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云南数字文旅的创新发展研究

2020-05-29陈映荷闵薇

美与时代·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创新发展云南

陈映荷 闵薇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如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这无疑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旅游是云南的特色与支柱产业,将独具特色的云南文旅产业和数字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越来越成为推动云南数字文旅发展的强劲动力。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民族风俗文化、历史遗迹文化、民族村落文化、特色宗教文化四种类型。云南数字文旅可以通过打造专属数字IP、升级产品供给、建设文旅试点等方面的实践,引导云南数字文旅管理建设走向更为健康合理的发展之路,并对其他城市文旅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云南;数字文旅;民族文化;创新发展

随着数字智慧旅游在我国的逐渐普及,大量关于旅游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数字技术和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应运而生,文化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游客进行决策的关键点。“敦煌数字化”“数字故宫文化遗产”等在文物数字化修复保护和沉浸式体验创新的成功举措,体现数字化正逐渐渗透文旅发展各个层面。旅游是云南的特色与支柱产业,将独具特色的云南文旅产业和数字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越来越成为推动云南数字文旅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创新发展是一个漫长和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因此,本文拟就云南数字文旅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以促进当地数字文旅的发展。

一、云南文旅资源的类型

旅游作为人类社会体验消费经济文化现象,与文化是密不可分并且能够产生多种结合形式的。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云南作为全国旅游大省之一,不仅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而且还保留着大量关于云南文旅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等信息资源,这为云南文化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整合归类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的视角, 把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民族风俗文化、历史遗迹文化、民族村落文化、特色宗教文化四种类型。

(一)民族风俗文化

民族风俗文化指的是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历史和近现代留下来的民俗习惯文化。比如说民族节日,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跳宫节”,傈僳族的“刀杆节”,佤族的“新米节”,苗族的“花山节”等民族节日;歌舞类的有傣族的孔雀舞、戛伴光舞、双面鼓舞,藏族的热巴舞和弦子舞,苗族的锦鸡舞和反排木鼓舞,彝族的花鼓舞、左脚舞、烟盒舞等精彩纷呈的民族歌舞;民族餐饮文化类的有白族的“三道茶”“烤乳扇”“喜洲粑粑”,布依族的“五色花米饭”,哈尼族的“长街宴”,傣族的“香竹饭”和“手抓饭”等特色美食风俗;神话传说和民间文学有彝族的“阿诗玛”,纳西族的“七星披肩”,傣族的“孔雀公主”,白族的“蝴蝶泉”等;民族比赛竞技包括傣族的“划龙舟”,怒族的“过溜索”,傈僳族民间体育竞技“嘟哒哒”等。

(二)历史遗迹文化

历史遗迹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基于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所遗留下的民族智慧成果。在云南元谋县发现元谋猿人的牙齿化石和元谋人遗址,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云南丽江的白沙镇是一座古老而迷人的小镇,具有代表性的白沙壁画以其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络绎不绝的游客进行观赏;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第一条铁路,是原法国殖民者依据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修建,对研究我国铁路发展史具有重大意義;在高山峡谷之间还有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处于地势最高传播文明文化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这条古道不仅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还为民族解放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民族村落文化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其复杂立体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气候条件,各民族为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的需要,对居住的民居村落进行了发明和创造,保留并继承了具有鲜明特色和智慧的民族色彩。比如丽江纳西族和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土掌房、西双版纳傣族和景颇族的干栏式竹楼、彝族发展形成的“一颗印”、大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庭院建筑(如图1)、走马转阁楼、冬暖夏凉的土库房等,这些都是云南少数民族村落文化独一无二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四)宗教特色文化

云南因其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和处于西南边陲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全国宗教类型最多的省份。从外来引入并相互交融的文化形式与云南本土复杂的原始宗教交织为一体,并且和少数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结合为一体,通过日常的节庆活动、绘画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形式体现出来,形成丰富多样的云南宗教特色文化。大致概括为傣历年、开门节、关门节、赶摆等节庆活动;祭祀乐、佛教乐、佛堂乐等宗教音乐;傣族的孔雀舞、阿昌族的白象舞、藏族的跳神法会等宗教舞蹈;崖画、沧源壁画、轴画等宗教绘画;云南汉传佛教的佛塔寺院、道教的宫观、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宗教建筑。

二、云南数字文旅发展需重视的问题

在互联网大潮重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下,新一轮的数字文化旅游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其在国家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云南文旅在进行数字化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文化旅游资源对游客吸引力的问题

云南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与各资源间建立的多样化组合关系,为当地的数字化文旅开发奠定了基础。任何文化旅游资源本身都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但是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却是各异的。结合云南本地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开发条件,对其文旅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依据调查数据结果对数字化开发的云南文旅资源进行排序区分,最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特色数字化文旅景区项目,以提高云南数字文旅在整个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数字化开发与生态协调的问题

实现数字化产业、资源开发、绿色生态三者间的协调统一发展目标,在整个云南数字化文旅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文旅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和生态和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云南有许多将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结合在一起进行开发的高质量旅游尝试案例,同理,将数字化元素巧妙地运用在文旅开发设计中,让人类和生态进行相互影响。除此之外,云南本土文旅资源的数字化开发程度需要在当地生态系统的合理承载力之下,在发展初期,不能产生只是一味追求规模宏大的数字化形式和惊艳的视觉效果而把环境因素抛弃的想法,生态协调和文旅数字化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这样的理念在开发建设大型主题数字文旅项目中应该尤为重视。

(三)云南数字文旅的形式与本质问题

关于文旅资源数字化开发的观念和传统文化学者的观点之间存在着争议,具体表现在文化学者常常对于文旅资源用于数字化开发和利用的商业行为持反对意见,认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改造实际上是大众文化在起主导作用,是为了迎合当下群众的口味来表现当地民族文旅特色,这样的做法只能投射出民族文化的影子,并不能真正地体现文化的本质。然而在文化旅游产业实践中,文旅资源的数字化应用已经迎合了时代发展趋势并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文旅商业文化,这就导致了专家学者和公众在认知观点上发生了分歧的现象。然而在笔者看来,云南民族文化是发展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而文旅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利用是未来文化旅游发展的方向和必经之路。

三、云南数字文旅创新发展开发构想

如何借助数字互联网科技手段来实现云南数字文旅的优质规划发展,这不仅仅是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增长的基础点,同时也是未来文化旅游产业水平整体提升的一个核心点。文化旅游产业一直以来是数字科技运用广泛的领域之一,数字技术和体验创意以及特色文化旅游要素间的结合,培育出了新型的文化旅游产业形式。

(一)打造新型数字文旅IP

这里的IP指的是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IP,拥有文化内涵和外延内容,有一定数量的粉丝群体和知名度的文化产品,流行文化对游客选择目的地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也会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云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大省,可以从挖掘当地民族元素入手,鼓励和吸引当代流行的创作者打造独具云南特色的数字文化作品,创造具有代表性特色符号和元素的文旅专属IP,利用数字技术的手段从文学和艺术设计等领域多方面展现属于云南的记忆,这不仅能彰显出云南旺盛的生命力,还给予其富有特色的性格特点。再者,数字文旅IP可以是所讲述故事的重现,也可以是游戏、影视剧或者民间传说的再现,所以可以基于现有的影视基地和热门景区,鼓励影视剧、综艺节目、流行歌曲短片及游戏等在云南进行取景制作和元素加入,以达到宣传云南特色人文历史和旖旎的自然景色的目的。

(二)优化数字文旅产品供给

丰富数字形式的文旅产品供给,推动数字体验内容创造生产,研发基于云南民族特色文化并体现旅游特征的数字流行文创产品。伴随着互联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发面向游客、政府、企业的数字文旅服务平台系统,大大优化文旅行程在服务、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方面的体验,让大数据真正成为推动云南数字文旅经济发展的关键利器,将文化数字创意和科学技术进行结合,积极鼓励5G、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云南文旅中的应用,促进当地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型产品开发,增强数字类文化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做到把地域特色场景、数字科技和独特历史人文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创新且广受大众喜爱的数字化产业布局和增强文旅体验。

(三)促进数字文旅试点建设

積极总结并借鉴建设数字文旅城市试点、智慧风景名胜文化景区等试点的经验,依托诸如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热门旅游城市;喜洲古镇、大理古城、建水紫陶小镇等文旅特色小镇;云南石林、三江并流、红河哈尼梯田等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按照跨产业、跨领域合作的数字文旅发展要求,推动试点建设单位与数字技术企业、智慧旅游商业平台、高校师生之间的深度合作。可从流行的电竞游戏、文学作品、音乐作品以及其依托平台在线上线下举办的各种比赛和计划着手,利用云南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创意构思,打造建设出深度融合了民族文化精华的数字电竞文化村、数字特色古镇等项目试点,借助流行文化的关注度和流量进行引入,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当地数字文旅试点进行打卡式参与,让游客在新颖而丰富的数字文化体验中得以体会到云南民族传统,从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迸发数字文旅新动能,创造数字文旅新模式。

四、结语

总之,在云南数字化文旅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维持文旅资源开发选址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以及绿色生态协调这三者之间关系的平衡关系。云南数字文旅助益于当下社会的行动主体和日渐进步的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打造专属数字IP、升级产品供给、建设文旅试点等方面的实践,引导云南数字文旅管理建设走向更为健康合理的发展之路,与此同时,云南在数字文旅方面的实践创新对于其他城市同样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窦志萍.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开发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8):108-112.

[2]孙浩然.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桂海论丛,2013(3):110-114.

[3]王睿.云南“旅游+文化IP”蹚出特色产业之路[J].创造,2017(11):63-64.

[4]吴学安.数字经济将引领智慧文旅产业转型[N].中国旅游报,2019-06-03(03).

[5]徐坚,姜鹏,李志英.论云南宗教建筑(群)的可持续性发展[J].城市建筑,2006(7):43-46.

[6]陶犁.论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思想战线,2000(6):78-80.

[7]陈娜,裴沛.昆明市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0):136-138.

[8]周桂英.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0-93.

作者简介:陈映荷,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闵薇,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创新发展云南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