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审计专业硕士教学模式研究

2020-05-29杜永红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杜永红

摘    要:专业学位的特征决定其培养过程应将学术性、职业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广泛推进“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审计专业硕士教学模式,树立以审计“职业性”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设计以“贯穿式”案例为主的多类型审计专硕教学案例,实施“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情境教学”的整合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师生角色转变,提升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审计专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审计专业硕士;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5-0066-03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常常需要审计人员精准地使用专业判断,专业判断贯穿了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乃至审计全过程。审计专业硕士的“职业精神”强调人才培养应当注重审计学科知识与实操的有效结合,明确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必须兼顾审计理论与实务。因此,在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传授基本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根据审计实际情况,善于分析,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专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案例分析来实现。因此,有必要广泛实施 “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以创新审计专业硕士教学模式。

一、审计专业硕士教学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必要性

2015 年5 月7日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进行了重点聚焦,强调了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的重要意义。在加强案例教学方面,明确了案例编写、案例教学、培训交流、案例共享、评价激励等方面的建设目标和工作要求, 明确了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省级教育部门和培养单位的具体职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重点突破的操作指南。审计署也将案例教学作为改进审计培训方式、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有效途径。2013年10月28日,《中国审计报》发表了题为“用好案例教学法,提高审计培训水平”一文,强调“组建内容丰富的审计案例库,建立分层分类的案例教学体系,大力推广案例教学,将其作为审计干部培训的主要教学形式”[1]。

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专业方向大致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政府与公共部门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这些都涉及到了审计实务的诸多领域,要求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知识体系应具有全面性、职业导向性、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情景模拟等,但由于受到教学环境等诸多方面原因的影响,理论教学活动不太适合开展现场研究和情景模拟,因此,在理论教学中着重强调案例教学。

二、审计专业硕士教学现状

自2012年审计专业学位硕士开始招生以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1)会计和审计在业务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理论基础上存在着较多的相似性,因此,审计与会计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可能导致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偏差。(2)审计过去被看作是会计的衍生品,长期处于会计专业分支的位置,审计学科体系不够完善,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往往因循守旧,专业辨识度不高。(3)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所采用的“双导师”制度在實际教学运行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职责分工不明确,校外实践导师往往“形同虚设”,校内导师由于缺乏审计行业的从业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纸上谈兵”。(4)审计专业学位硕士因其培养目标定位于强化实践能力,其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应用案例教学。但在推广案例教学过程中遇到三大困难,一是教学案例数量少、质量低、实用性差;二是教师队伍不熟悉案例教学方法,缺乏审计实务的实践经验,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的信心和能力不足;三是审计专业学位硕士教学过程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突显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特征。广泛实施以“案例教学为核心”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突破审计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瓶颈。

1.以审计应用问题为中心,按审计专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技能发展组织教学,提高理论课程、实践需求、现实问题之间的关联度。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采用团队研究性深度学习法进行强化训练。

3.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重视审计新案例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确保案例的关键知识点与相关审计理论、审计准则的一致性。

4.在团队研究性深度学习过程中,组建学生学习团队,通过文献研读、辩论研讨、探究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工协作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审计实际应用问题的实战水平和决策能力。

5.高校要制定配套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建设案例库的积极性,可采用以项目研究资助的方式进行审计专业学位硕士课程开发、案例库建设研究。

三、以“案例教学为核心”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实施“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审计专业学位硕士教学模式,涵盖审计专业学位硕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模式、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重要内容,依托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有机融合的总体框架,改革传统的审计专业学位硕士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变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大力提倡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多合一的教学方法,加快审计专业学位硕士课程案例库建设工作,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团队合作学习,加快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确立“职业性”教学目标

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教学目标是以审计“职业性”为导向,培养学生基于“审计品质+审计技能+审计知识”三位一体的审计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洞察问题和根据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的实际技能,从而提升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职业导向性”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现代审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审计实务要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强化自身的审计专业判断能力与解决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在审计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教学中积极推进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实施以“案例教学为核心”教学模式,应采用开放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上,要以 “职业性”为依据来设计;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审计职业能力和应用实践技能;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案例教学,案例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出案例内容的实时性和实效性,要从审计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动态变更教学内容,实时跟踪审计应用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审计实际问题,引入审计实务案例充实课程内容,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审计理论与实务有机融合;在教学方式上,应减少传统的理论传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学习方法上,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深度学习模式,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在教学资源建设上,要突破教材的束缚,使教材由主导地位转变为辅助地位,加强课程案例库的建设,定期更新、维护课程案例库,要求案例能够有效结合审计相关领域的重点、热点问题,案例问题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综合性。

(二)设计“贯穿式”案例为主的多类型案例

在审计专业硕士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以“貫穿式”案例为主多类型的教学案例,能够有效解决专业课程课时少与专业内容繁杂的矛盾,破解专业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使审计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的“学术性”“职业性”和“实践性”实现“三位一体”,同时,案例的不断更新,可以弥补教材知识内容滞后的问题。要以审计问题为导向,按审计专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技能发展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突出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的相统一,搜集和筛选多种类型的案例渗透于审计专业学位硕士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所谓“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是指以一个完整的案例为中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有序串联,使得课堂教学浑然一体。“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案例的设计需要将课程多个知识点包含在案例中,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程的知识点具有连贯性、系统性。

因此,设计以“贯穿式”案例为主的多类型审计专业学位硕士教学案例,能够在师生间架起教学相长的桥梁,同时通过搜集和筛选引导案例、经典案例、应用型案例等不同类型的案例,对“贯穿式”案例教学进行辅助补充。

1.引导性案例。在课程某个知识点讲授之初,可采用引导性案例进行导入分析。在设计引导性案例时,可关联当前审计相关的时事热点或重大社会与经济现象,设计一些趣味性强、耐人寻味的短小案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经典性案例。在剖析课程某个知识点时,可采用经典性案例进行分析。设计经典性案例时,寻找在审计业界有一定影响力,重要或有价值的典型案例,撰写时要聚焦其学术性、前沿性、创新性,围绕审计相关知识点有深度、有逻辑、有观点、有新意地展开。

3.实用性案例。在讲解课程中某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时,可采用实用性案例进行分析。设计实用性案例时,注重审计知识的有效运用,其案例分析能够巧妙地结合审计理论知识解决具体审计实务工作,真正达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案例讨论和研究的效果。

4.“贯穿式”综合性案例。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例,设计“贯穿式”综合案例时,应选择最新年度对某一个上市公司出具了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作为案例源,对其财务报表及其整体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找到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升到审计学科总体层面上综合认识问题,可较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2]。

(三)开展“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情境教学”的整合式教学

“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情境教学”整合式教学法,是以“案例”为载体,都是“基于案例”的三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案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选择合适的“案例”,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到贴近现实的学习情境之中。专业思维是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结构的重要要素,在审计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情境教学”的整合式教学法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和直观地理解所学的课程,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专业思维和综合应用审计知识的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解决真实审计实务问题为教学目标,选择实用性强的综合性案例为主题,把整个教学过程分解分成若干个子项目,设计出“引导→实操→交流→总结”四步曲的项目教学方案,通过大量地审计实务训练,使学生的课堂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紧密结合。教师主要针对项目提出具体要求,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指导,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探索相关审计问题解决措施。项目驱动教学法中“审计案例”的设计、编排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

情景教学指通过对审计案例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的一种虚拟实践性教学方法。通过再现审计场景、创设情境,达到真实体验、真切感受的效果,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理论知识深奥抽象、晦涩难懂,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促进师生、生生互动,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愉快地学习,目标明确,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情景式教学中如何再现“审计案例”发生环境与过程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审计是具有独特思维模式的职业行为活动,通过实施“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情境教学”整合式教学法,能够将审计职业道德教育与审计专业硕士教育有效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如何利用自身具备的审计、会计与财务理论知识,站在独立第三方角度,利用客观证据,发表审计师意见;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培养学生反向审计思维,激发学生将来致力于开拓审计业务的兴趣,培养学生如何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准确把握审计焦点问题。

(四)促进“基于案例”的师生角色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审计学是一门复合型交叉学科,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内的知识。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迭代,在“案例教学为核心”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营造“基于案例”的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更多的时候不再是“知识传递者”身份,而是承担知识“促进者”的职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审计专业硕士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开展必要的教学示范以外,更多是留給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空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审计问题的方法,寻求审计问题的最佳答案,教师起到了引而不发的作用。

2.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创造”——学生知识获取策略的转变。在“案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下,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知识获取策略发生转变,学生从传统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创造者。学生在学习之初,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将学习活动与审计职业能力提升相提并论,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批判与反思,尝试不同学习方法,涉猎更多的学习内容,学会甄别学习任务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复杂性问题,进行反思性分析;利用真实或虚拟学习的情境,摸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寻找审计实务问题的答案。

3.以案例教学为导向,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能力及教学责任心。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其关键是案例设计。教师必须要本着“服务教学、服务实践、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的原则,系统地搜集资料,对案例进行梳理与评述,挖掘与案例相关的理论和政策,凝聚案例高潮或矛盾点展开编写。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实施以“案例教学为核心”教学模式,可促进教师自觉地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应用型高级审计人才的必要手段,是连接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是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落实,是强化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赵红,赵秀丽.用好案例教学法,提高审计培训水平[N].中国审计报,2013-10-28.

[2]李晓慧.审计学教学案例设计及其运用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4).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