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与线条元素在铜版画创作中的应用探究

2020-05-29张如怡

美与时代·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线条色彩应用

摘  要:在艺术文化蓬勃发展的现今,铜版画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介绍铜版画的发展与魅力,并以此为基础,分别阐述色彩与线条在铜版画创作中的应用,以期为其他艺术人员提供参考,从而推动铜版画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色彩;线条;铜版画创作;应用

据考证,铜版画艺术最早起源于600年前的欧洲,以技术形式传入我国,现有两百多年历史。如今,国内创作人逐渐将中华民族特色与西方技艺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艺术特色及审美价值的作品,在海内外广受好评。色彩与线条是铜版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同画种与题材的色彩与线条,表现形式也不同。因此,创作者应根据主题,正确应用色彩与线条,以达到良好的表现效果。

一、铜版画的发展与魅力

(一)铜版画的发展

铜版画是绘画艺术中较为古老的艺术形式,源自欧洲,刚开始主要用于手绘画稿复制,逐渐发展成艺术创造。铜版画可让画面显出充裕效果,采用了飞尘、腐蚀、镂刻等方式,主要产生印痕[1]。乾隆时期曾经下令,为部分具有战功的将领创作相应的铜版画,某些作品仍然流传在各大博物馆中。

(二)铜版画的魅力

国际上将庄严稳重、高尚雅致的铜版画称作高雅艺术画种,吸引了众多艺术大师的加盟,投身于铜版画的创作之中。德国画家丢勒、法国印象画家德加、西班牙艺术家戈雅、荷兰画家伦勃朗等,均留下了十分精致的作品。

铜版画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拥有醇郁的境界和雅致的气氛,像历史一样拥有深邃的表现形式。早期的铜版画艺术是利用刻针直接干刻在版面上,腐蚀处理后蚀刻,可体现出画面明暗层次的飞尘、调和画面美柔汀等,发展至今已有众多技法,大多线条变化丰富,色彩对比强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体现出艺术语言的魅力,也能让观者感受到画家的激情与创作感受[2]。

二、色彩在铜版画中的应用

铜版画技巧众多,美柔汀、飞尘、糖水等技法对于铜版画艺术表现具有重要作用。黑白铜版画更加庄重、精确、优雅,让观者对它的色彩有所忽视。在现代铜版画创作中,越来越多的彩色铜版画出现在人们眼前,为铜版画增加了更多的视觉效果,体现出铜版画丰富多变的艺术表现力。

(一)肌理与色彩融合

铜版画媒材较为坚硬,制作方式也十分多样。不同版种其特点与规律也有所不同。人们应当熟练掌握铜版画媒材的规律特性,为艺术创作奠定基础。铜版画创作过程中,应当注意肌理与色彩的融合,才能真正发挥出铜版画作品丰富的艺术表现力[3]。铜版画创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媒介”的约束,整体画面更加柔和、宁静、协调,基于此,色彩应用不能过多、过杂,否则会降低艺术品质。

铜版画色彩与板材表面肌理、材料性质具有密切联系。艺术家应当将题材、色彩、肌理相结合,以表现画作意境。色彩应用可大胆主观,以提高色彩表现力。如创作者可使用丰富的铜版画肌理以弥补色彩的单调性,以红色蚀线与腐蚀飞尘所构成的画面视觉效果遥相呼应,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此种设计从本质而言属于色与形的重构,色彩感觉受到表层视觉与触觉感受的影响。

版画家在简练物体固有色中,也应当以铜版画特点为依据,组合同类色。可利用前后油墨的薄厚印制能透色的方式,先进行浅色印刷,后进行深色印刷,或利用多版多色、一版多色将色彩混合、并置,擦版过程中可反复叠压不同颜色的油墨,让其交合后能够产生新色彩,即便色彩具有微小的差别,铜板肌理上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增强铜版画表现力

铜版画在应用色彩中存在众多影响因素。同样的版与颜色,其印刷效果也可能不同。印画版的先后顺序、力量、手法、纸张等不同,均会影响色彩表达。而铜版画色彩性主要体现在油墨相互渗透、色彩反复叠压方面,此种激发应用可为版画色彩的表现力提供保障,让其色彩与其他画种不同。彩色铜版画可分为一半多色、多版套色等,熟练使用激发可增强铜版画的艺术表现力。如单色铜版画与套色铜板制版方式相同,仅腐蚀时间存在差异。彩色版颜色浅的色块或形体,需要比单色版腐蚀时间稍长。

铜版画更加注重画家对色彩的主观意识,即画家对色彩的感受与心理体验。部分色彩已经冲破了现有的客观限制。如有组织地进行不同色彩印制,以形成色彩叠加或产生新的形象,视觉效果十分显著。将不同肌理效果与色彩融为一体,有效增加铜版画视觉感受与形态,提高人们对铜版画的审美认知,展现出铜版画柔美与硬朗的结合。彩色铜版画以艺术语言鼓励人们追求更多的色彩变化,以构成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而大胆追求色彩后,材料与技法也应当与时俱进,整体推动铜版画艺术的前进。

三、线条在铜版画中的应用

线条表现力是铜版画艺术创作中以不同画面为依据进行创造发挥。在绘制线的过程中,画家可利用线条粗细、排列疏密等方式对画面整体效果加以控制。铜版画技法多种多样。线在不同技法中的应用方式也较多。不同线的组成将各种思想生动体现在现实中,而各种技法的应用,也可以将其看作线条在铜版画中的不同应用。

(一)干刻技法

在铜版畫中,干刻技法为常见技法。丢勒大师最初就使用干刻技法处理画面线条。干刻技法主要是利用刻刀直接在铜板上绘制,不用对铜板防腐处理,也就是不用腐蚀。干刻技法的特点是铜板与刻刀直接接触,线条绘制会产生毛边效果,且干刻线条与腐蚀线条相比,显得更加有力量。整体版面均采用干刻绘制方式,完成作品后可直接以墨印制,个性十足[4]。干刻技法线条与油墨接触后,会渗透至毛边中,线条也会在刻制中产生细小变化,更加生动自然。此种技巧对画家毅力与基本功要求较高,线条表现十分费力。因此,画家应当加强自身对画面掌控力与造型理解力。如丢勒大师于1952年创作《双手交叉垂下的基督》,线条边缘晕开,充分体现干刻技法的特点。

(二)蚀刻技法

铜版画中蚀刻技法也十分常见,是对铜板先防腐处理,如涂抹沥青在版面上,腐蚀层干燥后,应用型号不同的刻针将防腐层划破以勾勒形象,勾勒形象完成后,浸入到三氯化铁中腐蚀,铜板会向下凹陷,此凹槽可保留油墨,以压印形象在纸上。此种线条绘制方式更易控制,不会由于直接接触金属造成阻力,可实现线条多样化表现。而画家也可利用服饰中线条浸泡的时间决定其深浅。短时间腐蚀,铜板凹陷深度较浅,油墨留存较少,线条也更淡,相反,线条颜色则会加深。此种方式有助于艺术家精细区分线条轻重,一条线也能够实现多层腐蚀,线条层次更加分明,变化多端。但是,此时线条若过于密集,腐蚀中易出现线条相连问题,成为失败之作,需加以注意。

如伦勃朗大师《三棵树》铜版画,便是利用干刻与蚀刻方式绘制而成,两种激发结合让画面层次更加分明,色调过渡也十分自然。蚀刻加入到干刻方式中,线条可控性很高,以不同形式进行物体勾勒,画面也显得更加柔和。

(三)软蜡技法

软蜡技法又可称为软底子技法,主要是在干净的铜板上涂抹软蜡防腐层,然后绘制线条。此种防腐不同于普通防腐,不仅有防腐效果,因为自身材质很软,所以可在表面压制肌理,轻松印制想表现的材质纹络。如软蜡上压一片树叶,掀起后软蜡随之粘起,铜板漏出后腐蚀,可将树叶肌理效果充分展现出来。并且也可在版面上附着纸张,以笔勾勒,掀开纸张后会将灰化痕迹留下,可让画面呈现出更多肌理感与层次感,并利用腐蚀时间控制线条深浅,为画面服务。

(四)雕版技法

雕版技法与干刻技法相似,区别在于雕版技法在表达线条上并不会让铜板产生毛刺。制作风格更加精细,线条干净利落。在制作精致的作品中更为合适。线条表现也可实现多种排列交叉,画面更加丰富饱满。

(五)糖水技法

糖水技法主要是用水适量调和白糖蜂蜜,以此作为颜料在铜板上勾花,防腐层涂完后以开水浇筑,让防腐层脱落,以便腐蝕。此种技法更多应用于特殊肌理效果呈现或画面层次感对叠,与其他技法配合完成制作。此种技法能够将笔触绘画效果留下来,以对叠方式让线条更加灵动。如可用毛笔实施糖水技法,将毛笔运动痕迹留存下来,让画面展现出手绘的生动效果。如奥鲁画家就是以糖水技法制作,展现人物线条,形成极具张力的作品。

(六)美柔汀技法

铜板画制作中,美柔汀技法属于最为精细的制作方式,主要是用刀片或摇点刀硬物在版面上画出十字交叉、平行、米字型线条。线条一定要精致。版面在最后的效果中可将其看作无数线条呈现在纸上。版子完成后是一张黑纸。在黑纸上依据画家想要描绘的形象将轮廓形象体现出来,最后印制。通过此技法,印制出来的画作十分精细,可看作长期油画或素描作品。

四、结语

铜版画制作十分艰难,对于画家基本功、毅力等具有较高要求。而色彩与线条作为铜版画制作中的重要元素,稍有差池,则会毁掉整幅画作。因此,画家应当根据自身想要表达的内容,正确应用色彩与线条,以提高铜版画作品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朱雁兵.铜版画艺术专用纸张生产工艺要求与发展趋势分析[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9(4):27-31.

[2]李南川.浅谈版画的技术在创作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9(4):70.

[3]苏丽娅.浅谈色彩在铜版画创作中的艺术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3(4):87.

[4]范意雪.浅析铜版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41.

作者简介:张如怡,硕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

猜你喜欢

线条色彩应用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神奇的色彩(上)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