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视剧《完美关系》看公共关系本质

2020-05-29王竹君矫沂儒

国际公关 2020年2期
关键词:公共关系公关

王竹君 矫沂儒

编者按:电视剧《完美关系》在众说纷纭中落幕,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一部从职场小白如何成长为总裁的励志篇;也有人说这是一部从冷酷、强硬、不分对错、利益至上的“独立公关人”向以客户长远利益至上、以真相为基准,以多方共赢为处理原则的具有正义感、社会担当责任感成功转型的电视剧;部分公关界人士则认为这是一部歪曲了公共关系真谛,使公共关系污名化的低质剧。

在此,我们不参与该剧的评判,而是要借此剧展开一次与公共关系本质有关的沙龙活动,以期带来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操建议。本期沙龙首次采用线上形式,与会嘉宾和观众通过会议软件在线探讨相关话题。

本期沙龙的特邀嘉宾主持是危机管理专家曹志新,对话嘉宾分别是北京蓝色光标数字营销机构副总裁、蓝标研究院院长陈阳,嘉利智联创始人、资深危机管理专家李辂,广东方圆公关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学术委员谢景芬。

曹志新:真知灼见,一期一见。欢迎各位嘉宾在百忙当中来参加《国际公关》杂志主办的第98期品质沙龙,本期主题是“从电视剧《完美关系》看公共关系本质”。

因在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像以往那样同处一个会议室畅谈论道,所以这也开启了《国际公关》首次线上沙龙。

近期,电视台播放了一部号称是中国首部公共关系题材的电视剧——《完美关系》,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公关界的关注和各种不同观点的讨论,我们不参与该剧的评判,主要是借助该剧的播出展开一次与公共关系本质有关的探讨。

首先谈一谈这部剧在各位嘉宾心目中的得分状况,以及这部剧能否代言公关界,如果不能代言,那么剧中表现跟现实公共关系的差距又在哪里?

李辂:我准备了很多的思考,在此就说几个观察点,抛砖引玉。

首先要考虑大环境,中国的职场剧本身就比较弱,我与电影电视领域的很多朋友聊过,有一点是我们回避不了的,电视剧拍摄某个行业很难做到真正的专业。这部电视剧里所谓的商战,谢老师、陈老师,咱们在这个江湖里面见识了二三十年,都知道跟实际商战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会更复杂,无论是媒体,还是甲方、乙方,或是公众的关系,远远都比电视剧要复杂得多,公共关系行业就是复杂的行业。中国不具备特别专业的商业剧的探讨空间,日本有一个电视剧《胜利即是正义》,是堺雅人主演的,他早年还有一部电视剧——《半泽直树》,也是那个风格,他所饰演的律师都很专业。另外,也有对人性的揭示,比如美剧的《意外》。所以,中国的电视剧制作领域的不专业,导致各行业的剧变成了狗血恋爱剧。

我看了这部剧,有点接受不了,很多都不是公关公司该干的事情。我总结了一下,离婚案是公关人抢了律师的活,解聘员工的案子是公关公司抢了HR顾问的活,空乘打人的事情是抢了侦探的活,跟过劳死员工谈判是谈判专家的活,网店关闭的那件事情是抢了卧底的活,啥都干了,就是没干公关。中间还有一集是给邦尼的妈妈做了一个恋爱咨询,我说这不叫公共关系,这叫“私关”。为什么叫公共关系,为什么叫PR,是public relation,解决的是public的问题,不是relation的问题,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事件,没有涉及到公众,就根本称不上是PR,称不上公共关系,叫“私关”。所以,我认为这个电视剧有70%到80%解决的都是这些问题,曲解了公共关系行业。

当然,它有没有好处?其实还是有一些好处的。第一,虽然不存在独立公关人,但是剧中一位牛哄哄的独立公关人,还是能够指导甲方做很多事情。虽然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实战里面,甲方从来不听乙方的。第二,让不知道有一个叫公共关系行业或研究方向的人,多少了解了这个行业。所以还是有一点点作用的,但也仅限于此了,反而是对公共关系行业的误导和伤害更大。

陈阳:客观地说,我还是挺喜欢这部剧的,观点跟李辂有点不太相同,该剧的很多细节,我认为是公共关系领域的事。因为一开始就设定在危机公共关系领域,所以危机既有企业的,也有以个人名义引发的企业危机,比如离婚问题,个人因素更多;而企业裁员引发的问题,往往会形成社会的焦点,引发社会对企业的关注,这种事情是有的。但它是不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是不是公共关系日常普遍做的事情?不全部是,只是公共关系的一些内容。

该剧的每一集力图通过一个事件或公共关系案例来展示公共关系的作用与价值,自然也就体现了一些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比如客户至上、为客户保密、追求真相、用事实说话等,这就是公共关系的操守,解决问题永远是公共关系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当然,有时候你的客户就是被告,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说,跟律师一样,被告也有权利聘请专家来帮他解决问题,当然不能说我们帮着解决问题,就是支持他干坏事,在危机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还原事实与真相,而不是掩盖事实,在这个原则下才能找到解决危机的钥匙,包括态度、立场与措施。总之,一个危机解决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顺应大势,顺应民意。这个事情要从根上说清楚,否则就会被误解为“黑公关”。公关人始终在自己的职业操守以及與社会公众的沟通过程中考量两个方面:一是法律,一是道德,永远在这两个核心点上做判断。

比如我们在处理危机时,常看这四个关系,即是非关系、善恶关系、公私关系、得失关系。这四个关系就涉及到法律层面、道德层面、操守层面、专业层面,要找到平衡点来解决问题,才是最正确的方式。公众对于你的不理解,或者你对公众的不理解所造成的偏差,这些都是需要公共关系来解决的。公共关系的核心是一个企业如何跟社会沟通,让社会认识你、认知你和认同你,公共关系走的就是从认识——认知——认同的过程。我在2005年提出公共关系的本质,就是影响人心,释放善意。所以,公共关系做得是影响人心的事,善意就是要有行动,光说不行。

在这部剧里面,虽然有些事情过于偏激,但毕竟是一个文艺作品,要有一些特殊的,比如谈恋爱的内容来增加剧情,和现实中是有一定差距的。但那些问题,在公关界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的。更重要的是,从这个角度去看公共关系,告诉大家公共关系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行业。该剧在这方面也暴露出不专业的一面,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是艺术手法,表现形式不一样,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形式来体现公共关系的不同侧面。关键在于老百姓能不能看懂它?能不能喜爱它?能不能影响企业的命运和社会关系,以及能否与大家产生共鸣?这才是这部剧值得探讨的地方。

谢景芬:先回答刚才志新提的问题,它是不是国内第一部公共关系题材的剧?肯定不是,因为已经有了《公关小姐》,在30多年前影响还是很大的,现在坊间有很多讨论。需要澄清的是,《公关小姐》播放的时候,不能说是使公共关系从高峰跌落低谷,反过来是有力地传播了公共关系。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公共关系远未到高峰时期。199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才把公共关系作为职业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另外,我们国家没有出现过评选公关小姐的事件。中传媒有篇文章观点不错,但其中一张图片标注是“85年中国公关小姐的选美大赛”,这与事实有出入。照片不是公关小姐评选,是1984年“羊城青春美评选”获奖人合影照片,活动不仅评小姐,还评先生。“羊城青春美评选”是广州市团委组织的活动,当年我是广州市团市委统战部长、市青联秘书长,有参与这项活动。还有,《公关小姐》的人物原形——中国大酒店常玉萍是香港大学朱立教授的学生,但不是广州杰出青年。我是“首届广州杰出青年评选”的创始人、总策划,“首届广州杰出青年评选”是体制内的活动,常玉萍是香港人,因此她不可能成为“广州杰出青年”。因为大家很容易把《完美关系》跟《公关小姐》摆在一起去谈,好像有谁侵占了公共关系的地盘。其实,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难得有公共关系题材电视剧传播这一专业、行业,不应有太多的非议。

第二,我觉得不宜用《完美关系》代言公共关系的说法。充其量它是一部以公共关系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不是公共关系理论专著,不应仅以公共关系理论去肯定或否定。我觉得客观评价应该有文艺评论,企业管理和公共关系有不同的专业评论视角。

刚才李总谈到有些问题我赞同,比如明星出轨的事情绝对不是公共关系的工作范畴,但我们也不应该以公共关系理论去审视剧情的对错。又比如剧中的爱情故事在文艺作品中是无可非议的,文学大家王蒙最近在央视《一堂好课》中都讲到,爱情是故事永恒的主题,如果没有爱情青年都不愿意看了。从文艺作品的角度来看,爱情故事无可非议,而不是从公共关系理论的角度去看,所以定位视角评论很重要。

《完美关系》倒是涉及不少公共关系问题。卫哲的口头禅就是“解决问题方案”,这是公共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另外,很多剧情比如第一时间要与公众沟通,包括与利益关系人沟通,通过新闻发布会与公众的沟通,这些都是公共关系的元素。小力士奶粉事件是剧中高潮,编导导入了不少公共关系概念,比如第三者背书,请专家教授证言,这些都是公共关系常用的好方法。可口可乐公司在遇到阿斯巴甜危机时候也请了几个大咖出来证言,这是公共关系的基本手段。

《完美关系》主要是讲危机管理,其中展现了不少危机传播的元素,第一时间要到现场,调查清楚事情真相,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要透过文艺作品故事情节看内容。文学作品用的是形象思维,公共关系理论专著用的是逻辑思维。有人说江达琳一个“傻白甜”当了传播公司总裁会影响人们对公共关系行业看法。我就觉得质疑很奇怪,她爸是DL公司大股东,大股东把股份转给女儿,从管理学角度来看非常合理,这是资本转移的问题,不是公共关系问题。

有人说《完美关系》毁掉一个公共关系行业。也不至于吧!可以被一个电视剧毁掉的行业也太不成气候了。当然,人们批评有很多写行业题材的片子与行业有很大差距,这真的要分清看问题的视角。我觉得《完美关系》写了很多公共关系的议题,甚至我觉得讲专业的内容太多了,影响到文艺作品的人物塑造,从文学评论的角度来看,还是应该侧重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的塑造,可能会更加好一点。基于上述分析,我觉得这部剧如果满分按10分算,至少可以打7分。

曹志新:三位老师,三个观点。李辂总认为这是伤害公关界的一部剧。陈阳总是喜欢由黄轩、佟丽娅主演的这部剧。谢老师从价值的高度去分析,并给出了7分的好评。这个就是众说纷纭,观点不一,但我相信老公关人、资深公关人是完全有能力透过现象去挖掘这部剧带给公关的价值。

我们问社会上很多人,甚至问一些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公共关系是到底什么?公共关系的本质又是什么?可能都很难准确表达出来。刚才视频中出现的三个小情节,像董小鹏的妈妈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公共关系,只知道卫哲是一个公关人,只知道一个概念;第二个,华盛集团的乔总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虚头巴脑的东西;第三个,甚至连教授身份的范明博都认为公共关系是“用谎言维护企业形象”的职业。

该剧通过诸多事例表现了外界对公共关系的误解、对公共关系的一知半解,那么今天我们借此机会请各位聊一聊什么是真正的公共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向社会准确地表达公共关系行业?

陈阳:其实用特别简单的话说,公共关系的核心就是沟通,通过沟通影响人心、形成共识。在传统媒体时代,企业通过我们的媒体代理跟大众沟通,中间的桥梁一个是我们,另一个是媒体,通过媒体来打造企业的品牌、产品及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形象,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一个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历不同,于是需要与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沟通,这就不仅仅是媒体了,还有消费者、用户、政府等,范围越来越广了。但有一条是不变的,沟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就是公共关系的核心问题。我个人认为,公共关系的本质就是影响人心,如果没有影响人心的传播,说什么都是忽悠人家,达不到影响人心之目的,发再漂亮、再伟大的稿子,也是做不到的。要想达到影响人心,要付出行动,释放更多的善意。很多企业可能历史上有不良记录,但他们真正改过以后,去跟利益相关方沟通、建立信任的关系,依然是可以赢得社会认可的,核心是改正错误,进而进入我前边所说的认识——认知——认同的过程。沟通始终是公共关系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恰恰是打动人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现在信息碎片化,企业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一点小事就容易引發危机,就需要储备更多的信任关系,没有沟通肯定是做不到的。所以,沟通是公共关系最重要的核心,包括利益相关方、大众、小众,目的是建立人们对于企业的认识、认知,而这个过程最核心的就是通过沟通来完善自己,来储备自己的信任关系,这样才能立足。

谢景芬:刚才说了,片子里有很多公共关系元素,但通过故事情节也看到,有些并不是公共关系所用的手法,例如警探式办案方法被垢病。的确,公共关系不是这样做的。

应当看到,剧中提出了一些涉及公共关系的深刻议题。第一,超级公关专家与公关团队之间的关系,卫哲是一个超级公关人、独立公关人。在中国独立公关人还是有的,电视剧涉及了卫哲与DL团队的合作议题,我觉得是一个深刻的议题。第二,董小鹏案涉及法律与公共关系的问题。我们工作过程中经常跟法律有交集,一般情况下法律界不希望多讲话;公关界则希望能够多讲真话,强调一个“真”字。我曾经在一篇文章写过,公共关系的价值在于说真话。第三,客户至上与公众利益的问题,这是专业、行业里讨论最多的议题。客户至上,尽力为客户服务这是必须的。但是,我们着力的是为客户建立长远的公众关系,而不是一时、一个个案的关系。所以应该向公众传播真情实况。第四,业务与专业道德问题,剧中的杨墨事件、明通案例是因为坚持了专业道德而丢了业务。说明了编导赞同专业道德是必须要坚持的公共关系理念。

电视剧涉及13个危机公关的案例,我觉得可以作为大学教学的讨论案例。因为它有讨论的空间,有隐含的议题。这些案例不是完美无缺的,完美无缺就没有讨论的价值了。故事写到了业界似曾相识的故事,可以拓展大学生视野,有教学意义。

说到公共关系根本的能力,第一个就是沟通,要有效沟通就要了解情况,把握真相。所以,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环境的扫描者,有效沟通、传播的专业人员,在英语里是Communication。公共关系通过各种传播方法把组织信息传播出去,讨论比较多的是全面信息,还是单向信息,恐怕要看个案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我们首先是经营者,然后才是公关专业人员。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卫哲经常提到“解决问题方案”,这是公共关系必须要具备的意识,也是公共关系本来的面目。

我为什么给予好评,因为它在故事中展现了不少公共关系议题。文艺作品是需要透过分析故事情节捋出隐含的主题。正如透过《红楼梦》的宝黛爱情,看到反封建的主题。说到如果用一句话表达公共关系,我认同格鲁尼格说的: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传播管理,目的旨在建立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和信誉。

李辂:第一个女企业家的儿子车祸的问题,那是律师该干的事情,不是公共关系解决的问题。第二个上市公司老板提到的是财经公关,需要更多财经领域的知识来解决。第三个的表达有一部分触动了我,我拿了一个道具,是十几年前我写的嘉利公关的企业信条,做成了台历,一直放在我办公室的书架上,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内容,“我们的客户必须是优秀的企业”,这是我们的铁律,它必须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家的儿子撞了车,来找我去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出现了丑闻来找我,我真的不会去接这样的业务。首先我是要帮助企业维护声誉,公共关系很重要的就是这一点。

后面这条,“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优秀的企业建立与消费者的沟通,使消费者认识到优秀的产品和品牌将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我们找到好的企业,把产品和企业理念告诉消费者,告诉他你用了好的产品就可以改变生活,你开了一辆好的汽车可以感受非常好,可以到达很远的地方,睡在很好的枕头上可以带来一夜好梦,你住在很漂亮的房间里,每天的生活就变得很不一样,甚至用一瓶很好的酱油,吃到饭菜的享受就会不一样。所以,我们就是使消费者认识到优秀的产品和品牌能够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公关公司的使命是什么?我后边又写了,“通过引导人们的认知,实现企业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和和谐”。对于公众来讲,他们怎么去认知一件事,我们是有责任和机会去引导的。我們并不是说帮助某个不好的产品强行推荐给客户,最后给消费者坑了。所以差的企业业务我们也不会接,骗人的企业的业务我们也不会接,黑公关的事情我们更不会接,我们必须得知道完成的是公众和品牌之间的沟通和信誉管理。

我举一个例子,大概15年前,我服务海尔,那时海尔还是非常初级的,对于品牌推广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他们每年搞的经销商大会,就是找一个酒店宴会厅,把所有的产品洗衣机排出来,给经销商讲一讲明年这些产品该怎么卖,然后到楼下的自助餐厅吃顿饭,每个人拎一个纸袋就回去了。那时,海尔跟我说意大利有一款洗衣机是能够洗玫瑰花的,那个品牌叫Candy,他们洗衣机部门的市场部经理跟我提到这个洗衣机时眼里放着羡慕的光,前两年,这家洗衣机厂被海尔收购了。海尔现在用卡萨帝品牌、海尔品牌、统帅品牌,完成了对客户的take care,越来越强,不仅有洗衣机,还有烘干机等等,围绕客户需求做了很多产品设计和功能设计。我觉得这就是一家很好的企业,我到现在还在服务海尔。所以,公关公司必须要找到优秀的企业,告诉消费者,你使用他们的产品就是能够改变生活。他们一台最高端的洗衣机卖5万,什么样的人买这个洗衣机?花了5万块钱,怎么样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了?这就是我们该做的事情。归根到底,公关公司应该完成的就是维护一个品牌或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信誉,完成它和公众的沟通。

曹志新:嘉利公关是中国公关的前20强,李辂总的观点是把服务对象锁定为优秀的企业,通过服务优秀企业,带给普通民众优质的生活体验,这个观点我觉得没有问题。但我想说的是,公关公司更应该考虑通过自身智力上的劳动与付出,让那些平凡的企业变成不平凡,从普通走向优秀!

李辂:特别简单,我刚才讲了,我们服务的客户必须是优秀的企业,但没有说是大企业。什么是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企业是无时无刻地为他的客户着想。所以,虽然嘉利智联还不是一家营业额很大的公司,但我很骄傲的是,我们选择的客户都是各行业很成功的企业,无论是大行业,金融、航空公司等,还是很多小众的行业,比如无人机、机器人,但在这个行业里一样是前三名,比如做翻译软件的,我们就是要标定科大、讯飞这样的企业,它可能不是多大的企业,但在它的领域是前三名,因为只有前三名的企业才会替他的客户着想,而在整个产业往后排的企业我觉得首先是生存问题,不是品牌问题,而且前三名的企业基本上涵盖了这个行业80%的占有率。所以优秀的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但一定是出色的好企业。

陈阳:我觉得所有的公关公司都愿意找优秀的企业,因为公共关系是互相成长的过程,你替企业服务,也会从人家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我们给予别人的是专业和专业知识,人家给予我们的是管理、营销上的东西,同样多。就像我们当初考大学都愿意考北大、清华,但现实中我们不可能只为北大、清华这样的企业服务,即便是这样的企业,他们同样也会犯错误,而且有的错误还是低级的。大概十年前,西门子是非常牛的企业,却因冰箱的磁条出了问题,被罗永浩砸冰箱事件搞得很狼狈,所以说优秀企业不见得在每一次公关事件中一定都优秀,也有败笔的时候,这种败笔对有些企业是致命的,比如前几年中国奶粉第一品牌多美滋,现在还能看到它的身影吗?

如前所述,即使优秀的企业也有很多败笔的时候,恰恰是说明我们这个行业的价值。哪怕我们被别人骂了,没有用我们的方案,但是实践证明我们的方案是对的,所以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也从客户那里学到很多优秀的东西,再去消化、提升。谁都希望自己的客户是世界500强,这是所有公司的愿望。但我做了20多年公共关系之后发现核心是什么?是有价值。无论这个企业再小,只要有价值,就值得去做,因为只有价值才是长久的,才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曹志新:各位嘉宾都用自己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跟我们解读了到底什么是公共关系及公共关系本质,那请问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事公关、做好公关工作呢,我们需要的公关预备役应该具有什么素养呢?

社会有一个普遍的认知,甚至对外界想进入公共关系行业的年轻人形成了一种误区,即:只有性格外向、能说会道、喜欢交朋友的才适合做公关。其实我们从传统公共关系发展到现在的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是需要很多很多素养的,不仅仅是要善于跟别人打交道。刚刚我们看到的视频小片,安东可以很顺畅地查到微博的IP、查到抖音视频的IP,可以通过GPS反向查到手机持有人所在的地址,这是我们需要的专长吗?从事公关行业还有很多的专业技能,年轻人要有哪些潜质?具备哪些素养才可以成为公关行业当中的一员呢?

谢景芬:像陈总这样的人就具备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素质。为什么这么说?一个新闻人必备的素质就是公关人才必要的素质。刚才的剧情剪辑短片里展现的只是雕虫小技,不是公共关系专业本质技术。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更需要的是策略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而不是去找一个IP地址,此类事情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不多见。

作为一个公共关系专业人员,这几方面的素养是应该有的:有管理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教育背景是最理想的。当然一些专业技术需要的,比如文案能力、设计的能力。关键还是看个人潜能,比如洞察能力、学习能力。我在大学授课时听一位同学谈毕业之后的感受,她到了一个公关公司,老板安排她每周在国内、国外刊物上找出一篇认为写得最好的新闻报道上交,她坚持了多年,后来才发现透过这样训练,自己对新闻敏感度、洞察力有了很大提高,说明公共关系从业人员需要良好的学习能力。至于把文章写好,这是最基本的入门条件,能说会道不是本质的东西。

现在的科技不断发展,公共关系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学习能力更显重要。新媒体带来很多新问题,需要专业人员不仅仅是了解、掌握电脑,还要掌握公众心理,掌握传播的核心新技术。还有一个是创新能力,现在讲创新的课程特别多,但大多数是心灵鸡汤。怎么把创新结合公共关系专业本质,尤其在公共关系专业里面实现创新是不容易的。微信成为全球十几亿人的工具,你说它有多大的技术创新?关键是瞄准了消费者的需求,说明把握消费者需求和技术是决定要素。作为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我们比较多的是看他的专业态度、学习能力、洞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更为重要的素质。

李辂:我认为,任何有偷拍能力、黑客能力的人,就不要来我们公司了,我们不需要这种员工,我有很多的东西、很多事情是可以在公开的场合去解决、去沟通的。至于对公共关系新人的理解,我从两个方面讲,首先是人的性格,人从事什么行业确实跟性格有关系,比如说我,就有点文科生的逻辑,如果今天让我大学一毕业就去会计师事务所,每天守着那些数字看报表,我会很不適应,现在至少我干的这个行业是我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行业,我的个性在这个行业比较合适,比较舒服。所以,大学毕业生择业要考虑是否和自己的个性有关系。就公共关系而言,有两点在个性上是很重要的,第一,我认为最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就是高情商,当你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的时候,往往就理解不了这件事情。至于抬杠的人,是不能做公关的;第二,要有追求卓越的能力,认为今天我做的事情还可以做得更好,这是不断挑战自我的性格,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讲的能力,即要有创造力。我认为创造力是来自于学习,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客户,所以就要学习不同行业的东西。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说过,你最大的能力不是从新学期的第一天开始就学好了这门课,而是在考试前一个星期,把这本新书翻一下,第二天就能过关,我觉得这就是指要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我再拿我们公司举例,“创造力来自于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进对潮流新知的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那么为什么这个行业越老越值钱?所谓“人老奸,马老滑”,就是指我们对人性是有洞察的。这个社会,这个组织,这个公众,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思潮去理解事物?我们越理解这个东西,公共关系就会做得越好,这一切都是要学习的,所有的创造力都来自于学习。以我的年龄,我的从业经验,很多年轻人说的语境我已经不懂了,但是我还是要努力地去学。几年前我看《来自星星的你》,就是为了要知道这个社会,大家都在怎么想事情,所以我们的归纳和总结能力很重要,有很好的学习能力才能有很好的创造能力,这是从个性和能力两个角度来讲的。

陈阳:结合刚才三段视频,我觉得公关人的素养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洞察,尤其是对于公共关系来说,洞察的点对不对,深度够不够,取决于这个案子做得漂亮不漂亮,这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核心。洞察在于什么?在于学习。我最早是学新闻学的,随着公共关系的发展与需要,你还要学很多东西,包括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经济学等,甚至刑侦学。举个例子,之前有个案例是一个小孩儿吃了我们客户的产品第二天去世了,小孩的家长非说是产品有问题,孩子的脸是紫色的,我认为肯定跟肺或呼吸有关,不排除有憋死的可能,于是要求解剖,最后他们一个亲戚承认,小孩是睡在父母中间被压死的。如果没有刑侦学的一些知识,这个案例很难破解,但是如果从刑侦的角度看,就能发现很多可疑点,顺着这些可疑点才能寻找证据与真相,所以洞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我们看《完美关系》,卫哲也是通过洞察来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子。所以,有人认为有些“悬疑剧”的悬疑,恰恰是很真实的。危机管理中一旦发现中间有断点,就很难形成闭环,问题也就很难解决了,所以洞察对于一个公关人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同时,洞察还来自于你的敏感性,要在不敏感中找到敏感的信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细节,细节要打造得跟魔鬼一样。细节不可挑剔,或者能看到无可挑剔的细节,才能找到问题所在。刚才其他嘉宾也说了,学习能力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有两个核心点最重要,一个是洞察,一个就是关注细节。

曹志新:通过前两个话题公共关系本质及公共关系素养的讨论,相信很多大学生、应届生,只要热爱公共关系领域,就完全可以按照三位老师说的去做。在这里欢迎有学习能力、洞察力和追求卓越能力的年轻人,早日加入到公共关系行业。

下面就请嘉宾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公司的保密制度。公司的保密效果,对甲方和乙方的经营,都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小力士奶粉因为孔阳和谭新凯的泄密,退出了中国市场,造成2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因为江达琳和谭新凯的恋爱关系致态度商城营销方案造成泄密,甲方要求DL传播退出。

那么我们作为乙方单位,该如何对公司的核心机密进行保护呢?我们又有哪些好的建议提供给甲方呢?

李辂:我觉得保密这件事,在我们面临与客户的沟通上,不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原则上我们都会跟常年的客户有保密协议,我们员工自身也有保密协议,作为职场的一个要求,是蛮容易遵守的一件事情。恶性的情况也经常有,是由公关公司之间的竞争造成的,但是不构成对客户的损伤。如果遇到危机,比如要求在特别短的时间内要汇集信息,要有反馈,还要制定战略,然后发布出去,这就需要有一些保密。通常我们做危机管理的时候都有一个作战室,一般是专门在客户那边找一个特别大的会议室,所有的文件传输、管理人员,全部都在里面封闭式工作,确保核心机密不外泄。

谢景芬:保密在商业行为里面是常有的,也听说过有员工卧底爆料的故事。电视剧中舒晴的做法是典型化结果,相对而言,实际市场上没有那么恶劣。公关公司面对更多的是竞争、竞标时候的保密问题,比如我们经历过这样的事,有一次在北京参加一个项目竞标,我们到一个宾馆去给公司高管们做一个上市公共关系的方案陈述。陈述结束,我们在大堂喝咖啡时候,发现在咖啡厅里来了另一拨人,手上拿着我们给客户的方案。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立马与该公司高管沟通,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最后,虽然我们把这个项目拿到手了,但还是因为保密问题而令人沮丧。还有另外一种保密问题,就是我们员工有次在网上搜资料,在输入一些关键词的时候,竟然下载了两份发送过程中的另外项目的竞标方案,所以说邮件发送过程中也有泄密机会。后来我们与客户进行关键议题沟通的时候,重要的文件都是直接送达,而不是通过邮件来传送。

李辂:我有一个特别大的感受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一条叫公关公司永远不要走到前台来,也跟保密是有关系的,尤其是危机的时候,不能在某一篇新闻稿里面看到某某公司的公关由什么公司、什么人在做。公关公司走到前台,对客户的品牌杀伤力是非常大的,媒体和公众会认为这家公司找了公关公司来搞定媒体,这是非常不好的。关于剧中小力士商战这件事情,是我看到的整部剧里面唯一一场商战,我认为卫哲有几个失分点,就是跟刚才讲的保密有关。第一,他跟教授在沟通的时候是开放式场合,送给节目主持人礼品的时候居然也是在开放式场合,这完全不是一个高手应该做的事情。当然,他跟那个女生有点私人关系,也是私人的礼物,但是不应该在那个场合去送,甚至还带着教授去。在现场播音的人,都不应该是公关公司的大佬带着去,否则会被拍下来作为证据,真正打击到小力士的核心,这也算是泄密的一个例子。

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卫哲还有一个关键点没有去做,那就是以每次他被拍下来的照片来看,他大可以到大厦里面找摄像头,调查是什么人拍的,然后直接报案,把谭新凯找的两个抢手抓到。反手就可以做的事,就不要拖到最后,品牌死掉了才来一个声明,毕竟保密这件事是需要特别特别慎重对待的。

谢景芬:我补充李总关于公关公司永远不要站在前台这一议题,我们有过教训。当时在处理一个广东公司危机时候,我们把他们对外联络部门的电话移到自己公司里面来了。结果,当时有一家全国性报纸,写了一篇关于这个企业产品的负面报道,加上又编了一份涉及我们公司在项目中的负面新闻,最关键的是还附加了一份广告认刊书。说明我们站在前台,要应对更多别的问题,而不仅仅是集中精神帮助客户处理危机,这同剧中卫哲在小力士个案中的情节还是相似的。所以,的确,站在前台真的是没有好处。

曹志新:接下来聊点轻松的话题,在公共關系行业中有没有像这部电视剧中反映的这样,合伙人、董事、高管等在恋爱的时候,或者是跟配偶提出分手的时候,需要对董事会进行汇报呢?

陈阳:我不太清楚这种情况,因为我不是董事会成员,但是一般来说,作为公司普通成员是不会的。不过,如果和公司利益相关联了,特别是上市公司牵扯到股权问题,就需要跟董事会报备。以前,夫妻在一个公司上班,只要确定恋爱关系了,就会走一个,现在比较宽容了,但也必须得跟项目组说一下,不能在一个部门工作。不过虽说两个人同时在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会长久,很多时候他们会自觉走一个。

李辂:我认为谈恋爱是人家的私事,我管不着。而且如果在一个部门里,就不是公共关系的逻辑,而是职场的逻辑,会造成不公平,会因为有私人关系,使得大家对一个人的工作价值判断不一样。比如说,这个部门有两个人谈恋爱,偏偏有一个人职务高一点,那他对于另一个人的工作成果,夸是不夸?即便真的做得很好,大家也会认为他受到夸奖不是因为有所成绩,而是因为他们有私人关系,时间一长,他们自己也干不下去了,会自动分开。不过跨部门是可以的,也能理解,但是在一起工作我觉得很难。

同时,上市公司或者IPO阶段的公司,董事会高管成员的恋爱或者离婚是需要汇报的,因为这已经是法律层面的问题了,跟公司文化、跟职场都没有关系。

谢景芬:恋爱问题是电视剧的噱头。我想大部分的公关公司都不会有这样的规定,甚至是其他的公司也不会有。据我了解,厅以上单位的党组有这个规定,婚恋需要向党组汇报,这是公务员单位要求。但是两位嘉宾也都说对了,董事会成员的婚恋在上市公司里是需要汇报的,因为涉及到法律层面,涉及到股权结构问题,江达琳跟卫哲两个人,他们的股份在公司里占有很大比例,对整个股盘的操作都会有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公众的利益和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所以这情节是合理的,在我们国家的上市公司管理条例里也是有专门规定的。

曹志新:在我的从业经历中,既当过甲方,也当过乙方,尤其是甲方在招标的时候,比如项目招标,或者年度的服务招标,他们都喜欢遍撒英雄帖,找五、六家乙方共同竞标是常事儿,势必会存在着竞争。《完美关系》中以不当竞争、黑公关为代表的人物就是袁肃,我们作为董事长,作为总经理,作为把更多热爱都专注到公共关系事业上的人,在现实当中如何去应对和对手之间的竞争呢?

谢景芬:竞争中的道德标准当然非常重要,需要有社会的普遍教育。谭新凯这样的个案实在太夸张了,属于艺术典型化也无可非议。竞标过程中有的甲方猫腻是比较多的,比如拿到乙方方案后就自己去干了,这种无偿地获取乙方的知识产权和创意也是有的。当然了,像我们这样干了几十年的公关人,会有很多考量标准来检验这个项目是否是真诚招标。

如果说给你一个无头无尾、资料不全、没有规则的个案,要求又快又急,那就别干了。正所谓大事不急,急事不大,又大又急的事可能就是有问题。包括一些机构的某些人为了向老板表现他的个人能力,使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擭取专业公司的创意也是有的,但没有那么险恶,谭新凯这样的个案鲜有出现。

陈阳:我觉得竞争是一种好的方式,视频里反映的问题在公共关系界里也是存在的,但是没有那么突出,不具备那么大的普遍性,个案是有的,但是这和竞争有没有关系,要看怎么讲。比如一个甲方找五、六家乙方去竞标,这是正常的,只要确实有标,这个标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至于选择谁?那是甲方的权利。如果这个标给我们,我们也要看这符不符合我们的专长,我们是不是有超长的能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升品牌或者营销好产品。一般来说,投标前,每个公司都会依据标书内容进行自我研判,包括自身能力、社会资源、媒体关系和中标率等,有了这些判断,才会决定接不接这标,写不写竞标方案,这都是要有一定考量的。我们在每次接标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的专业判断,来评价这个标的诚信度以及我们自身的胜任力,这是一个双向判断的过程。所以总体来说,有竞争是好事。

李辂:竞争很正常,这没有什么可说的,甲方和乙方在竞争过程中会有很多手段,这是作为很多年的公关公司该有的认知。配合甲方该做的事情就做,只是黑公关不能做,因为到最后肯定会产生法律的纠纷,这在我们这个行业不是没有。比如说在电视剧里面讲的造谣、做一些暗中的操作、删稿,都已经是触犯法律的事情了,现在有网络优化的业务,删稿会造成法律上的麻烦,我也跟我的所有客户讲,如果有删稿的需求就不要找我了。

同时,我们不参加任何围标行为,尤其是国企的围标,这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我刚才为什么反复地讲,我们的客户必须是优秀的企业,有些好的客户,只要招标我们就去,不选我们也没有关系,我们会去研究,最终会让这个客户和我们产生合作。我原来看过奥格威的书,他在创业之初拿了一张纸,把他想要的客户寫在一张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几年之后这些客户都变成他的客户了,他就有非常清晰的目标,我们也应该如此。

曹志新:优秀的企业不仅仅要有优秀的产品,更要有优秀的品德。李辂总说过“公共关系是引导受众认知的手段,对人性的洞察则是公共关系思考的原点,而公共关系肩负的使命终将是人类的理性、良知和道德”,这与《完美关系》第51集卫哲深刻领悟后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我用刚才三个小情节的合成来表达这次沙龙最主流的观点:卫哲从坚持“卫哲法则”到质疑法则的冷酷、强硬和无情,最终成长为一位具有良知、有道德的维护公共关系行业秩序的先锋。我坚信清流永远是主流,我更相信让卫哲成长、成熟、担当的剧情才是编剧创作这部剧的初衷所在。

非常感谢三位嘉宾,今天的沙龙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好话题的产生往往源自集思广益,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有好的点子或者建议,请将想法发至编辑邮箱zhujun_wang@prmagazine.com.cn,本栏目质量的提升需要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猜你喜欢

公共关系公关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组织奖
公共关系特别贡献奖
向“黑公关”说NO
农资届公关指南
麦当劳危机公关的“败笔”