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创造性戏剧活动的实践路径

2020-05-29刘金玉鲁晶蔡涛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造性戏剧绘本

刘金玉 鲁晶 蔡涛

创造性戏剧活动是一种介于游戏与表演之间的教育性活动,其发展的重点在于参与者经验重建的过程和其动作及口语“自发性”的表达。教育目的不是戏剧作品的创作,而是通过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更强调参与者经验重建的过程。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创造性戏剧活动的研究,将绘本与戏剧有机整合,充分发挥绘本与戏剧的综合教育价值,探索以绘本为载体设计并实施创造性戏剧活动的路径与教学方案。我们以教师开展实践活动的路线以及幼儿积累戏剧经验的路线为依据,进行了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创造性戏剧活动的实践路径探索,从绘本故事的选择到分析,从活动设计实施到反思调整,最后到绘本剧的排演,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是一个行动研究的过程。

绘本故事的选择与分析

选择适宜开展戏剧活动的绘本故事,常常会有以下特点:1.故事内容趣味性强、有较为明显的起承转合与冲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2.人物特点较为鲜明,情节具有一定的重复性,便于幼儿迁移与丰富经验;3.故事语言丰富,且蕴含较多的动作、表情、对话等便于幼儿表现的元素;4.故事主题及内容正面,能够给予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正确的价值导向;5.故事内容与情节能够给幼儿留有自由想象与创编的空间。

确定绘本故事内容后,便要分析所选内容的多元价值。我们尝试从“绘本”与“戏剧”两个元素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出发,对故事内容进行不同维度的解构与分析,进行活动设计的思考。

绘本内容价值分析与活动设计思路

把绘本与戏剧分开来进行元素分析,有助于在分析绘本故事价值时有一个简单的依据,但在实际的活动设计中,两者并不能截然分开,需要教师灵活将两者合并、重组。如,故事里的人物便是戏剧中的角色;故事里的事件便是戏剧里的情节;故事里的文字便是戏剧里的角色特点、角色关系与对话;故事里的地点便是戏剧中的场景。所以,在价值分析之后,我们的重点与难点便是怎样将绘本元素与戏剧元素进行有机整合,设计与实施创造性戏剧活动。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创造性戏剧活动的

基本环节

在绘本戏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环节,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创造性戏剧活动实施的基本程序。以故事开启、想象练习、讨论表达、合作表演、反思评价、调整再现为基本环节设计与实施绘本戏剧活动。

故事开启

在故事开启环节,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个具启发性的话题,为幼儿参与活动做心理准备,帮助其对故事中人物或情景产生认同。如在“神奇糖果店”活动中,老师结合小班幼儿吃糖的生活经验和幼儿聊一聊吃过的糖果的种类、颜色、味道,带领幼儿一起用动作、声音和表情表演吃糖的动作与感觉,从而开启了一段“神奇之旅”。

“神奇糖果店”系列活动片段实录

教师:你们都吃过糖吗?说一说都吃过什么糖?

幼儿:水蜜桃糖、水果糖、棒棒糖、冰糖、M&M糖、巧克力糖、维生素糖、泡泡糖……

教师:现在我们来吃一颗水果糖。

教师:硬不硬,使劲儿咬一咬,你把它咬开了吗?

教师:彩虹糖什么味儿?

幼儿:香香的、甜甜的。

教师:让我来闻一闻彩虹糖香香、甜甜的味道。

教师:谁吃过泡泡糖,为什么喜欢?

幼儿:可以吹泡泡、有不同的口味……

教师:我们一起来吃一块泡泡糖,吹一个泡泡。

幼儿和老师一起表演吹泡泡,泡泡破。

幼儿:我吃过圆圆的棒棒糖。

教师:我这里有一个棒棒糖,我请你们尝一尝。

幼儿表现出了不同吃糖的方式,咬着吃、小口吃、舔着吃、掰碎了吃……

教师:棒棒糖甜不甜?做一个甜甜的感觉(表情)。

教师:记得吃完糖要刷牙。

教师:今天我请来一个好朋友也喜欢吃糖。(小猪手偶导入故事)

讲故事的过程中渗透戏剧元素,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小道具,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參与到故事讲述中,在互动中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也会利用平行绘本开启故事,如在为孩子们介绍《咕噜牛》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故事《咕咚来了》。因为《咕噜牛》的前半部分故事内容与《咕咚来了》极其相似,“咕咚”和“咕噜牛”的形象都给了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幼儿能够把一个故事的经验很好地迁移到另一个中,更好地理解、想象与表达。

想象练习

想象练习主要是教师围绕戏剧的基本元素引导幼儿在体验角色、熟悉情节等过程中展开想象,练习运用基本的戏剧符号,如声音、动作、对话、表情,进行即兴表达。在“咕噜牛”系列活动中,引导幼儿想象咕噜牛的形象,用动作、声音表现,如可怕的獠牙、锋利的爪子、黑色的舌头、鼻子上长毒瘤、背上有倒刺、鼓鼓的膝盖、大大的脚趾、走起路来咚咚响等;想象并通过音调、表情、动作表达狐狸、猫头鹰、蛇遇到小老鼠时的心理;想象三个动物听到咕噜牛时的恐惧与惊慌,用动作与语言进行表达,如吓得双腿哆嗦、惊讶地瞪大眼睛、呼喊“救命”“我的天”、一溜烟逃跑等。在这些想象练习活动中,幼儿逐渐把戏剧符号内化,自如地运用这些戏剧符号进行表达,积累戏剧表达与表演的经验。

讨论表达

讨论表达环节通常是教师围绕故事中的一些问题与情境,指出当前十分迫切、有待解决的问题,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的感受与经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在“咕噜牛”活动中,“小老鼠听到咕噜牛说要吃老鼠汉堡该怎么办?”孩子们会想到许多与故事中不同的解决办法,如“和咕噜牛捉迷藏,趁机逃跑”“跟他说你别吃我,后面还有一只比我大的老鼠”“给他一只假老鼠”……“三借芭蕉扇”系列活动中,老师通过提出“铁扇公主要不要借扇子给孙悟空”“孙悟空怎样才能把扇子借到呢”等问题,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与表达。

有时老师会跳出绘本故事情节,结合幼儿的个人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如“如果你也遇到了危险怎么办?”“难过时你会怎么办?”,引导幼儿把活动中学到的办法运用于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合作表演

与同伴一起讨论、协商进行即兴表演。根据故事的需要,在合作表演中常常会有双角互动与多角互动两种形式。双角互动,即教师扮演其中一种角色与全部幼儿扮演的另一种角色互动,或者把幼儿分为两大组互动。如在“神奇糖果店”中老师扮演小猪,其他幼儿扮演狼镇中的狼。集体扮演会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

多角互动,即教师扮演其中一种角色与多组幼儿互动;或者多组不同的幼儿扮演各种角色自行互动;或者教师旁白,每位幼儿的角色都不同,依剧情的发展互动。如在“三借芭蕉扇”中,教师扮演铁扇公主,幼儿分组根据故事线索讨论、想象、创编、合作表演“灭火、借扇的方法”,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与教师扮演的“铁扇公主”进行互动。

反思评价

在表演完一段故事或情节片段后,教师引导幼儿针对这段创作活动的过程,对个人与同伴的表现及活动成效进行反思与评价。教师要引导幼儿尊重不同的观点,鼓励多角度的看法。

调整再现

调整再现是重复讨论表达、合作表演、反思评价的过程。通过调整再现,幼儿可以再一次调整思路想法,更好地表达表现自己的想法。

围绕一个绘本故事,通过六个基本环节及一系列的创造性戏剧活动,幼儿会对绘本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会越来越自如地运用戏剧的基本元素表达自我,从而积累更为丰富的戏剧经验。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同伴合作等各个方面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锻炼与提升。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创造性戏剧活动

常用策略

在开展绘本戏剧活动实践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借鉴学习已有研究,同时也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活动组织策略,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保证活动效果。常用的策略有以下几种。

戏剧游戏

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运用戏剧符号,如肢体、声音、表情,表达自己,为幼儿提供发挥想象、创造的空间。戏剧游戏有助于宽松氛围的营造与师幼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增进幼儿戏剧表达与戏剧表演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戏剧素养。我们常用的有“大风吹”“老师说”“传话”等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的热身游戏;“照镜子”“我做你猜”“默剧游戏(我说你做)”等戏剧能力练习游戏。

教师入戏

教师通过扮演剧中的角色,引导幼儿想象、体验,与幼儿共同塑造角色,推动情节发展。而后教师出戏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与表达。这一策略可以营造戏剧氛围,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引导戏剧情节发展。同时调动幼儿思考,进行即兴创作与表演。教师的扮演与入戏也可以算是一种示范。如教师入戏扮演故事中的小老鼠,幼儿扮演与其在森林里相遇的狐狸、猫头鹰、蛇,共同即兴表演或创编对话及故事情节。

魔法棒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设计的假装具有“魔法”的教具。当老师挥动“魔法棒”并说“咒语”时,幼儿就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想象、表达或表演。魔法棒的使用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假装与真实,更好地与角色共情、入戏。这也是课堂管理的一个好方法。如在“长颈鹿不会跳舞”活动中,幼儿在魔法棒的魔力下变成森林里不同的小动物,表现舞会上小动物们舞蹈的情景。魔法消失后,教师询问幼儿舞蹈时的感受,并讨论长颈鹿杰拉德当时的内心感受。

定格

用口令叫停幼儿正在进行的表演或动作。老师在定格时对幼儿进行采访,引导幼儿去思考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丰富他们的动作与语言表现经验。这是最常见的角色塑造策略,在定格过程中幼儿也能更好地关注同伴。这种方法也可用于课堂管理。例如,在“咕噜牛”中,老师在两个小朋友一起想象表演咕噜牛与小老鼠相遇这一情节时,运用了定格的方法。一方面控制了活动现场小老鼠到处逃跑的混乱情况,另一方面也引导幼儿去进一步体验、表达角色的内心感受与当时的情绪,倾听、关注、学习同伴的表现。

故事氛围

引导幼儿通过肢体动作、绘画等方法展现故事的环境,想象和描画故事主要角色的行进路线、场景,既有情節发展创作,也有每一段情节发展的场景的描画。旨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将作品环境立体化地想象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例如,在“咕噜牛”活动中,教师带领孩子们“进入”森林,幼儿跟随教师用肢体表现经过的故事主要情节发生的不同地点;在“长颈鹿”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想象绘画,绘制出主角杰拉德伤心时走过的夜晚森林。

两难选择

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对一些可能会出现的两难问题进行选择、讨论与分享。通常会给出不同的选项,有时会用一些简单的标志代表不同的选择。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表达、倾听同伴的想法、厘清自己的思路,学会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三借芭蕉扇”中教师给出两难问题:“铁扇公主应不应该借扇给孙悟空,为什么?”老师划定区域让选择不同答案的幼儿站在不同的位置,在同意与不同意的区域中间画一条线表示看情况而定。幼儿不同意是因为孙悟空把铁扇公主的孩子红孩儿送到了观音那里;同意借的原因是她是孙悟空的“嫂嫂”,红孩儿是去学本领了并没有受苦;看情况而定的是如果把红孩儿接回来住几天就同意借。

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教师作为“引领者”,是活动氛围的营造者、活动节奏的调控者、幼儿表达的支持者,对活动质量和效果的呈现有重要影响。孩子的表现没有对与错,所有人都是游戏的参与者、合作者。

最后,创造性戏剧活动虽不以最终的演出为目的,但也并不排斥绘本剧的排演。在绘本剧排演过程中,小班更多的是老师带领下的互动表演,中、大班我们支持幼儿进行片段表演、创意表演,但不以表演的华丽与演技的呈现为评价导向,我们更加鼓励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大胆、创意、表达与合作,更加注重孩子们在戏剧活动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体验,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及对社会的认知。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创造性戏剧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CDDB1716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创造性戏剧绘本
传统戏剧——木偶戏
绘本
绘本
绘本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