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2020-05-29陈兆荣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统计学

摘    要: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应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研究发现:在教学中融入大数据,采用以项目和课题为抓手,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改革考核方式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5-0040-02

“统计学”课程是财经类高校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是定量分析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课程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定量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特征与数量关系的统计方法,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1]。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發展也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2],传统“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如何培养财经类专业学生统计实践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课题组对安徽省部分高校财经类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87份,回收问卷663份,有效问卷96.5%,调查涉及现有“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诸多问题,在对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难度大,学生兴趣低

“统计学”课程概念多、公式多、计算过程复杂,需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高等数学课程作为基础,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但是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统计学”课程比较困难。此外,传统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创新,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淡漠。调查显示,41.48%学生对“统计学”教学没有兴趣,其中有50%学生是因为课程理论知识枯燥乏味; 83.41%被调查者认为培养学习兴趣是“统计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二)教学理念落后

“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课程,应培养学生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等实践动手能力。现有教学多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统计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与社会需求相互脱节[3]。在课程教学中缺少实践教学,实验课时普遍较少,学生对统计软件的操作和使用还不熟练。此外,具备行业经历、从事过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的师资匮乏,“统计学”授课教师大多欠缺统计实践经验,对课程的教学仅限于课本,难以将统计数据分析方法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灵活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手段单调

调查显示,认为教师的教学手段主要采用“PPT +黑板板书”方式的比重,占调查总数的85.22%,可见,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概念、公式的推导和分析。在课堂教学模式调查中,“传递—接受式”占83.71%,合作学习式占12.67%,自学辅导式占2.71%,独立探究式占0.9%。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频繁只占调查总数的7.99%,较少和非常少为17.2%。在现有互动方式中,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间的互动占73.3%,学生偏向喜欢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主要有小组讨论、做游戏、PPT演示、一问一答和加分制等。在案例教学方面,95.78%的教师上课使用案例教学,但学生反映案例教学仍以教师的教学为主体,缺少学生的广泛参与,案例的时效性和应用性也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激情。

(四)教学考核方式简单

从调查情况看,“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多数采用传统文化课考核的形式, 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得分构成,期末考试是考核的重点。从考核内容看,重点是知识点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考核,缺少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考核过程缺乏引导功能。学生希望在考核中加入实践能力考核,建议采用“平时+实践+期末”考核方式。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课程教学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一方面,海量数据的不断涌入,要求统计学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数据信息,需要解决更多、更复杂问题;另一方面,“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不再是理论公式的推导,而是关注到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将成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4]。

(一)培养学生搜集与分析数据能力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的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包括数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诸多信息。同时,数据搜集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邮寄、电话、面访等传统形式逐渐被网络搜集所代替,数据分析越来越依靠软件操作。因此,在“统计学”教学中,学生除掌握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外,还要掌握新的数据处理方法,特别是要掌握统计软件操作技能,能搜集各种类型数据,能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深入,大数据正向社会各个领域进行渗透,各行各业对数据处理和应用越来越广泛[5]。在此形势下,财经类专业学生对数据的应用能力优显重要。“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相结合,与财经类各专业应用相结合,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引导学生使用统计技能去处理专业中各类实际问题,真正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三、“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加强学生统计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解和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的技能。

(一)在教学中融入大数据

教学内容要紧扣大数据。在传统理论教学基础上,适当增加大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等方法,并选择有针对性案例进行讲解和示范。教学方法要大数据化,教师可以用微课、慕课让学生进行预习,用微信、QQ群等网络手段进行课后的答疑和辅导,用课程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让学生进行自学,用手机进行课堂辅助教学等[6]。

(二)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研究课题项目

开展任务驱动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项目、课题为抓手,加强学生的大数据实践创新能力的训练[7]。让学生参与到各类具有大数据特征的研究中去,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统计学”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师辅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更多的统计知识,通过项目设计、课题任务等方式让学生组织团队,利用各类教学资源、网络,开展自学和复习等主动学习。

(三)将实践活动和竞赛引入教學

“统计学”教学中注重实践活动的引入和考核,课内实践活动的考核主要以实践调查活动为主线展开,具体做法如下。将教学班级分为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调查选题确定、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调查活动实施、调查数据分析、调查报告撰写、调查成果汇报等,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课内实践环节成绩主要根据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调查报告和PPT汇报演示各部分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分,作为最后实践环节的成绩。

(四)优化考核方式

改变“统计学”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从“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模式转变为“平时过程性考核×70%+期末考试成绩×30%”,过程性考核采用多种形式(表1),包括学生考勤、课堂笔记、课内实践、单元考核、能力考核、设计小论文、专题讨论、课堂提问等多种环节,并赋予相应的权重,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得出平时成绩。

(五)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加强与地方政府、统计部门、企事业单位、调查公司等单位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和条件,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8],主动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以实践需要为切入点,筛选和确定课题目标,关注社会经济生活热点问题,让学生在平台中自由组队进行统计实践活动,增强其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感受统计实践活动的魅力。

“统计学”课程作为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对传统“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通过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大数据,教学过程中引入大数据,将项目和课题引入课堂,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和改革“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等,努力培养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是大数据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和出发点。

参考文献:

[1]陈兆荣,雷勋平.大数据背景下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高校统计学教学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

[2]田茂再.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重构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统计研究,2015,(5).

[3]薛洁,徐姗.大数据时代《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H高校经管类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24).

[4]韩静舒.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9).

[5][6]张莹.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8).

[7]未良莉,黄虹.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

[8]陈秀芬.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5,(20).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