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新动力和新路径

2020-05-29苏雨

美与时代·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文化自信思想政治工作

摘  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以文化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保方向正确;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基本源泉、以中华优秀文化为精神内核、以优秀外来文化为重要内容,确保内容科学;要构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搭建优秀外来文化吸收借鉴体系、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弘扬践行体系,确保载体有效。

关键词:以文化人;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重要论断,为开展以文化人,积极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坚守根本灵魂,确保以文化人方向性

作为以文化人理念的实践主体,高校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牢牢把握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校不断发展前进。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求高校以文化人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这是高校以文化人的根本灵魂。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必须坚持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以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高地,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从客观的文化思想形态向主观的理想信念转变;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建设发展的实践相结合,不断培育弘扬具有强大向心力、示范力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促使学生在理想信念上认同马克思主义、在价值理念上选择马克思主义、在道德观念归属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必须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虚无主义”“国化虚无主义”“价值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切实增强培养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必须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与文化思潮之间的关系,积极吸纳不同领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努力构建多种文化思潮,综合培养大学生的育人体系。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

大学生作为推动国家和社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应自觉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时代赋予的青春责任和使命。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引领社会文化风尚的价值准则,才能提高综合素质,推动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大学生的价值培养过程,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培育良好的精神风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航标和标尺,切实肩负起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要义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体现着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只有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树人必先立德,立德和树人的过程体现着高校以文化人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价值选择,必须明确正确价值和错误价值之间的区别,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正确、有错误,有先进、有落后,有精华、有糟粕,在以文化人的过程中,正确的、先进的、精华的文化资源和育人方式,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产生积极的、促进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错误的、落后的、糟粕的文化资源和育人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学生误入歧途。以文化人要始终体现文化先进性,这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问题。在国际国内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在多元文化思潮形态的社会环境中,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的先进文化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辨明方向的能力。

二、明確主要内容,保障以文化人科学性

以文化人作为高校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充分认识、科学界定、准确把握以文化人的主要内容,才能有效构建以文化人体系,保障以文化人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一)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基本源泉

建立在准确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着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既是高校以文化人的根本指导,又是以文化人的丰富资源,具有强大的文化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具有生机的、能够自我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机结合,不断形成了独特的、开放的、创新性的文化价值体系和文化价值模式。历史和实践都已经证明,这种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和模式,能够引导和推动形成科学的文化品格、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校践行以文化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自信底气,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思想内涵和重要特点,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并自觉接受其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理应是高校以文化人的宝贵财富。高校开展丰富内容、创新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细、落实、落小,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共识和文化自觉。

(二)以中华优秀文化为精神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基本内容,为以文化人提供了丰富的给养。中国拥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艺术创作等方面有着令世人瞩目的创举,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具体体现在仁爱同和的朴素思想、敬业爱亲的传统美德、团结统一的文化精神等。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90年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而形成的新的文化形式,包含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宗旨意识、不懈的奋斗精神、高尚的自律品格、广泛的支持基础,具体表现为红船精神、中国革命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民族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当代中国精神等,其具有的优秀文化品格时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高校应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以文化人工作中,确保学生形成共同的文化底色,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三)以优秀外来文化为重要内容

优秀外来文化,是指从其他国家和民族传入,或本民族从其他国家和民族引进的优秀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需要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将国外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合理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革开放前,我们接受外来文化时往往存在观望、犹豫、不坚定的心态,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亚洲其他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根源在于始终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化保持强烈警惕,不能积极学习西方优秀文化,不利于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明。改革开放后,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服务的障碍逐渐打破,中国传统文化容纳外来文化的进程大大加快,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优秀内核得到不断充实。新时代,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和我国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我们应该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胸怀,张开双臂自信地迎接外来文化,不断提高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显示度和话语权,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和有益文化模式,为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实力增加丰富内容。

三、构筑基本载体,提升以文化人有效性

《礼记·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仅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丰富的内涵基础,面向学生还需要积极提供教育平台、载体和路径,不断提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效。

(一)构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要将中華优秀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坚持历史与理论相结合、讲故事与讲道理相结合,不断将中华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材;坚持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建立健全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坚持协同育人,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与资源,努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专业课老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员参与的以文化人体系。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体系,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弘扬践行传统道德、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道德风尚。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知识竞赛、演讲辩论等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促使大学生体验中华优秀文化魅力;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深化以文化人实际效果。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新媒体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二)搭建优秀外来文化吸收借鉴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对外来文化要保持理性态度,尊重并维护文化多样性,对外来文化自身的本色、长处、优点,应该加强交流、学习和借鉴,不应排斥或取代;要正确看待文化的差异性,既不能妄自尊大,攻击、贬损其他文化,也不能妄自菲薄、坚持西方中心主义。对外来文化要坚持正确立场,提倡以开放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广泛吸收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时要时刻警惕别有用心的国家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对学生进行“西化”或“分化”,自觉抵制国家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道德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对外来文化要进行科学鉴别,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来文化进行科学鉴别,对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利于高校立德树人、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坚决抵制、严加防范;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畴,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内容,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生机活力。

(三)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弘扬践行体系

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高校应该通过赋予校园建筑和环境更多的文化内涵、整饬校园环境卫生、设立报刊栏和公告栏、改善学生生活环境等途径,为学生营造催人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环境,营造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不断改善学校制度文化,发挥制度在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方面的力量;积极培育大学观念文化,推动形成科学的、正确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风气,不断凝练校风、校训、校园精神,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内容。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打造以科技文化节、寒暑假社会实践、校友返校日、社团活动日、志愿服务日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结合国家重大活动、重要纪念日或重要时事热点,有针对性地组织读书会、书评会、朗诵会、情景剧、歌咏比赛、历史剧、舞台剧、名师名家讲堂等主题文化活动。强化校园媒体建设与管理。发挥校报、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橱窗等传统载体作用,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经验典型宣传、舆论引导监督,不断拓展网络文化育人空间,积极构建网络新媒体覆盖格局,创新文化传播与宣传途径,努力打造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的指向标。创设校园文化传承新场域。要注重新老校区之间的文化传承,不断充实和完善校史馆,发掘校史名人后代、校友、群众团体资源建设校园文化景点,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浓郁以文化人氛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3-6.

[3]新华社.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 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N].人民日报,2017-08-16(01).

[4]刘奕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20):65-68.

[5]李向成.用“以文化人”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27-30.

[6]马宝娟,梁美琪.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04-109.

[7]刘丽红,李学云.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信[J].教育评论,2017(9):94-98.

[8]佟怡.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8):137-140.

作者简介:苏雨,硕士,郑州大学文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文化自信思想政治工作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