中所透露的魅力。

一、几何形态与产品造型设计

形态大致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自然形态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并自然形成的形态;人工形态是人类用一定的材料、使用各种工具等,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设计制造出的各种形态,它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而抽象形态中又以几何形态为主。

几何形态单纯、简约、明了的特征使其在设计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还是产品设计,对几何形态的探索与研究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如,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利用几何形态间的关系去构建视觉化形象;在服装设计中,通过对几何形态内涵的理解又能够概括出不同的服装样式等;在建筑设计中,不同的几何形态通过切割、穿插、叠加等关系的组织也影响着建筑造型的传达(如图1、图2、图3、图4、图5)。

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几何形态除了对产品的体积感和空间感的表达有着积极的意义外(如图6、图7),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固有特征来获得新的丰富的设计形态。综观世间万物,几乎所有的物象,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可以概括为最基本的几何形态——方形、圆形、三角形、多边形以及由此延展的方体形态、球体形态、椎体形态、柱体形态等三维几何形态,这些几何形态便于学习者对产品造型做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反过来,从几何形态入手,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不断地设计、探索,又可以创造出更加多样的设计形式,为产品造型的丰富性提供更多的可能(如图8)。

本文将围绕几何形态的分析与再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与论述,以期探索出几何形态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与一般规律,提高产品造型设计的能力。

二、几何形态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从整体上来讲,几何形态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可以从对几何形态的分析与再设计角度入手。

在产品造型设计中,一方面,依托几何形态纯粹、简洁的特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并赋予其新的理念,能够为设计创作提供更广的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几何形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加以有目的的组织,能够获得新的设计灵感并产生多样的设计结果(如图9)。

对于三维几何形态来说,可通过挤压、拉伸、切割、叠加、减切、柔化、改变固有比例等方法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创造出新的产品形态(如图10)。

不同的方法依托不同的几何形态做深入的设计构思,能够设计出多样的产品造型。

(一)方体形态

方体形态稳定、规矩。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形态,因其自身特性,往往能够传达出安全、平和、可靠的感觉。同时,也正是由于由方体设计出的产品造型整体感相对比较理性、规整、大大地节省了空间,所以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常被作为首选,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造型的设计中。

在方体形态的基础上,按前面所述方法做深入分析与设计,既可以保持方体的平和特征,又能够创造出富有变化且更加生动的形态。如茶具造型设计(如图11),整体以洛阳鼎为设计元素,先将鼎的造型概括为方体形态,进而运用减切、叠加等手法进行综合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又凸显了文化性与时尚性。壁挂式充电桩的造型设计(如图12)是以京剧脸谱为设计元素,同样也是先将其概括为方体,进而多次运用切割的方法使整体造型既体现方体规整、稳定的特征,又使整体造型的层次变得细腻且丰富。充电宝的造型(如图13)是对方体进行减切、切割、叠加、柔化等方法的综合应用所做的设计,得到的丰富的形态既能满足生动的审美性,又为充电宝的功能做了很好的改良。擦玻璃器的造型(如图14)则是对方体进行挤压、柔化、叠加等综合设计,既具有方体造型平和的特征,同时因为挤压与柔化的同时运用,又显得活泼生动,使人们在使用时也能保持愉悦的心情。这几款不同产品的设计,稳定而又不失变化,整体造型层次丰富,为使用者带来了良好的视觉感受。

(二)柱体形态

柱体分为圆柱体和棱柱体,棱柱体又因棱的数量分为三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八棱柱等,理论上讲,棱的数量越多,越接近圆柱体。

相对而言,圆柱体比较柔和,容易使人产生稳定和踏实的感觉,又因其自身内部空间具有较好的声学特性,外形又有着极好的抓握感,所以常被應用于音响、家具、灯具、杯子、水壶等领域。如美国著名的鬼才设计师Karim·Rashid设计的胡椒粉瓶子(如图15),就是通过对圆柱体进行挤压与抠挖而成型的,整体形态兼具优雅、大方的审美性与便于抓握的实用性。

音响的造型(如图16)主要是对柱体进行了切割、叠加的综合运用,使单一的柱体结构变得更加充实。灯具的造型(如图17)也是以圆柱体形态为基础,运用切割的手法,使一个完整的圆柱体变成两部分,并运用不同的材质进行叠加,从而体现出既整体统一又有细节变化的造型特征。这款垃圾桶(如图18)比较有意思,它是在圆柱体的基础上又切割出了一个小的圆柱体,使简单的“一个体”变成了“两个体”,形成了有对比关系的形态,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

与圆柱体相比,棱柱体则因其具有多面性的特征,能够表达更多的细节、体现不同的功能,也成为了产品设计青睐的造型来源。

Zolt的微型充电器的造型(如图19)就是根据功能与细节的需要对柱体形态的不同面向进行抠挖、叠加进行的设计,同时运用旋转的方式使整体形态稳定而不失生动。图20的台灯造型是以棱柱为基本几何形态,运用添加、改变比例等方法进行的设计;卫浴收纳产品(如图21)的设计则是对棱柱运用了切割的方法,把棱柱分割成了上下两部分,并使其具有了“容器”和“盖子”两个不同的功能。这种按照一定比例,通过切割一个完整的几何形体并使其得到不同形态的造型方法,在设计中也是极其常见的。

无论是圆柱体还是棱柱体,都是产品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在于一个趋于柔和,一个相对硬朗、干脆利索。

(三)球体形态

球体通常是指圆球体,它具有柔美、饱满、圆润的特征。在球体形态基础上进行叠加、切割、减切等形态演变,能够设计出功能与审美兼具的产品造型。如这款智能马桶的设计(如图22)就是对圆球体形态进行切割、添加而得到的新造型。需要注意的是切割的位置。切割位置可参考产品的功能来确定,也就是说,这条线是切在四分之一处,还是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处,或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进行切割。除了要考虑形态的审美性,还要结合产品的功能综合考虑。就像这个马桶,如果切在二分之一处,那么从使用功能来看,就会不舒服。

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对球体基础形态进行再设计的同时,也包括椭圆体和不规则的类似球体。其中,椭圆体在产品造型设计中比较常见,相对于球体来说,更加容易为设计师和受众接受。如创意电动榨汁机(如图23)的造型就是对椭圆体形态进行减切和切割而成的。灭蚊灯的造型(如图24)则是对类似椭圆体进行切割、叠加而成的,造型简洁、时尚。

(四)椎体形态

锥体的轮廓可以概括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同时又带有一定的尖锐感,容易给人的心理造成不适。因而,进行产品设计时通常会削去尖角或直接使其变为台体。和柱体分为圆柱体和棱柱体一样,椎体也分为圆锥体和棱锥体两类。其中,圆锥体具有向上延伸的流畅感与突破感,而棱锥则因具有边角和转折,往往给人一种硬朗与多变之感。对椎体进行改变也常常被用于形态设计中。

立式充电桩造型设计(如图25)是以洛阳博物馆展品白玉杯为创作元素,将其概括为减切后的椎体,从而再进行多次减切、切割、叠加,使一个简单的造型变得生动、细腻。容器造型(如图26)是对圆椎体进行减切,使其成为圆台,并在圆台的基础上斜切、挤压而产生的柔和且丰富的产品造型。台灯造型(如图27)是对锥体进行了多次不同角度的减切后获得的,整体显得硬朗、理性。壁灯造型(图28)设计则仅仅是对棱锥的比例协调后相接完成的,既富有变化又不失统一感。

三、结语

几何形态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不同几何形态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可知几何形态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再造性,对几何形态进行再设计是产品造型的主要手段,目的是能够满足现代人各种功能性与精神性的需求。作为设计者,有必要不断地探求其造型方法与应用价值,努力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实用与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黄穗,汪利.浅析几何学与产品造型设计之关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1):192-194.

[2]黄穗.幾何学与产品造型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1.

[3]吴翔.设计形态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4]任辉.论几何图形的衍变规律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5]易锐.探微现代家具设计中几何形态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1(7):40-41.

作者简介:王慧,硕士,洛阳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再设计实践探索
老字号,新活力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飞行英语实践课程的评价与再设计
废旧木制家具再设计及制作
传统婚庆视觉产品再设计研究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